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乐拒官

    潇春雪自然答应,问道:“薛大哥怎么会突然有这个念头?姨妈家虽担着平安州军粮生意,但薛大哥身为家主,在京坐镇便是,哪里用得着这般辛苦?何况近来平安州边界不大太平。”

    “儿女都是债,那混小子一心看上香菱,非要娶她为妻。可是香菱那样好的姑娘,你薛大哥哪里配得上。”薛姨妈长叹一口,拉着潇春雪诉苦:“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非要去平安州走一遭,明明军粮交给官府,自有军队运送,与咱们有什么相干。”

    说到这儿,薛姨妈泪眼摩挲,哽咽道“我是拦不住,谁不知道平安州不大太平,但他铁了心要去,我有什么法子,探丫头你好歹给环哥去封信托他照看些。”

    “姨妈放心,我这就写,一定赶在薛大哥去之前把信送到,您就放心吧。薛大哥想要历练是好事,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派些人手跟着就是了。”潇春雪柔声宽慰道。

    薛姨妈擦着眼泪点头称是。

    潇春雪修书一封,命人快马加鞭给赵平乐送去。

    临睡前,一面翻书一面跟赵平乐提了一句。

    赵平乐正自个坐在军帐里,披着衣裳,嘴里叼着块干粮,手在地图上来回比划,脑海里演示着两军对峙,听到这个消息不由皱眉道“他来做什么,明知道不太平,这不是找事嘛。”

    “等他进了平安州,你看着点,别让他伤着了,薛姨妈、薛宝钗对咱们还是不错的,再者薛蟠毕竟是薛家家主,军粮还有靠薛家。”潇春雪打着哈欠,交代道。

    “知道了,姐,你快睡吧。”

    “你不睡?这么用功啊,看来过不了多久就该拜将封侯啦。”潇春雪揶揄道。

    赵平乐小脸一红,小声道:“姐,你别取笑我,我有今天旁人相助不少,非我一人之功。”

    平安州打了几场小仗,胜得多,败得少,赵平乐加入以来他所在小队并无败绩,他本人也因杀敌有功,一路升迁到千户之职,如今也算手下有兵。

    赵平乐能有这样的成绩,除了他作战勇猛,确有领军之才外,更重要的是薛家、赵时欢、贾家旧部的鼎力支持。

    自从赵平乐离京从军消息传回京都,在潇春雪和赵时欢的刻意运作下,这件小事朝中官员、勋贵世家有不少人知道。赵时欢以此为由对送往平安州的一切军需物资表示出适当关心。

    京都,不少人因此想起荣国府有一位公子得北静王喜爱,幼时曾常住北静王府,两箱确认,原来就是这位从军的公子,众人便觉得赵时欢的反应在情理之中。

    因赵时欢并不插手具体事务,所以没有引起不必要的怀疑,更没有引起皇家对于他这个异姓王的忌惮。

    皇帝听说后,笑言:“北静王素来淡薄,从不插手朝中事务,难得有个能让他上心的人。”又侍从禀告那人是荣国公的后代,贾元妃的庶弟,自愿从普通小兵做起,因军功累积已是千户。

    皇帝更是高兴,赏了贾元春并贾家,命人传旨给赵平乐夸他不坠祖上威名,赐百金,给了个从四品的明威将军衔,还有一对双刀。

    赵平乐接旨后,上书皇帝先谢过皇帝厚爱,又言他寥有寸功,不敢忝居高位,请皇帝收回成命。

    并将此奏折托天使呈于皇帝。

    天使回京复命,将奏折呈上,彼时太子、诸皇子、大臣正在议事,皇帝看后,问天使其它东西赵平乐如何处置?

    天使跪伏在地,恭敬答道:“贾将军收下双刀,已用于作战,那百金他分给手下,共沐天恩。”

    皇帝将赵平乐奏折传与左右,问道:“尔等以为如何?”

    有人不答,有人说历来武将以军功封赏,平安州正在打仗,时机敏感,赵平乐所请或许是出于这个考量。有人说明旨已发,断无收回一说,等等言辞不一而同。

    最后,太子禀奏:“圣旨天子威严,不可收回。贾环将才也,他所虑军心不稳,亦有道理,值此用人之际,还请陛下宽恕于他,先叫他挂着名头,等他再立新功,再给他明威将军俸禄就是。”

    皇帝准奏,此事了解。

    可件事,有不少人觉得赵平乐不识抬举,且莽撞无知,皇帝御赐的双刀不好好供起来,居然敢用在战场上,真是愚不可及。

    但当下没人敢这么说,只纷纷言道皇帝英明,太子仁厚,贾将军谦逊有才。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赵平乐出入军营时,并未隐瞒身份,平安州荣国公经营多年,故交旧部众多,遗泽尚在,皆回馈在赵平乐身上。

    在赵平乐因杀敌得校尉军衔后,手下有几个人,便开始大刀阔斧改革,别的他管不上,可他的队伍里都是青壮,没有吃空饷之人,平时不屯田,只日夜操练,稍有所成,就以剿匪练兵。

    同时,薛家粮草供应充足,虽有陈粮,但绝不会像之前所供应的那样,有快霉烂粮食掺杂进去等事。

    等到朝廷送来的军械明显好于以往,又听闻这是北静王看重赵平乐的缘故,于是平安州驻军最高将领做主,凡是送来的军械先紧着赵平乐,其它部下慢慢淘换使用,这个时代生产力不足,没有办法大规模更换武器,实在是制作不出来。

    有粮有枪,心无旁骛,才有赵平乐屡战屡胜的战果,且赵平乐背靠两个国公府,无人敢贪他的军功,这才是赵平乐能在平安州建功立业的原因。

    赵平乐能在平安州站稳脚跟,潇春雪因担心赵平乐产生的焦虑感渐渐消失,但随着薛蟠远行,潇春雪心中隐隐有不安之感。

    她靠在引枕上,望着窗外黑压压的天空,算着脚程,正要问赵平乐见到人了没,就接到赵平乐传信薛蟠刚进平安洲地界被杀了。

    一声惊雷,大雨倾盆而下,潇春雪豁然起身,惊道:“怎么回事?被谁杀了?”

    “具体情况还不清楚,”平安州万里无云,赵平乐驰骋在马背上,沉稳回道:“我派人去接他,没接到人,只在平安州与宁平州交界见到一地尸体,确认只有薛蟠一行人遇害,据说是马匪所为,我正在赶过去的路上。”

    潇春雪在屋中踱步,闻言想了想挑眉嘱咐道:“你去了一定要查清楚究竟是何人所为,把证据留好,让666复制一套,若是有朝廷的人去调查,把复制的那套给他们。”

    “姐姐的意思是?”

    “没什么,以防万一而已。”

    潇春雪心想平安州地界的马匪都让赵平乐练兵剿干净了,哪里还有马匪?

    即便有,怎么会这么巧,只杀薛蟠一行,要知道因平安州与敌军交战,薛姨妈这次给薛蟠陪足了人手,几位供奉都跟去了,一般的马匪怎么敢招惹?偏又死在交界处?

    若是外敌知道薛蟠身份专门杀他,如何突破边境防线?可能性不高。

    古人云:攘外必先安内是有道理的,自古投敌叛国者不计其数,红楼书中未写到的那场大败究竟是纯粹败于外敌之手,还是内贼作乱所占因素更大,并不明确。

    只能粗略得出那场战役的始末背后是主战派与主和派的较量,所以薛蟠有可能是死在内鬼手里,他毕竟是明面上的薛家家主,是薛家嫡系唯一的男丁,他若死了,薛家大概率要交出军粮生意。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换了别家供给军粮未必有薛家这般妥帖。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可能,因赵时欢从中牵线,薛宝钗几年运作,如今平安州所有军粮是薛家独家供给。

    当初薛家上位,原供给者自然不愿,只是形势比人强,才不得不退出,焉知不会有那脑子不清楚的,蓄意报复?这是其一。

    其二,军粮生意虽然难做,但总有利益可图,或许其他人看上了这块肥肉,发现无法与薛家合作,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薛蟠,一了百了。

    潇春雪心中闪过无数念头,又怕她的推测会影响赵平乐对现场判断,便一个字都没说,只叮嘱赵平乐务必查明真相,保存证据。

    接着,潇春雪问翠墨:“宝姐姐,今日在园子吗?”

    “宝姑娘前日进了府,原说今日要走,可这么大雨,只怕不能成行,姑娘稍后,我这就去打听。”

    “罢了,拿蓑衣来,我去看看。”

    丫鬟们伺候潇春雪穿戴整齐,郝嬷嬷匆匆进房劝道:“这么大的雨,姑娘何必出去,若是淋雨病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妈妈,我有急事找宝姐姐,您就别拦着了。”潇春雪说着便要出门。

    郝嬷嬷见劝不住,亲自打伞送潇春雪到蘅芜苑。

    薛宝钗果然未走,见潇春雪冒雨而来,心中惊异,上前握住潇春雪的手,嗔道:“这么大的雨,急急忙忙跑来干什么?手都凉了,快脱了蓑衣,暖和暖和。”

    一面说,一面亲手给潇春雪脱蓑衣,又叫丫鬟们赶紧上热茶,送手炉来。

新书推荐: 离魂渡 穿书后她手撕原剧本 向晚逢君[先婚后爱] 炽氧[死对头] 重生后多了一个我 决战山巅 初次暗恋 雨季未来 一株蛮姜 太子殿下他软饭硬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