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若梅走得快,一路也顾不上看园子里盛开的腊梅,直奔俞昭住的西院。
进屋时,杨若梅看见那道瘦削的身形,她眼睛一颤,顿时就流出了眼泪,她抱着俞昭哭了许久,可俞昭只是木楞楞的。
“我是你娘亲啊,昭儿。”杨若梅用绣帕擦了擦眼泪。
“娘亲。”俞昭一字一顿,眨着眼睫,脑中还是一片空白。
杨若梅用力点了点头,打开了带来的食盒,里头的青团凉了,颜色由青绿变成深绿。
她让青禾将青团拿去膳房重新蒸,不久后青禾就端了一盘热气腾腾的青团重又回来。
杨若梅的眼神很是期待,俞昭垂下眼,用筷子夹了一块,圆滚滚的青团很结实,只筷子夹住的地方凹陷了下去。
俞昭咬了一口,糯米软弹,菜肉馅咸味在嘴巴里绽开,不是能夺走舌尖味蕾的点心,但是却有种熟悉,质朴的感觉。
“好吃吗?”杨若梅眼神希冀。
俞昭愣了会,才缓缓点头,唇角甜甜地笑着,“谢谢娘亲。”
比起食物的味道,杨若梅看到她的眼神中盈满了关切和爱意,她心底觉得很温暖。
杨若梅知晓她没了记忆,便说了些她小时候的事,诸如她在乡下舅舅家的莲花田里,荡着木盆去摘莲蓬;洗衣裳从来不拧,往那一挂,下雨了也不收回去;没事爱往衣橱里躲着睡觉之类的
听着杨若梅绘声绘色地讲,俞昭托着下巴,虽然她不记得了,但她总觉得她没失忆前的生活过得非常快乐。
母女两叙完旧后,杨若梅一个劲地让她再吃些青团,俞昭连忙摇头,她已经吃了一整盘,再吃就真的要吐了。
杨若梅瞥见边上空盘子,也就不多说了,只道:“昭儿,平时娘不在你身边看着,你一定要多吃饭,你看你瘦成什么样了。”
她捏了捏女儿的手臂,眼里满是心疼。
俞昭点头,任由她在自己脸上,身上摸来摸去,心里一点也不反感,而且很开心。
和那个夫君碰她的感受,一点都不一样,想到这,俞昭小脸突然挂了下来。
杨若梅说了许多话,最后才想起来问俞昭,“昭儿,你告诉娘,你丈夫他对你好吗?他有没有苛待你?”
闻言,俞昭秀眉蹙起,回想这几日,萧庭安会早晚陪着她,有时晌午也会突然出现,监督她吃饭喝药,好像除了脸冷冰冰的,对她还真不算差。
思及此,俞昭脑袋晃了晃。
杨若梅迟疑,但一想到俞泳年说的,萧家人恐俞昭失节,想两家商议让他们和离,她就觉得俞昭的丈夫很差劲。
杨若梅凑到女儿身边,低声问:“你跟娘说,要是你们和离了,你心里头会难受嘛?”
“和离?”俞昭微微睁大眼,“为什么?”
杨若梅抿了抿嘴,有些迟疑,别人怎么想她女儿,她都不会这么想,她不想俞昭难受。
“娘是说万一呢,你嫁过来无所出,他家人想让你给他纳妾,你不同意的话,他们就用和离来逼你……”
俞昭没甚么情绪,只耸了耸肩,想都没想,果断道:“那就和离好了。”
萧庭安从外而归,刚在前厅和她父亲打完招呼,心中本就不顺,一推门进来,就听到她神色平淡,说了这么句话。
…
皇宫中,御花园一角。
太子将才陪梁宣帝赏冬景,说是看景色,实则是在说公事,北边战事暂时告一段落,鞑靼兵力损耗惨重,也不再无端对边界发起攻击。
可大梁去年本欲收回的边境十洲,却因此搁置了下来。这一年,他们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也只是抵住鞑靼以议和为诱饵的蓄意攻击。
梁宣帝虽表面云淡风轻,不发一言,但太子看在眼里,只觉得战战兢兢,如临渊履冰。
往边关投入了这么多心血,却颗粒无收,而且国库眼看着入不敷出,还要再播出一百万两银子用以边疆的工程防御修护。
梁宣帝回寝殿后,太子独自坐在亭中,冷风呼啸而过,周边站立的宫人簌簌发抖,太子却扶额一动不动,许久太子才唤侍卫,让他将萧庭安叫来。
不一会,萧庭安跟随侍卫出现,萧庭安欲拱手行礼,太子只说:“罢了,子慎来孤身边坐。”
太子想问问萧庭安的意见,来年他们到底要作甚么,才可化解现下的危机,保大梁国泰民安。
萧庭安眼眸垂下,思忖片刻,道:“眼下须得先解决边关工程的银子。”
太子哂笑,看了眼萧庭安,“孤当然清楚,可现在国库拿不出那么多钱,连这个年都很难过去。”
北风吹过,光裸树杈上覆盖着的雪悉数掉落,阳光下亮晶晶的似砂糖坠下,一影子落在御花园的假山上,甚是隐蔽。
萧庭安耳尖微动,在太子耳边低语几句,太子恍然大悟哦了声。
“对了,孤差点忘了。”太子声音清亮,回荡在僻静的御花园中,“你们将他关在了哪里,可问出了些什么?”
萧庭安眼睫掀起,视线虚落在远处的树杈上,“他被关在了一个隐蔽的地方,那里不像刑部大牢人多眼杂。”
“在那儿,微臣能完全能掌控。”
萧庭安垂下眼眸,唇角勾起若有似无的笑,“他招供出的证据让微臣很震惊。”
太子点了点头,“好,等你全部审问出,孤一定亲自拿着证供,禀报圣上。”
萧庭安微微颔首,和太子一前一后离开了御花园。
望着两人远去,假山上的影子才挪动了位置,三两下便化身成宫中太监的模样,拿着令牌出了宫。
…
宁王府书房。
书案前,暗探将刚才听到的太子与萧庭安的对话全都复述了一遍。
宁王瞳仁一缩,望向书房内的其他人,一个是他的岳丈崔远明,另两个分别是,去年北伐的指挥使,以及镇守西南的谭将军。
崔远明仔细回味暗探回禀的内容,口中念叨着,“刑部大牢人员混杂,镇抚司诏狱又是皇上的人,大理寺那我派人查过,没有黄联晖的影子……”
“萧庭安成日在兵部值房,我们也派人跟踪过,他到底会把人关在哪?”崔远明不熟悉军务,而另两个武将则面面相觑。
还是指挥使先反应了过来,“京郊有一处军营,那里的领将曾是他父亲的副将。”
“那就派人去那一探究竟。”宁王气定神闲,后仰在紫檀圈椅里。
谭将军从西南进京述职,正逢新春将至,便留居京中,住在崔远明家。
他拱手道:“末将立刻派人前去。”他的人皆是从京外带来的,不会被人轻易认出。
…
从宫中出来,车架上的祁奉出声,“主子,去京郊,还是回府?”
“回府。”深蓝锦缎帐幔中传来两个字。
祁奉撇撇嘴,斜靠在车架上。
还真是奇了,他听魏宪说,他们在鹤云山附近州县找了半月没找到人。
这么多武艺超群的人徒劳无功返回,可人居然被一个渔夫送了回来。
他这位主子虽严酷,但对夫人还真是上心。动用了这么多人力物力,就为了将人寻回来。
竟然还真的找回来了。
祁奉挠了挠额头,其实他一早就觉得俞昭可能死了。魏宪也说那里地形凶险,若是没下落,人肯定死定了。
但萧庭安命令,魏宪又不得不做,只得带着一群兄弟在山野间找了半月。
后来萧庭安不让找了,人就出现了。
祁奉叹了口气,还真是奇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奇。
……
萧家府宅前厅,里头时不时传出中年人的会心一笑。
俞旬年仅九岁,腊月生辰一过就满十岁了,他低皱着眉心,完全听不懂两个大人说话是什么意思,也不明白有什么好笑的。
他本想与杨若梅一起去看姐姐,可是他来萧府的时候闹肚子,一进来就叫小厮带去厕屋了。
现在他小脸上满是无聊,在这偌大的厅堂里,转了一圈又一圈。
直到一个身高体长的年轻男子进屋,俞旬眸子才有了光彩。
萧济川嘴角的笑意温润,摸了摸小孩的脑袋,问:“你是哪家的孩子,叫什么名字?”
“我叫俞旬。”俞旬眨巴着眼睛,有些害羞,跟陌生人没说两句话就想跑开。
俞旬在一边,看着这个哥哥给两个中年人拱手,又是一阵攀谈,他看得直打哈欠,窝在最末尾的椅子里。
萧济川打完招呼后,萧哲笑着摆手,又与俞泳年说起话来,萧济川只得退在一边,和这小孩大眼瞪小眼。
“哥哥,你知道我姐姐在哪嘛?”俞旬撅着嘴巴,声音瓮声瓮气的,模样特别像小姑娘。
萧济川唇间浅笑,轻声道:“待会一起吃饭就可以见到她了。”
俞旬听后嘴巴撅得更高,“可是,我现在就想去见姐姐。”说完他目光炯炯,看着萧济川。
萧济川转头看了看两个尚在议事的长辈,又回头望着这个似乎要蔫了的小孩。
“那走吧。”他声音很轻,只有气声,还是笑着的。
他长眉向门边一挑,俞旬得到暗示,一扫疲惫,瞬间又有了活力,从椅子上跳下来,牵过他伸来的手,蹦蹦跳跳地出了门。
庭院外的天色已暗,刚到门口,远处就有几人迎面而来,衣衫袍角随着步伐纷扬飘散。
萧济川身量高,一眼就看见来人,他顿住了脚步,可身边的俞旬一概不知,还拉着他的手,往外走。
俞旬用了很大的力,去拉萧济川的手,“哥哥为什么不走呀,你说过要带我去见姐姐的!”
萧济川在看见二哥后,脸色一怔,但低头和俞旬说话时,脸上恢复清浅笑意,他想松开手,但是俞旬抓得很紧。
“我就不带你去了,让其他人带你去,好不好?”
俞旬小脸上满是不解,“为什么?你不是我姐姐的夫君嘛,你就应该带我去啊。”
一听这话,萧济川眼睛登时睁大,另一只空手忙摆着,“我不是,这位才是。”
俞旬摸着脑袋,顺着萧济川指的方向一看,一个神色冷峻的人正看着他,俞旬感觉那眼神好像教他骑射的先生,总说他不够勇敢,让他拿出点气势来。
他赶紧往萧济川身后躲了躲,然后又探出小脑袋,偷偷看萧庭安。
萧济川面色为难,弯下腰,低声道:“俞旬别害怕,这是你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