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31

    京都皇城,巍峨壮观,金銮殿上,龙椅高踞,皇帝威严地扫视着殿下群臣。

    这日,本是寻常的早朝,却因一道旨意而变得不同寻常。

    “宣林黛玉进殿!”随着太监尖锐的嗓音划破朝堂的寂静,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殿外。

    黛玉身着一袭素色襦裙,淡雅如兰,虽未着华丽服饰,却自有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

    她缓步踏入金銮殿,每一步都轻盈而沉稳,仿佛带着江南的灵秀与京城的庄重。

    在她身后,跟随着几位曾一同参与查办盐案的官员,他们神情肃穆,对这位年轻女子满是敬佩。

    “臣女林黛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黛玉行礼,声音清脆悦耳,带着一丝紧张,却不失礼数。

    皇帝微微颔首,目光中带着赞赏:“林黛玉,你协助朝廷查办盐案,功不可没。此案错综复杂,涉及众多势力,多年来屡查难破,却在你的协助下得以真相大白。今朕特封你为三品淑人,望你日后继续为国效力。”

    话音落下,朝堂一片哗然。众人皆知,三品淑人这一诰命,向来都是赏赐给那些对朝廷有重大贡献,或是出身显赫、德行出众的女子。

    而黛玉,竟能获此殊荣,实在令人惊讶。但想到她在盐案中展现出的聪慧与果敢,众人又觉得这封赏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黛玉心中震撼,她从未想过自己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

    她再次行礼,声音坚定:“谢陛下隆恩,臣女定当不负陛下所望。”

    退朝后,黛玉走出皇宫,阳光洒在她身上,暖暖的。她深吸一口气,回想起参与查办盐案的那段日子,恍如隔世。

    那是几个月前的事了。当时,朝廷接到密报,称京城附近的盐务存在巨大的贪腐问题,官商勾结,私盐横行,严重影响了朝廷的财政收入和百姓的生活。皇帝大怒,下令彻查。

    然而,盐案牵扯甚广,负责查办的官员屡屡受挫,线索总是中断,调查陷入僵局。

    就在这时,黛玉偶然得知了此事。她自幼饱读诗书,心思细腻,对各种案件有着独特的见解。加之在贾府的这些年,她也见过不少复杂的人事纷争,积累了一定的处事经验。

    她心中热血沸腾,决定一试,于是通过关系,向负责查办盐案的官员毛遂自荐。

    起初,官员们并不相信一个女子能帮上什么忙,但见黛玉态度坚决,且谈吐不凡,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她参与了调查。

    黛玉从最基础的线索入手,她走访京城内外的盐商店铺,与掌柜、伙计们交谈。

    这些人一开始对她并不信任,言语间多有防备。但黛玉聪慧过人,她巧妙地与他们拉家常,从生活琐事聊起,渐渐取得了他们的信任。

    在一家不起眼的小盐铺里,黛玉认识了一位名叫老周的伙计。老周在盐铺干了十几年,对盐务的情况十分熟悉。

    起初,老周只是把黛玉当作一个好奇的姑娘,随意闲聊。但随着交谈的深入,老周发现这个姑娘不仅聪明,还十分善良,对底层百姓的生活充满关切。

    终于,老周向黛玉透露了一个重要线索:有一批神秘的私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从城外运入京城,而负责运输的人,似乎与官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得到这个线索后,黛玉立刻将其告知了查办官员。

    众人顺着这条线索展开调查,却发现运输私盐的路线十分隐秘,且每次运输的时间和地点都不固定。为了摸清规律,黛玉决定亲自蹲守。

    她换上粗布衣裳,扮成普通百姓,在城外的必经之路上等待。

    寒风凛冽,吹得她脸颊生疼,双手也冻得通红,但她毫不退缩。一连几天,都没有任何发现,一同蹲守的官员们都有些气馁,劝她放弃。但黛玉坚信自己的判断,依然坚持着。

    终于,在第七天的深夜,一辆辆马车缓缓从远处驶来。

    黛玉屏住呼吸,借着微弱的月光,看到马车上都盖着厚厚的油布,隐约能闻到盐的味道。

    她小心翼翼地跟在后面,观察着马车的走向。马车一路避开官道,专挑偏僻的小路行驶,最后停在了一座废弃的仓库前。

    黛玉躲在暗处,看到几个身着官服的人从仓库中走出来,与马车夫交谈了几句后,便开始搬运货物。

    黛玉心中一惊,没想到私盐案竟真的与官府有关。她不敢贸然行动,悄悄记下了这些人的特征和仓库的位置,然后迅速返回,将情况汇报给了官员们。

    有了确切的证据,查办官员们立刻采取行动,包围了那座仓库。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斗,成功抓获了涉案的官员和商人,查获了大量私盐。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随着审讯的深入,一个更大的阴谋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这起盐案背后,竟有一位位高权重的王爷在操纵。

    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权力,勾结盐商,垄断盐务,谋取暴利。为了掩盖罪行,他还在朝廷中安插了许多眼线,阻碍调查。

    这个发现让查办官员们陷入了两难。王爷身份尊贵,若无确凿证据,轻易动不得他。而且,王爷党羽众多,一旦打草惊蛇,很可能会引起更大的麻烦。

    黛玉再次挺身而出,她仔细分析案情,发现王爷虽然行事谨慎,但在财务往来上却留下了一些破绽。她建议从王爷名下的商铺账目入手,寻找证据。

    于是,黛玉和官员们开始了艰难的查账工作。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账本,每一笔账目都仔细核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连续几天几夜,他们都在昏暗的灯光下忙碌着。

    黛玉的眼睛布满了血丝,身体也十分疲惫,但她始终坚持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本不起眼的账本中,他们终于发现了王爷与盐商之间的秘密交易记录。

    这些记录详细记载了每次私盐交易的数量、价格和分成情况,是指控王爷的铁证。

    证据确凿,皇帝大怒,立即下令将王爷及其党羽一网打尽。这起困扰朝廷许久的盐案,终于圆满解决。

    黛玉回到贾府后,整个贾府都沸腾了。

    贾母笑得合不拢嘴,拉着黛玉的手,不停地夸赞:“我的玉儿,真是给咱们贾府长脸了!”

    贾府上下,对黛玉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前那些对她有些轻视的人,如今都对她恭敬有加。

    然而,黛玉却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她深知,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众人的帮助,更离不开皇帝的信任。

    她依然保持着以往的谦逊和淡然,每日读书、作诗,过着宁静的生活。

    不久后,宫里传来消息,皇后听闻了黛玉的事迹,对她十分欣赏,特命人将黛玉召入宫中相见。

    黛玉再次踏入皇宫,这一次,她的心情与上次获封时又有所不同。她在宫女的引领下,来到了皇后的寝宫。

    “民女拜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黛玉行礼。

    皇后微笑着让她起身,上下打量着黛玉,眼中满是喜爱:“早就听闻你的事迹,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你这般聪慧的女子,实在难得。”

    黛玉谦虚地回应:“娘娘谬赞了,民女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皇后与黛玉交谈了许久,从诗词歌赋谈到家国天下。黛玉的见解独到,谈吐优雅,让皇后对她越发喜爱。

    皇后表示,希望黛玉能常来宫中陪伴她,与她一同探讨学问。

    从皇宫回来后,黛玉的生活渐渐恢复了平静,但她的名气却越来越大。

    京城中的达官显贵们都听说了这位才貌双全、又立有大功的三品淑人,纷纷想要与她结交。

    一些贵族小姐们更是将黛玉视为榜样,时常上门拜访,向她请教诗词和学问。黛玉总是耐心地教导她们,与她们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在与这些小姐们的交往中,黛玉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其中,有一位名叫沈清婉的小姐,与黛玉最为投缘。沈清婉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性格温婉,却也有着自己的主见。

    两人相见恨晚,常常在一起吟诗作对,谈论人生理想。

    一日,沈清婉邀请黛玉到家中做客。沈府庭院雅致,处处透着书香气息。两人漫步在花园中,欣赏着盛开的花朵。

    “妹妹,你说女子这一生,究竟该追求些什么呢?”沈清婉突然问道。

    黛玉停下脚步,望着远方,思索片刻后说道:“我觉得,女子不应被世俗所限,无论是读书、做学问,还是为家国出力,只要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便是值得的。就如你我,虽为女子,却也能在诗词中找到乐趣,在学问中充实自己。”

    沈清婉点头,眼中满是赞同:“姐姐说得极是。以前总觉得,女子只要相夫教子便好,如今听姐姐这番话,才明白,我们也能有更广阔的天地。”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个人理想谈到了社会现状。她们感慨,如今虽然女子的地位有所提升,但仍有许多限制。

    她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女子,像她们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然而,树大招风。黛玉的声名鹊起,也引来了一些人的嫉妒和不满。一些人开始在背后造谣生事,说黛玉能获封诰命,是靠不正当手段,与朝中官员有私情。

    这些谣言很快便传到了黛玉耳中。她心中虽气愤,但并未过多在意。她相信,清者自清,谣言终会不攻自破。

    但贾府的人却坐不住了,尤其是王熙凤,她气得火冒三丈,想要找出造谣之人,好好教训一番。

    黛玉拦住了她:“嫂子,不必与这些人计较。他们不过是见不得别人好,才会如此。我们越是在意,他们便越得意。”

    王熙凤虽不甘心,但见黛玉态度坚决,也只好作罢。

    就在谣言传得沸沸扬扬之时,皇帝再次下旨,宣黛玉入宫。众人心中一惊,不知皇帝此次宣召是何用意,莫非是听信了谣言?

    黛玉却镇定自若,她换上得体的服饰,再次踏入皇宫。这一次,她的步伐比以往更加坚定。

    在金銮殿上,皇帝看着黛玉,目光威严:“林黛玉,近日朕听闻一些关于你的谣言,你可知晓?”

    黛玉行礼,声音不卑不亢:“回陛下,臣女有所耳闻。这些谣言纯属无稽之谈,臣女行得正坐得端,问心无愧。”

    皇帝微微点头,露出满意的笑容:“朕相信你。你为朝廷立下大功,朕岂会因几句谣言便怀疑于你。此次宣你入宫,是另有要事。”

    原来,皇帝打算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调查一些疑难案件和官员贪腐问题,他希望黛玉能参与其中,为朝廷效力。

    黛玉心中一喜,这正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情。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谢陛下信任,臣女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从此,黛玉便开始了新的征程。她在这个新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破获了一起又一起案件,为朝廷和百姓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她的事迹,也在京城中广为流传,成为了一段佳话。而她与沈清婉等一众好友,也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相互扶持,共同成长,书写着属于她们的精彩人生。

新书推荐: 果然狐狸还是老的更狡猾 更正通知 老娘不吃回头草(穿书) 我靠娇妻人设爆红娱乐圈 云廊之城 烂泥花开:藏夏未言 女配上位攻略[快穿] 盘山 蚀雨净化纪实 朝花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