chapter 30

    暮色渐浓,贾府上下却灯火通明,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新帝赐婚的旨意一下,整个贾府便投入到紧张而又兴奋的筹备之中。

    王熙凤指挥着仆人们布置新房,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各项事宜,脸上却始终挂着难以抑制的笑意。

    贾母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拉着宝玉的手,眼中满是欣慰与期待。

    宝玉站在大观园的沁芳亭畔,望着潺潺流水,思绪万千。

    自接到赐婚旨意后,他的内心既欢喜又忐忑。欢喜的是,终于能与心心念念的林妹妹相守一生;忐忑的是,不知黛玉此刻心中作何感想。

    他深知黛玉敏感多愁的性子,虽两人心意相通,但这场突如其来的赐婚,不知是否会给她带来压力。

    黛玉此时正坐在潇湘馆内,望着窗外的竹子发呆。新帝赐婚的消息传来,她的第一反应竟是愣住了。

    待回过神来,脸颊瞬间染上一抹红晕,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她与宝玉之间的感情,本就如潺潺溪水,清澈而又绵长。如今有了新帝的赐婚,这份感情终于有了圆满的结局。

    紫鹃见黛玉这般模样,笑着打趣道:“姑娘,这下可遂了你的心愿了。宝二爷与姑娘本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如今有了皇上的旨意,以后的日子啊,必定甜如蜜。”

    黛玉听了,轻啐一口,嗔道:“就你会贫嘴,再胡说,仔细我撕了你的嘴。”

    嘴上虽这么说,可脸上的笑意却怎么也藏不住。

    婚期定在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正是成婚的好时节。贾府上下齐心协力,将婚礼筹备得极为隆重。

    从新房的布置到婚宴的菜品,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安排。宝玉每日都会抽空来潇湘馆看望黛玉,两人相对而坐,虽不说话,却能从对方的眼神中读懂千言万语。

    这日,宝玉又来到潇湘馆。他看着黛玉,轻声说道:“林妹妹,等我们成了亲,我便将这园子里的桃花都移栽到咱们的院子里,每日为你画桃花,可好?”

    黛玉听了,心中满是感动,却又故作嗔怪道:“就会说些好听的,也不知是不是哄我的。”

    宝玉急得连忙发誓,黛玉见状,忍不住笑出声来。

    婚礼前夜,贾府上下忙得不可开交。王熙凤更是亲自检查各项事宜,确保万无一失。

    贾母拉着宝玉和黛玉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两个啊,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如今成了亲,一定要相互扶持,和和睦睦地过日子。”

    两人听了,均红着脸点头。

    十月初十,良辰吉日。贾府门前张灯结彩,宾客盈门。宝玉身着大红喜服,带着迎亲队伍前往潇湘馆迎娶黛玉。黛玉身着凤冠霞帔,心中既紧张又期待。她知道,自己的人生即将翻开新的篇章。

    迎亲队伍一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当到达新房时,宝玉亲自掀开轿帘,伸手将黛玉扶出花轿。

    两人携手走进新房,拜过天地后,终于成为了夫妻。洞房花烛夜,宝玉与黛玉相对而坐,看着对方红扑扑的脸蛋,心中满是爱意。

    婚后,宝玉与黛玉的生活甜蜜而又温馨。宝玉每日陪着黛玉读书写字、吟诗作画,两人如胶似漆,形影不离。他们在大观园中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成为了众人羡慕的神仙眷侣。

    然而,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一日,宝玉接到圣旨,命他入朝为官。宝玉本无心仕途,但圣命难违,只得勉强答应。

    临行前,他拉着黛玉的手,依依不舍地说道:“林妹妹,我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等我回来,我们再一起看桃花,吟诗作对。”

    黛玉眼中含泪,点点头道:“你放心去吧,我等你回来。在外一定要多加小心,莫要累坏了身子。”

    宝玉走后,黛玉每日都在潇湘馆中盼着他归来。她时常坐在窗前,望着远方,心中满是牵挂。

    紫鹃见黛玉这般模样,心中也不好受,只能变着法子逗她开心。

    宝玉在朝中的日子并不好过。他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每日过得郁郁寡欢。但他心中始终惦记着黛玉,想着早日完成使命,回到她的身边。

    这日,宝玉正在书房处理公务,忽听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

    他走出书房,只见一位太监匆匆赶来,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贾宝玉为官清廉,政绩斐然,特晋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即刻回京复命。钦此!”

    宝玉听了,心中大喜,连忙谢恩。他迫不及待地收拾行囊,踏上了回京的路。

    当宝玉回到贾府时,黛玉正在潇湘馆中作画。

    听到宝玉归来的消息,她手中的笔不禁颤抖了一下,颜料滴落在宣纸上,晕开一片。她顾不上收拾,连忙起身,朝着前厅跑去。

    远远地,黛玉便看到了宝玉的身影。

    多日不见,宝玉消瘦了许多,但眼神中却依然透着对她的思念。两人四目相对,泪水夺眶而出。宝玉张开双臂,黛玉飞奔过去,投入他的怀抱。

    “林妹妹,我回来了。”宝玉紧紧地抱着黛玉,哽咽着说道。

    “你可算回来了,我每日都在盼着你。”黛玉泣不成声。

    此后,他们在大观园中过着闲适的生活,时而漫步于花丛间,时而泛舟于荷塘上。两人以诗会友,以画传情,日子过得平淡而又幸福。

    一日,黛玉靠在宝玉的肩头,轻声说道:“宝哥哥,能与你相守一生,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

    宝玉握住黛玉的手,深情地说道:“林妹妹,我也是。愿来生我们还能相遇,再续今生未了的情缘。”

    微风拂过,吹起两人的衣角,也吹落了枝头的花瓣。

    在这如诗如画的大观园中,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一段永恒的传说。

    婚后的日子里,宝玉与黛玉将沁芳闸旁的院落改作“木石居”,院角特意移栽了十二株绛珠梅。

    每逢冬日,红梅映着白雪,恰似黛玉脸颊上的胭脂,宝玉便会研墨铺纸,将这如画景致连同爱妻倚梅浅笑的模样,一并收进画轴。

    黛玉则亲手缝制暖炉套子,针脚细密处绣着并蒂莲,暖炉里的炭火噼啪作响,屋内茶香袅袅,两人对坐读书,偶尔相视一笑,时光便在此刻凝固。

    春回大地时,黛玉在庭院开辟了药圃,依照医书栽种紫苏、当归等药材。

    宝玉虽不通药理,却每日清晨提来露水浇灌,还特意请来太医院的老大夫,教黛玉辨识草药。

    每当黛玉俯身查看药苗长势,鬓间的步摇轻晃,宝玉便笑着打趣:“林姑娘这副认真模样,倒比太医院的御医还要神气。”

    黛玉闻言,直起腰板嗔道:“偏你贫嘴,往后你若生了病,且看我会不会救你。”

    话虽如此,却将新采的薄荷叶洗净,煮了清凉解暑的茶,亲手喂到宝玉嘴边。

    晚间,两人常秉烛夜谈。黛玉将白日里读的诗书心得细细说来,宝玉则分享园中花草的趣事。

    有时黛玉困倦,头渐渐歪向宝玉肩头,宝玉便轻轻将她抱起安置于榻,守在床边看她恬静的睡颜,为她掖好被角,生怕一丝夜风扰了她的清梦。

    次日清晨,黛玉醒来见枕边放着宝玉手抄的《秋闺怨》,墨迹未干,字句间满是柔情。

    中秋佳节,贾府阖家团圆。宝玉与黛玉在木石居设下宴席,邀来众姐妹一同赏月。黛玉亲手做了桂花糖糕,宝玉则带着小厮们布置彩灯。

    当月光洒在大观园的湖面上,众人泛舟饮酒,黛玉即兴赋诗,引得众人齐声喝彩。

    宝玉望着才情出众的妻子,眼中满是骄傲,悄悄将一块糖糕塞进黛玉口中,惹得她脸颊绯红,娇嗔着要拿帕子擦嘴。

    岁月流转,木石居里的藏书渐渐堆满了阁楼,墙上挂满了宝玉画的黛玉,案头摆满了黛玉写的诗笺。

    他们养了两只白猫,一只唤作“绛珠”,一只唤作“通灵”,每日在院子里追逐嬉戏。

    每当夕阳西下,宝玉与黛玉并肩坐在廊下,看猫儿在花丛中打滚,听远处传来的暮鼓声,静静享受这平淡却温暖的时光,仿佛天地间只剩彼此,和这段因赐婚而圆满、因相知而永恒的姻缘。

    转眼又是一年清明,宝玉陪着黛玉前往郊外踏青。二人择了一处开满野花的草甸坐下,望着漫天飞舞的纸鸢,回忆起幼时在大观园放风筝的趣事。

    黛玉指着一只蝴蝶形状的纸鸢笑道:“当年那只断线的风筝,许是知道我们今日会这般圆满,才提前替我们飞散了烦恼。”

    暮色渐浓时,他们携手而归。

    木石居的窗棂上,新糊的纱纸映着暖黄烛火。黛玉煮了安神的合欢茶,宝玉则将白日里采的野花插在瓶中。

    烛影摇曳间,两人依偎着细数过往,从初见时的惊鸿一瞥,到如今的岁月静好,千言万语化作相视一笑,在静谧的夜里,将这份绵长情意酿成永不褪色的温柔。

新书推荐: 国子监绯闻 女将军迫嫁给病秧子后 枕绿春桥 西墙的蔷薇花 八零小神婆 把信送到永生岛 我靠做饭打遍修仙界 炮灰师姐只想苟命 她在等朝升暮落 攻略不如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