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月亮最终还是得偿所愿,举着山楂葫芦进了鱼店。不过只有两颗山楂进了小月亮的肚子,剩下的都归了岑遥。
两人饭量都不大,合点了一碗鱼丸汤。
喝罢汤,四人沐浴着最后的夕阳从葛里桥走过,再次从马车上下来时,天色已见了黑。
小月亮不情不愿地回了自己的小房间,在紫苏半夏的辅佐和监督下练写大字。
岑遥先是问了留府的画眉柏青院有无动静,回房间转了一圈,转步进了隔壁的书房。
果然,一个黑黢黢的身影隐在黑暗中,不知坐了多久。
易骧陷入了沉思。
他本想和偶然相遇的小月亮打个招呼,却发现了一个被他忽略的事实。
已知,小月亮是栖云庄夫人之女,栖云庄夫人正是他的妻子岑遥,那就意味着——
小月亮是他的女儿!
慌乱之下,他仓皇离开葛里桥,回了易府。
柏青院一如既往地冷清,细细观察便可发现,室内几乎没有人居住过的痕迹,和他未成婚前几乎别无二致。
想来他走后不久,岑遥就搬了出去。
摇风院,和别庄相同的名字,距离母亲院落静棠居最近的一处院子。
走进去最先注意到的,便是湖前一座花团锦簇的双人秋千架,仿佛能想象出晴朗和煦的阳光下,母女两人坐在秋千上赏湖的场景。
画眉在侧屋仔细收拾小月亮的衣物,时不时有下人过来询问事情怎么处理或安排。
易骧趁机翻进了正屋,屋内的摆设更加明显,女童的玩物四处可见,架子上甚至还摆着他给小月亮削的小木剑。
一母一女的生活气息格外浓厚。
匆匆扫过几眼,他后知后觉意识到了私闯闺房的不妥,转身又进了书房。
同样是摇风院,这里的布置和栖云庄的书房十分相似,他坐在岑遥曾经坐着的位置,开始梳理。
小月亮此前让他猜测她的生日,答案是七月十六,就在半个月后。
五年前,庚子年十月十八,是他与岑遥的成婚之日。
时间相合。
大婚那天,热烈喜庆的气氛萦绕着整个伯府,他虽素来冷静,但也不免被众人的喜意所感染,在一身喜服的加持下,进了婚房。
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
第二日他才知晓,燃烧了整晚的喜烛是婚礼的特制品,融进了特殊的香料。
此类制品在寻常婚礼中并不少见,他也无意追究。
做一对相敬如宾的寻常夫妻,是他成婚前最简单的想法。
易家虽有爵位加身,但非世袭。门前虽然还挂着靖远伯府的门头,但内外皆知晓,易父已去,这木匾摘下不过早晚的事。
而他会抓住一切机会扬名升官,无论爵位是否还在,他会用自己的实力与地位站在易府前,不让任何人看低易府,让母亲妻子安然生活。
但他也没想到那个机会来得如此之快,让他措手不及。
婚礼后第二日,歇假的易骧被急召进宫。
那是一个他无法拒绝的、几乎为他量身定制的密令,皇上看着手里的折子,并未多言,就像知道他一定会答应。
“臣,接旨。”
于是婚礼后的第三日,林尚书没在林府、反在城楼之上,看到了他的甥婿,一身戎装披甲而去。
一走,就是五年。
如果说,和离还在易骧的想象之内,那么小月亮的出现便大大脱离了他的预期。
所以明明知道了岑遥的身份,但直至今天下午亲眼见到了她们在一起,他才将这个惊人的事实联系到一起。
.
“怎么,想好了?”
岑遥燃起灯,坐在书架旁的一座小榻上,姿势随意自然。
“……为什么,”易骧眼神复杂地看向她,“为什么不告诉我……小月亮的事。”
四年前尚有家书通信时,信中从未提及岑遥怀孕一事,不然,他万万不可能写下那封和离书。
虽然有些不明不白,但岑遥领悟了他的意思。
“你身在战场,我与母亲都不希望打扰你。”
本想等他回来送上一个惊喜,没想到最后却成了她的有惊无喜。
“……”
“那昨天呢,为什么也不告诉我?”
因为没想到你这么不开窍啊。
“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忘了。”
易骧紧皱眉头,接着就听到了下句话。
“和离之后,小月亮和你也就没有关系了,不是吗。”
榻上的毯子有些凌乱,岑遥把毯子叠好压在靠枕下面,舒服地靠坐在榻上,极其顺手地从一旁的小几上拿起一卷书。
易骧沉默的看着她的动作,过了好一会儿才说:“无论和离与否,她也是我的女儿。”
“不,她不是你的女儿。”
就在易骧控制不住站起身时。
“易骧,我希望你清楚一点。”岑遥放下手中的书,直视他的眼睛,语气认真,“小月亮是我的女儿,母亲的孙女,易府的小姐,但她不是你的女儿。”
至少现在不是,在他尽到父亲的责任之前。
易骧的气势一下子垮了下去,郁气沉沉地靠在椅背上。
他明白岑遥的意思了。
岑遥看不下去他那副颓废阴郁的样子,主动开口。
“如果你想认她,也不是不可以。”
对面的人抬头。
“如果你真的想好了,那就亲自与她说个明白。要么,”岑遥暗暗警告,“就永远不要以父亲的名义出现在她面前。”
小月亮是个相当聪明的孩子,早早从周围人奇怪的态度中猜出真相,但她没有哭喊索求,很好地接受了没有父亲的事实。
岑遥甚至觉得,就算易骧站在小月亮面前,告诉她他就是父亲,她也不会相信或者喜悦。
“……我知晓了。”
“和离之事呢?你考虑得如何了。”
岑遥只点了木榻墙上的一盏壁灯,光源也集中在她周身。易骧看着态度随意的她,眸光微闪。
她很会掩藏自己的情绪,无论何时都是这副平静淡然的姿态,让人看不出她心中所想。
她真的想要和离吗?还是,借此诉说她的委屈。
一日夫妻百日恩,他们之间的恩,连一年的情分都补不上。
根本没在认真看书的岑遥没一会儿就忍不住用余光去偷偷看他。
蜜色的皮肤隐在不甚明亮的烛光里,那人低垂着头看不清视线,这个角度恰好能看到他左眼下那道浅浅的疤痕。
想到朱大夫一嘴带过的旧伤,岑遥心中思绪纷涌。
且不论四年间易骧去了哪里,此前他也真真切切上了战场,经历了刀风血雨,不是临阵脱逃之辈,更不是逃兵。
据战报所言,他是在一场大捷后失踪的,旁人多猜测是被敌军因恨所俘,因为易骧刚刚在上一场战役中射杀了对方领将的幼子。
过去毫无音讯的四年,他应该……也不是很容易吧。
她其实并没有仔细想过和离后如何,提出和离是她短暂的情绪化,也是难以做出选择的主动权交递。
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岑遥相当佩服易骧最初上战场的决定。
虽然出身将门之家,但易骧也只是个文官而已。成婚时,易骧因进士探花刚刚担任翰林侍读一年半,前途无量。
易骧要去为自己,为易家搏一个前程,战场是个快速但算不上好的选择。但若接下密旨,便大不一样了。
只是这一点岑遥在他失踪许久后宫中异样的态度才想到。
战场失踪四年,京城默认了他的死讯。而宫中年年如旧邀伯府家眷前赴宫宴,赐下赏赐以示抚慰,伯府的牌匾也没被摘下。母亲则对他的行踪死讯闭口不提,仿佛她的孩子仍在边远疆场。
至于岑遥,她不敢想,也不想想。易骧是死是生,于她当下的生活并无影响。即便他日事发突然,伯府一朝坠入尘埃,她也无力寰转。就这样,当个名存实亡的自在寡妇,也挺好的。
在易骧突然出现之前,她是这么想的。
易骧出现之后,他的洁身自好反倒令她纠结许久。
如若真有什么解语花,她定然毫不犹豫选择和离;但易骧一心念着包括她在内的家人,她便做不出决定了。
说到底,她心底有些许怨念,但又舍不得易府轻松自在的生活;怕突然归来的易骧态度大变行事无矩,又不愿恶意揣测当初那个救了她、还坦诚以待的少年。
她确实有些贪得无厌了。
犹豫之下,索性将选择权交到了对方手里。
和离,她会带着小月亮找个景美悠闲的小镇,写书靠稿费养活娘俩;不和离,那就搭伙过日子呗,以易骧的容貌身材她也不吃亏,倘若哪天再生变,重复选项一。
所以,经济自由才是她最大的底气。
“喂,你还要坐到什么时候?”岑遥起身敲敲桌子提醒他,“我要开始工作了。”
易骧起身给她腾出地方,自然地帮忙点亮附近的几盏灯,换到她方才坐着的位置,看着岑遥研墨动笔,继续沉思。
岑遥也不理他,反正他早就知道了她的马甲,自顾自忙去。
“咕噜~咕噜噜——”
岑遥提笔的动作愣了一下,当做没听到,继续下笔,只是嘴角上扬的弧度暴露了她的心情。
易骧站起来,背对着岑遥走向书房门口,动作略有一些不自然。
“你房内放了些耐储存的糕点,别去打扰厨房了。”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