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牛刀小试 二皇子回到庄子上,郁闷地几天
二皇子回到庄子上,郁闷地几天没有出门。鲁成英怕他闷出毛病来,到火器坊去找小五儿,想让她去开解一番。
小五儿的火箭已经成形,用四只小竹管托着一只铁皮筒做的柱形炸弹,小竹管里的炸药起推进作用,即将燃尽时,自会点燃炸弹的引信。当碗口粗三尺长的火箭在水面上横掠而过时,远观如条火龙一般,因而起名火龙出水。
沈平受了她的启发,按照这个样子,将中间的炸弹也换成了竹筒,内装杀敌用的火箭,起名神龙出水。因为逼近敌人才发射的,力道大了许多,便是射不穿战甲,挨着战马,不死必伤。
如今都在调整完善,小五儿头不抬手不停地任由鲁成英唠叨了半天,告一段落了才放下手里的活儿,说:“你去请何屯田使和杨将军来吧。”
鲁成英一愣:“让他们来劝阻殿下?!”
小五儿说:“让他们来,是要把他们说服。”
鲁成英立刻高兴地起身回庄子了,派了两个人分别去请何承矩和杨延朗,自己跑去告诉二皇子。
二皇子正躺着生闷气,听了这话翻身坐起,怀疑地问道:“小五儿能劝服他们两个?她向来爱闯祸,如今虽好些,本性难改,别让正则和延朗训斥她一通,走,先去火器坊里看看。”
到了火器坊里,操作间虽然寒冷,大家却干得热火朝天,二皇子正要走过去询问,小五儿看见他出现在大门口,却招呼大家放松一会儿,去打冰球。
工人们很快分成了两拔人,一队戴上蓝帽子,一队戴上红帽子,连头带脸捂的严严实实,只露出眼睛来,都坐上冰车,拿着撑杆,“哧溜哧溜”地划得飞快,一只破蹴鞠在人缝里飞来飞去。
二皇子的怀里也被小五儿塞进来一只红帽子,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见和蹴鞠规矩相似,又见众人“嗬嗬”怪叫着,驾着冰车呼啸而过,来去如风,心生羡慕,便也上了一辆冰车,加入了战团。
何承矩二人来时,二皇子玩得遍体是汗,心中块垒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消散。
几个人找了间空房坐下,黄二郎点了个火盆送来。
何承矩问道:“殿下找我们有什么吩咐?”
“是我请二位来看火器效果的,”小五儿笑道:“等殿下休息一下再去吧。”
何承矩和杨延朗互望一眼,都不说话。
小五儿知道他们也是有备而来,便笑着对二皇子说道:“刚才看你们红队险胜,忽然想起以前听人讲的战术来。”
二皇子心中明白小五儿这是要劝说他们二人,便捧哏道:“什么战术?说给我听听。”
“敌强我弱敌多我寡的时候,便可使用游击战,敌进我退,敌驻我扰……其中有个麻雀战,少可三两个士兵,多则成群结伙,偷袭、伏击少量敌人……”小五儿磕磕绊绊,含含糊糊地把后世太祖的部分理论搬了出来。
二皇子最初还在做戏,后来渐渐收了笑,正色道:“不对啊,小五儿,这是一套自成体系的兵法,你从何处听来的?”
杨延朗也说:“‘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断绕四径’,也合兵法之道,我虽从军多年,虽也有伏击之时,都是大批人马,更多的是结阵正面迎敌,未曾如此打过仗,如有机会也试它一试。”
小五儿笑道:“杨将军,咱们现在就去试试这麻雀战吧,带着新火器去袭击辽军的巡边小队去,如何?正好看看实战中火器的功效利弊,能更好的改进。”
杨延朗看了看二皇子,没有说话。
小五儿又说道:“我听老兵们讲了李继隆将军许多往事,他年方弱冠就被任职远征,他的母亲十分担心,想找人辅助,李将军说‘是行儿自有立,岂须此辈,愿不以为虑’,从此南征北战,如今能三胜耶律休哥,难道他的战绩是凭空而成的吗?听说杨将军也是少年时期便跟随杨老将军出征迎敌,你如今深受朝廷和殿下赏识,难道你的武功谋略是纸上谈兵来的吗?”
见杨延朗有所触动,便又接着说:“殿下来了这里,总归要面对战斗的,与其让他一下子面对大战,还不如从麻雀战开始,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何承矩见状,便说:“小五儿且住,听老夫一言。”
小五儿忙抢先说道:“请教何屯田使一个典故,《战国策》里触龙说赵太后时,有句话‘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是什么意思,可有道理?”
“这个……”何承矩想到二皇子实际上是被流放到北疆的,若没有些功劳,以后怎么在大宋朝廷立足呢?他本人对二皇子的才谋胸怀评价也颇高,自然希望他日后能冲天而起。
杨延朗说:“正则兄,庄子上的乡兵也该带出去见一下血了。从雄州出北门,留下伏兵接应,有杨某在,凡事谨慎,当保得殿下平安。”
何承矩本身也是主战派,便点点头,说:“好吧,我就不加以阻扰了,你们凡事多加小心。”
杨延朗带队,百战老兵七名,乡兵四名,加上二皇子、鲁成英和小五儿,一行十五人扮成普通乡民,有背着筐篓的,有挑着担柴的,藏着手雷、一窝蜂、出水火龙和出水神龙上路了。
先到了雄州城里。
刘福老将军自从风寒之后,日渐羸瘦,众人怕他担惊反对,私下找了邱渊,邱渊听了恨不得也跟着同去,但重任在身,便答应亲自带队出城扮作日常巡逻到边境接应。
雄州城有个地道直延伸到辽境地面上,出口是个远离村庄的破庙,庙里的老少两个僧人都是宋军的探子。
杨延朗一伙人从地道里出来,先听两个僧人讲了附近的情况。得知每日辰时、申时会有一队辽军的巡逻兵从两里之外的田间小道上经过。
先派了两个百战老兵去打探地形。两国征战数年,抢夺当地的汉民,此处已经人烟稀少,田地大都已经荒芜,长满了干枯的野草。而且此时正是严寒时候,路上很少见到行人,偶尔遇到一两个捡柴禾的,也是勾肩缩背,见到他们两个人也背着筐篓,便也没人注意。
两个人见那田间小路一侧有条干涸的水沟,沟里沟边丛生着野草灌木,正好藏人。
回到庙里一一禀报了。眼看已到未时末,杨延朗将众人分成三四拔人,分别出发,到沟边集结。
杨延朗观察了地形以后,将众人埋伏在远离道路的五十步之外。分别架好一窝蜂、出水神龙、出水火龙。又分出去两个三人小组,两个老兵带个乡兵,各向外移动百步,埋伏在路边,预备截杀逃跑的辽兵,
寒风朔骨,小五儿伏在草丛中,冻得瑟瑟发抖,扭头看见二皇子脸青唇紫,想必也好受不了。
直等到申时三刻,一个老兵轻声道:“来了。”众乡兵学着他的样子,将头贴在地上倾听马蹄声。
不一会儿,一队辽兵骑马徐徐而来,众人一动不动,待他们走到正前方,杨延朗对负责试验一窝蜂的三个人一挥手,点燃了引线。
只听霹雳一声,三十支箭齐飞而出,辽兵猝不及防,纷纷中箭,马匹受惊,咴咴乱叫,但只有两三个人落马,其余众辽兵各控坐骑,就要向众人藏身的地方冲过来。
杨延郎又一挥手,出水神龙被点燃了引信,呼啸而出,半空中又是一声巨响,一丛箭疾射而出,正中辽兵,顿时人仰马翻,仅剩的几匹战马被火光和巨响所惊,再也不受控制,甩掉主人,掉头沿着大路飞奔。
众人纷纷从藏身处冲出来,击杀辽兵,拦截战马,一阵急战之后,二十名辽兵全部伏诛,除了两匹马落荒而逃外,其余马匹也都被收拢,可惜一匹马被射中头部死掉了。
按着事先的安排,为了对新火器保密,众人捡回了火箭残骸和所有的箭支。二皇子让人收好未用的出水火龙,小五儿让人把马肉割了带回去,正在忙乱,负责望哨的老兵飞奔过来:“有马蹄声,可能有辽兵听到爆炸声来了。”
小五儿兀自恋恋不舍地看着未剔净的马肉,到底是被杨延朗喝斥了两句,才飞身上马。
因为怕庙里的和尚引起辽军的怀疑,杨延朗用辽兵的血在地上写道:“伏击者宋军杨延朗。”
此战可谓收获颇丰:杀了辽兵二十个,收拢十七匹战马。自己这边虽也有三个受了伤,但是乡兵们、二皇子、鲁成英都手刃了辽兵,成了见过血的老战士。而且也发现了一窝蜂的力度,准确性都比较差,需要再加改进,出水神龙也需要对推进火箭用药量加以调节,以调整发射距离。
回到雄州,刘福得知之后,虽然责怪了众人几句,但是看得出他的脸色十分欣慰,大宋已经有两位马上皇帝了,以后二皇子即便做不了皇上,有一位弓马王爷,大宋江山总是稳定三分。
过了几天,杨延朗重新带了一队人,带着新研制的火器从白洋淀直接北上,又伏击了几个私自外出,在田野里打兔子玩耍的辽兵。
自此之后,杨延朗时常带着乡兵偷袭辽兵,少则抓获一个辽兵探子,多则消灭三五十个,辽兵大队人马出击,宋军又不见踪影。
辽军一怒之下将荒原上的野草放火烧尽,大平原上一眼直望到地平线上,远处有只兔子跑过也能发现。
注:向明朝的火药武器致敬,这几章用的火器全是明朝制造,个人觉得这些东西很神奇,如今科技发达看着很简单的东西,当时不知穷多少人的智慧才进化成的。可惜到了清朝没再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