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伍,佐孔融

    时间,对于永远有事情在忙的人来说,永远是不够用的。

    水镜先生又留了读书心得类作业,让孔任英挑灯夜读了好几天。在昏天黑地埋头苦读的间隙,她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拍脑门儿:“哎呀,今天是我生日!”

    孔任英翻遍系统商城,购买了一块唯一的二手小蛋糕,下面写着:“霸总系统里女配因为生气而未动一口的小蛋糕,2积分(试卖一下,嘻嘻)。”

    唉,沦落至此啊,连蛋糕都只能买到二手的……孔任英拿叉子戳着小蛋糕,满心碎碎念:似乎忙忙碌碌着,就长到十五岁了。我的青春啊,又是毫无存在感的青春!原以为重来一次能够多体验一些青春的美好瞬间,结果还是在上学中过去了啊,实惨。

    等她把这次的课题做完,水镜先生当场批改了作业。随后他拿出一个锦囊:“孔苒啊,你已学成了。这个,是为师给你的结业礼。”

    孔任英接过,里面是一方印章,上面用阴文刻着“任英”二字。

    “上面是我为你起的字。虽说男儿一般在二十加冠礼上,由父亲起字。但我既然做了你几年老师,也算是有些资格。你如今重任在肩,必早入行伍,辅佐孔北海,早些起字便也无妨。”

    孔任英自然十分喜欢:好嘛,兜兜转转的,上辈子的名儿成了这辈子的字。于是,她拱手俯身谢礼:“谢先生赐字!”

    “只是先生,我觉得我还没学完……”

    “呵呵,别的自有下一任夫子教你。”水镜先生摆了摆手,“不必担心,如今你所学已足够辅佐孔北海。”

    孔任英:哦呦,水镜先生还给俺算了一卦?好的俺记住了。

    “谢先生多年指导情谊。”孔任英撩衣跪下,深深一拜。

    水镜先生没拦着,让孔任英全了礼数,方示意她起身:“你如今只需要历练。怕此后第一站,便是孔北海的行伍罢。这样,我有一学生,如今在袁绍手下。若来日短兵相接,可执我书信请其予以转圜。”

    “谢夫子。”不容易啊,跟着跑了三四年,终于得到认可了。

    拿了书信,走出水镜先生的小院,孔任英脑子还有点转不过来:啊,就这么毕业了?

    说实话,她没什么实感,觉得自己还是太年轻了。但是,也是那句话,“人生嘛,该走的弯路一步都不会少走。”

    既然走入行伍是必然的归宿,那就现在吧。

    孔任英收拾了东西,回到了北海。在和孔融商量后,她决定先从后勤开始干起。后勤嘛,无非是粮秣官和司金官最吃香。然而孔任英拒绝了这俩,选了械甲常备。

    械甲常备,最末流的后勤吏职。看名字就知道,主管枪械、衣甲等物。这个职务,说不重要,其实是不对的。因为武器装备和配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战斗力的发挥,至少孔任英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只要她在,一场关于兵器、军装和甲衣的改革势在必行。

    当然,大刀阔斧改革前,先来改革一下东汉有点糟糕的采矿术和冶金术。

    三国时期,古代人发明了早期的鼓风技术,让冶铁的效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然而,这是不够的。因为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矿石开采效率依然很低,冶炼效率的提升就变得治标不治本。

    孔任英跟着军队的打铁师傅一起,实地探访了孔融手下的矿场。铁矿产量不高,因为本身也就不是铁矿富集区,倒是罕见地发现了几种宝石:红宝石、蓝宝石、孔雀石、萤石,甚至还有少量的金刚石。

    哦呦,这不发展一下珠宝业,不是亏了这么齐全的宝石矿藏?孔任英拿小本本记下,等以后可以搞一下,拓宽军队后勤的收入渠道嘛。

    至于孔雀石,没记错的话是铜矿石的一种形式。有铜矿,那就可以做铜合金制品了嘛。只是,她怎么记得山东还产黄金来着?哦,后世的招远和莱州是现在隔壁东莱郡下属县来着。唉可惜,要是能薅隔壁的羊毛就好了。

    不过,萤石也是个好东西啊。

    古代人不认识这种石头,只以为是单纯的软水晶。其实萤石是矿石冶炼的辅料,萤石可以降低难熔物质的熔点,促进炉渣流动,分离炉渣中的金属、硫元素、磷元素,增加金属的可煅性和抗张强度,被广泛用于金属冶炼中。萤石可以用于烧制水泥,降低烧结温度,缩短烧成时间,节省能源。萤石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含氟矿物,工业用氟的主要来源,化学式为CaF2。除此之外,萤石还是重要的陶瓷涂料原料。有了这个矿石,孔任英就可以分离石油、制造陶瓷、提高铁矿石熔炼效率。

    当然,以上是孔任英查了一夜资料之后得到的信息。

    孔任英自然是高兴坏了,有东西(矿石)就行,技术问题她来解决。

    于是,老师傅亲眼看着这位小将军自己起了个炉灶,要开始搞实验。先是把一些漂亮的半透明石头锤碎成小块儿,然后就见他将碎石子加入了二次筛选的铁矿石中,和铁矿石一块儿炼烧起来。他的烧造技术还很苛刻,必须要用一种炭黑色的矿石作燃料(没错就是煤)。

    孔任英耐心地等着炉火温度升到了六百多度,然后把矿石混合物送进了粗陶烧制的铁水坩埚里。只见往日需要很久才能煅烧到熔化的铁矿石,竟然只用十几分钟就熔化了。她迅速将铁水倒入冷却池里,在井水的冰镇下铁水很快凝固成铁坨。高温带起一片水蒸汽,一瞬间热得她汗流如注。等温度稍微降低了些,她再仔细观察坩埚里的情况,剩下的杂质里铁矿石残留降到了很低的地步。

    孔任英表情平静,内心狂喜:哦,原来是这么用的。现代化工业真的是我的卡密!这效率,杠杠的!

    试验了萤石在冶铁中的作用后,孔任英又在想烧制陶瓷的事。

    众所周知,中国最早的瓷器——青瓷,就是在东汉时期出现的。眼下瓷器还是个高技术含量奢侈品,烧制技术很一般,成品率相当低。这波要是给钻研透了,不就是领先世界?据说萤石还能烧制白色玻璃和彩色玻璃,反正都是烧锅起炉子的事儿,干脆一块儿琢磨琢磨。

    于是老师傅就被孔任英拽着,跟着一块儿琢磨怎么找高岭土,怎么和泥脱坯,怎么先烧制陶基,怎么把萤石粉烧成釉料水,怎么充分浸透釉料,然后把沾满釉料的器具放进窑炉里二次烧制。当老师傅撑不住睡过去的时候,孔任英听见窑炉里响起了一声“砰”:坏了这波不会是炸炉了吧?

    等她把老师傅喊醒,打开封闭的炉口时,不断有清脆的“叮叮”声响起,像玉石撞击,又像金击磬声。因为心里没底,孔任英也是忐忑得心跳加速。

    深吸一口气,孔任英戴着厚厚的绵手套,拿出了一件离炉口最近的器具。那是一件碟子,淡青色的釉布满全身,因为釉体偏厚,产生了裂纹,就像冰的纹路一样。

    冰裂纹、淡青色,这不就是后世享誉世界的汝窑?!哇唔,不得了,创造历史了!

    老师傅看到后也惊呆了:“这透明的一层是什么?好像琉璃。”

    “陈大匠,想不想试试用此矿石炼琉璃?”连续成功两次后,孔任英这会儿膨胀得不得了。

    “可以试试。”这下陈大匠也知道这玩意儿是个宝了,对于孔任英的提议兴致勃勃。

    这次,在孔任英的指点下,陈大匠加入了十分之一的萤石进去,烧制成了非常鲜艳的绿色琉璃。在加入不同颜色、不同比例的萤石后,又烧制出黄色、紫色、蓝色、粉色、红色的琉璃。

    “这、这不就是西域传过来的那种琉璃饰物?”陈大匠惊讶道。

    “是的。”孔任英点点头,“我曾经在凉州见过一种琉璃饰物,里面洒了金箔进去,做成圆珠或半圆形宝石,在女子间蔚为风尚。”

    “以后我们就可以自己做这些美丽宝石,销往各州郡。”

    “嗯。”孔任英点点头,“此物还能烧制一种独特的涂料,比之糯米浆粘性更强,牢固性极好。你想试试吗?”

    “试试!”陈大匠已经有些癫狂了,“不过小将军是从何处得知的呢?”

    “哦。我当年过凉州,逗留半年,学了些西域文字,因而得知。”开玩笑,隔壁罗马帝国都多少年了,水泥已经造出来好久了,已经从丝绸之路传了进来。只是无人得知配方,便也复刻不成。如今不是可以了吗?昌乐产石灰石,又产萤石,两者在一起,可以试试烧制水泥了!不过孔任英依稀记得,煤炭化工的下脚料一般都是做了水泥,那她烧了这么几锅的煤,剩下的煤渣是不是可以用呢?

    孔任英稍微休息了一下,查了查资料,又花积分看了生产工艺相关视频,立刻就想复刻一把。只是熬了几个大夜,身体有些不太受得住,刚站起来,腿一软,一下子又坐回去了。

    “啊哈哈哈我都忘了,咱们今天先回家休整,睡够了再回来干。”孔任英果断放假。

    陈大匠带着俩围观的小徒弟欢天喜地地走了,只剩孔任英一个人。孔任英摸出一块儿巧克力,吃了半颗,剩下的包好扔回空间,然后回了住处。

    昏天黑地地睡了一整天,第三天上午吃了早饭,孔任英又支棱起来了。她带着陈大匠试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煤灰加石灰石加萤石,一种是石灰石加萤石,都还算成功,出灰率低于现代化工,只有七成,但是已经足够了。

    陈大匠按照孔任英的指点,把水泥、过细筛的河沙和水一起搅拌,等搅合均匀,便抹在石砖表面,再把两块砖砌在一起。

    “现在一时半会儿大概不会干透。”孔任英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后天再来看看。”

    “好。”经历过前面的多次成功,陈大匠现在完全是 “孔任英说啥他信啥”的状态了。

    说好的后天到了,孔任英却没去。她在自己的住处写表文呢,准备写两份调查报告交给自己的叔祖。展示实验成果、给叔祖看他们伟大发明的重任,自然是落在了陈大匠的身上。

    冶铁、陶瓷、琉璃、水泥的问题突破了,她已经帮叔祖做了一大波开源。然而她还是心有不甘:她是真的馋隔壁的金矿!

    她向陈大匠打听了一下,发现他并不知道隔壁出产黄金:“东莱郡出黄金?我怎么不知道。怎么,小将军去过他们的矿场?”

    “不是去过,而是从那里买到过金子原矿。”孔任英微笑,“恐怕东莱郡的太守对此并不知情,否则这些矿石怎么会流落到百姓手里?”

    说着,她拿出一块石头,是她之前从乡下花大价钱收来的。石头上可以看到呈结晶状的金和银,还有石英石:“银矿通常和金矿伴生,你看这些金色的点或者线就是金子,黑色或银色的点则是银或汞。其他的白色石头可以用于烧制琉璃。灰色则为杂质。”

    说完,她搓搓下巴想了想:“如果东莱郡愿意和我们一起开发金银矿的话,那就好了。”

    陈大匠也想了想,提议道:“这件事小将军怕是做不了主,小将军倒是可以和孔太守商量一下。”

    “嗯。等我写完之前矿场勘测、实验的表文,你去和太守展示实验结果。我还要再写一篇表文,把合作开矿的事和太守报告一下。”

    “没问题,这些事包在我身上。”陈大匠拍拍胸脯,回去准备演示用的原材料。

    等陈大匠一走,她迅速收拾衣装包裹,脚下抹油去了太守府。

    孔融正在处理公文,正是头疼的时候。去年因为被黄巾军围堵,军队开支过大,又加上年成不好,眼看太守府就要入不敷出。就在这时,孔任英来了。

    孔任英也不废话,上来就开门见山:“叔祖,有个赚钱的好机会要不要?”

    “什么好机会?”孔融听到“赚钱”俩字,整个人瞬间精神了,“快说,别卖关子。”

    “叔祖与东莱太守可熟悉?”

    “有些相熟。怎么扯上他了?”孔融还没摸着头脑呢。

    “那就好说了。”孔任英笑了,“叔祖大概不知,隔壁东莱郡,可是出产金银呢。”

    “什么?!”孔融惊得站起身来,“从未听管统那小子说过!”

    “别慌叔祖,东莱太守估计也不曾知晓。”孔任英忍笑道。

    “哦,那你是从何得知?”孔融反问。

    “我之前曾经从东莱郡一个农户家里收来一块奇石。”说着,孔任英又掏出了那块石头,“看,叔祖,这上面有什么?”

    孔融仔细观察,嘴里念叨着:“好像是赤金,其他的是什么?”

    “还有银。”孔任英善意提示,“黑色的就是。”

    “竟然是真的。”孔融也觉得不可思议,“原来金银竟是出自一处。”

    “但是,叔祖。”孔任英从孔融手里夺回那块石头,装进袋子里,“这里有一个问题:东莱郡不懂矿石,也不懂炼制。”

    “寻常金银矿,炼制很费功夫,而且纯度不足。我会一门技术,让金银更好分离,也能让金银炼制过程中的有毒气体减少大半。”

    “你什么时候学的这些?”孔融很怀疑。

    “不是学的,是偶然得知的。”孔任英解释道,“身毒人喜金银,炼制技术很高超。但身毒人手书都是梵语,少有人能读懂。我曾经在凉州逗留半年,跟着身毒老和尚学过梵语,也就知道了这些技术。只需要采集一些矿石,试一试,就可以知道是真是假。”

    “我希望叔祖能出面,和东莱太守谈一谈,让我先去实地考察一下,看金银矿的具体地点,开采难度,以及炼成比例。”

    孔融看着说起这些话神采飞扬又神情坚定的孔任英,内心叹道:果然是老了,没这种精神和活力了,是要找几个好孩子接班啊。

    “好,我来出面。明天要校阅行伍,后天吧,后天我去东莱郡拜访一下那老小子。”

    “那就有劳叔祖了。”孔任英拱手加九十度鞠躬,心里却在想:这两位,怎么一股子相爱相杀的气息呢?老小子?听听,得多熟悉,才这么随口就贬低人。(呀你歪题了喂!

    等孔融和管统谈好,她亲自跑去实地勘察一番。确定招远一带的金矿好开采、质量高后,孔融和管统达成协议,合作开采金银矿,由孔任英做招远金矿的首席大匠,行政事务管理则由管统自己指派人进行处理。

    “大生产,就是好,交够上面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孔任英开玩笑地和招远金矿的主簿刘影说。

    “你这孩子,口无遮拦。都是自家人,就不说你了。”主簿小小声骂了她,又笑着说:“不过,话糙理不糙。”

    有了琉璃、陶瓷和金银几项进账,孔融总算是过了经济难关。孔任英又建议他开拓去往东吴、山越的航路,互相贸易,交换有无。她又捣鼓了几个星期,把东汉的帆船技术做了改进,使得船只轻巧不少。

    “你看,这木头烧过后会产生变形,但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尖底船才能破开风浪,更好地驾驭海水。”孔任英一边解说,一边演示着,“弯曲的木板刻上凸起和凹槽,就能拼合在一起。再辅以钉子,就能变得非常坚固。”

    “那船只不会翻、不会沉吗?”孔融不解。

    “不会的叔祖。”孔任英耐心解释道,“此种船虽然是尖底,但两侧弧形面都能接触海水,浮力均衡,自然不会左右摇摆导致翻船。船能浮起来,全靠木头的材质。更何况,下面要做全封闭的船舱,里面密封了大量空气,船就更不会沉了。只是这种船对于船夫的驾驶技术要求颇高。”

    “先做几只这种船出来,再找船夫适应。”孔融也不糊涂,直接作出了比较明智的选择。

    “正是。叔祖说的很对。”孔任英点点头。

新书推荐: 星星不在角落 偏执自私的我 《心之归向 | 铂金与墨玉》 朝悟陨惘痴守爱 [咒回]加入高专后我和最强交往了 战锤乙女短篇集 穿书后我抱紧主角团大腿 快穿之元宁的渣男之旅 假少爷错养真千金 不烬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