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雪慈为被利用恼怒,意识到孟汝兰说中了,连忙请教一般的问孟汝兰,“敢问孟女使,这孟尧诲是怎样的人?”
孟汝兰配合她,肃正神色,“裴娘子,妇不才,出身望春郡文士大族孟氏,所以略知此人。”
施酒珠愣住,她从未想到会再见到孟氏的人。
孟汝兰续道:“孟尧诲乃是父辈中翘楚,天纵英才,总是傲慢过人。孟尧诲仗着天资过人,耻与孟族相提并论,离经叛道,孟族也不再将他作为族人。因此,孟尧诲才只官至户部侍郎。”看向施酒珠,“孟尧诲不屑望族帮扶,娶了一位普通妇人做妻子,且从未纳妾,妻子死后,亦未续弦。尽管孟尧诲后来成为十恶不赦的罪人,却也没有一个人诋毁他的私德。”
“孟尧诲的人生,哪怕政事之争,也从无人将他与一个娼妇联系。”
裴雪慈见施酒珠笑不出,她反倒有些笑意,“孟女使,怎么没有,这桩案子之后,就会众所周知,云楼有一位掌班为了孟尧诲的公子孟典文知己钱雪片,洗刷冤屈。”
孟汝兰不理解,“今上心慈,并未对孟尧诲赶尽杀绝,只将孟典文流徙三千里。如今已经过去二十多年,孟典文只怕也死了。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有什么好处?”
换在从前,裴雪慈也不理解。可见过杜惜的痴情,见过侯夫人的谋算,她才知道玉京是一个既充满算计,却也充满了近乎疯狂的至情。
裴雪慈静静看着施酒珠,“你不告诉我孟典文和章夫人的事,我就不会让这个案子真相传出去,你这辈子都别想跟孟尧诲沾上一点关系。”
施酒珠从未想过自己隐秘情愫会被人觉察,更想不到裴雪慈拿这个威胁她。
噌的起身,施酒珠急于逃离此地,她不知道是无法面对自己被一个小娘子斗倒,还是无法面对自己那一段秘不可宣的情思。
她丢下一句话,“你找到孟典文,不就知道了!”
施酒珠落荒而逃。
孟典文居然还活着。裴雪慈抿唇,想着孟典文会藏在哪里。
孟汝兰一头雾水,“裴娘子,这个掌班娼妇和孟尧诲到底怎么回事?”
她半生不经风月,也无意男女之情,自然不明了。
裴雪慈姣容盈笑,“孟女使,情之一字,苦不堪言。”
飞鸿听明白了,见孟女使不解,她小声道:“孟女使,施掌班喜欢孟尧诲。”
孟汝兰依旧耿直,“这从何说起?即便如此,这跟平亭尸棺有什么干系?”
飞鸿解释不清,只能求助裴雪慈。裴雪慈喝口茶,润润喉,“孟女使别急,我说给你听。”孟汝兰拿出受业的认真劲,“施酒珠是云楼女子,孟尧诲是出身名门的天之骄子,又于情感一事中规中矩,两人一生都不会交集。孟尧诲不出入声色之地,施酒珠却听闻其名,许是还机缘巧合见过其人,一见倾心,自从终生为此情所苦。她这样的人,哪怕孟尧诲是逆臣,她也不能与孟尧诲有什么联系,只有揭开这个案子,百姓茶余饭后提起孟尧诲,兴许会想到一个云楼掌班娘子为了他的后人揭开迷案。”
飞鸿急道:“这样,他们才会有一点交集!”
孟汝兰出身名门,受业于文道大家,情是思无邪,行是中正敦柔。
她无法理解施酒珠。
“太过荒谬!”孟汝兰觉得可笑,“她可是云楼女子,哪里来的真情!岂会至情如此!”
她觉得是裴雪慈多想了。
裴雪慈无意争辩,“许就是因为她是云楼女子,真情太少,仅剩的一点真情,都付在那一场天缘凑巧的际会。”
孟汝兰实在不解!
裴雪慈只说,“我们再去一次紫极观吧。”
钱雪片,章夫人,孟典文,三人到底是什么关系,还得她见过其中之人才能揣测出一知半解。
紫极观坐落山树间,清凉静谧。
许是因为平亭尸棺,来紫极观的人少了很多。
裴雪慈站在山门前,气力竭尽,腿脚发软。她身子轻晃,飞鸿扶住她。孟汝兰正在气喘吁吁,孟汝兰找来的武夫挺直腰板站着。
武夫孟威海拦住一个丫鬟,“你是什么人?”
丫鬟指指山门树下的两个女子,“我家娘子是东台官的女儿,见娘子们酷热难耐,遣小女来送清露解解渴。”
裴雪慈轻轻出声,“东台官……?”
孟汝兰立即悄声,“东台是门下省,朝廷制敕都出自他们之手。能称得上东台官的,起码得是给事中。”
裴雪慈了然,同丫鬟道:“可便跟你家娘子道声谢?”
丫鬟立即请她们去。
到了树影处,裴雪慈见到一位妙龄女子,穿着薄绿色衣裙,模样秀丽可人,别有清致之韵。
女子也打量裴雪慈,而后笑着道:“早听闻玉京来了位玉作的娘子,不想见了真人,才知道玉人都要被比下去!”抬臂见了礼,“娘子,我姓袁,闺名新碧。父亲是东台给事中。”
这就是沣王关注的女子。
裴雪慈回礼,“袁娘子安,娘子过誉,我不过是祁州商户裴姓小女,多谢娘子好意。”
孟汝兰知道袁新碧的父亲是给事中袁瞻言,这位袁给事中向来稳重,不曾听过什么流言蜚语,他的女儿也不曾有什么名声在外。
袁新碧道:“听闻裴娘子碰上平亭尸棺,怎么还来这紫极观?”
裴雪慈见她坦荡,也不似侯府小姐咄咄逼人,生出几分可亲之意,“就是碰到这样的事,才要来紫极观的,想求神拜仙保佑平安。”
袁新碧笑说,“裴娘子,紫极观我熟悉得很,娘子若是不嫌弃,正好我也来奉一本亲手抄写的太上感应篇,就让我给裴娘子引路如何?”
裴雪慈没有立即答应,看向孟汝兰。孟汝兰道:“袁娘子来的正巧,我们娘子初来乍到,就缺个袁娘子这样的有缘人。”
这事告诉裴雪慈无妨,袁新碧不是什么坏人。
一路入紫极观,观中道士与袁新碧招呼,可见袁新碧是常来的。袁新碧将手抄的太上感应篇交给道士,才问:“不如我带裴娘子拜拜大罗三尊?”
裴雪慈没有立即说话。她本意不是来参拜。见袁新碧诚挚邀请,她道:“我愿意袁娘子是来求姻缘,却不想娘子来拜的事大罗三尊。”
袁新碧姿态舒展,“反正大罗最上,元始天尊管过去,太上玉皇天尊管现在,金阙玉晨天尊管未来,来都来了,自然都要求一求。”狡黠一笑,“神仙太多,我只记得最前头的三尊。所以就拜拜他们,”做个噤声手势,“裴娘子可千万别说出去,要是让人知道,我可少不得被编排!”
裴雪慈听了,忍俊不禁,“我不说的。神仙太多,我也只依稀记得这三尊。”
两个小娘子叽叽咕咕,说的话也十分稚气。
一同拜过,裴雪慈和袁新碧去求签。
求签处却没有人。
袁新碧叫了熟稔的道士来,“管签的迁年道君呢?”
道士说:“迁年师伯被章夫人唤去解经了。”
袁新碧道了声怪哉,“迁年道君不是只坐签台吗?何时也做解经的事了?”
道士解释,“章夫人今日问‘明白四达,能知无乎’,通玄真经,迁年师伯最爱论玄,听了就去了。”
裴雪慈在侧出声,“这位章夫人也很懂玄字吗?”
道士摇摇头,“不曾听说章夫人论玄。”
裴雪慈不假思索,“那今日迁年道君与章夫人论的什么玄句?我也想听听。”
袁新碧感到意外,“裴娘子也喜欢听玄论?”而后同道士讨个人情,“道君,跟我们说说,我们也想求个道心。”
道士见两位小娘子兴致勃勃,也不扫兴,“章夫人今日问的是《通玄真经》中的‘瞳子,若新生知犊,而无求其故,形若枯木,心若死灰,真其实知而不以曲故自持,恢恢无心可谋。’”
裴雪慈问道:“解的是什么?”
道士说:“现说到‘曲故’。”
裴雪慈走进元始天尊殿,见道袍人稳坐清心台。台下妇人鬓边生华,细纹缠绕,年华已经过半,虔诚的神情让她生出几分年轻时的倩影。
“‘曲故’何解?”妇人问。
“德为我容,道为我居。”道君答。
裴雪慈听着大殿回声,心绪飘出,她仿佛听见遥远的呼声。
母亲同她说回头,仿佛不回头,她就是那个跪在殿中,泪纵面颊的妇人,满腔爱恨仇苦都流在骨血。活着就要被操控,死了骨血流出令人嫌憎。
章漫华声音很轻,“道君赐我一签吧。”
迁年道君望向来到殿中的人,问引路的道士,“这就是发现平亭尸棺的娘子吗?”
裴雪慈上前稽首,“正是小女。”
迁年道君在清心台,同样向元始天尊稽首,“感谢福主还我紫极观清净。”
裴雪慈敛衽,“道君言重。不知道道君可还发签?”
迁年道君笑道,“福主来晚了,贫道已不再发签。”
常来的袁新碧露出疑惑,裴雪慈纳罕,问道:“道君,这是为何?”
迁年依旧笑得风轻云淡,“我坐签台,本不是为众生发签,只等那一个善女子来求签,好将那一道真心签发给她。”
“如今等不到了,自然不再发签了。”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迁年胡言乱语什么。
“真人来了!”引路的道士高喊一句,真人是紫极观最高辈分的道君。
张真人身后一队队官兵,大理寺的衙役,刑部的衙役,还有闻名玉京的周照璧与萧怀玉。
孟汝兰带头拜见,“见过津王,镇国公世子!”
袁新碧等人立即行礼,裴雪慈边行礼,边看父亲的新妇章夫人。
章夫人枯坐蒲团,直到听见沣王萧元玉一声令下,“拿下逆贼之后迁年道人——孟典文!”
她才瘫软身子,屈背俯首。
周照璧突兀出声,“多谢蒙御史夫人检举逆贼之后。”
裴雪慈如遭雷劈,竟是章夫人检举的!
她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这一切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