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是什么

    房宁跟着一众叔伯走在回大榆村的路上。

    今天是初一,月光几乎是不见的,好在天上挂了许多星星,让夜路没有太黑。

    房宁、柳枝和翠兰等人并排走着,这些人中,只有她们五人是女子,房宁的手揣在兜里,摸索着两颗澡豆。

    这是临走前谢飞舟塞给她的。

    房宁在外面和李四说话时,谢飞舟注意到了,后来问了李四,才知道她在打听洗澡的事,想到房宁的样子,谢飞舟犹豫了很久,回到自己屋里拿出两颗澡豆。

    “我的手头并不宽裕,这两粒就当你的生辰之礼赠与你吧,一个女子,不好这么邋遢...”

    “至于你说的香胰子,咱们顺阳县没有,府城和门田县应当是有的,不过有些贵,你虽是女子,现在也不好过于铺张,填饱肚子为先。”

    房宁抿嘴道:“...好,多谢大人。”

    想到谢飞舟那么简朴,还能给她两颗澡豆,房宁在心里不禁想赞叹他一番,好官啊!

    冯山扛着一袋粮食,突然停下来,吼道:“房宁,走哪里去了?!”

    房宁一愣,回头一看,这才发现自己走偏了,连忙掉头跟上去。

    “想啥呢,跟丢了魂一样。”冯山低声喝道。

    “没想啥,山叔,这几袋粮食够咱们吃好几天了!”

    冯山低声“嗯”了一声,“这些应当是朝廷下发的赈灾粮,本就是为灾民准备的,就怕吃完这些,有几户人家没有银钱买粮食。”

    刘宽:“方才谢大人跟我说,若是谁家有难处,可以去县衙借粮,一年内还上就可以,不要利。”

    房宁赞叹:“顺阳县的大人们真的为老百姓着想。”

    眼下顺阳已经进入秋收的尾声,一直到来年的三月,都没有办法耕种,粮食是他们所有迁民的难题。

    顺阳县并不富裕,给了迁民房屋,就拿不出粮食了,但是县衙能愿意无利借粮,已经是等于救人一命了。

    刘宽也认同地点头,“为官者,为民也。”

    房宁接着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刘宽、冯山:“什么是红薯?”

    “红薯就是...”房宁一时间不知道如何解释,她来到这里后,的确还没有见过红薯,不会还没有这玩意儿吧?她现在很后悔,一到晚上嘴巴就比脑子快。

    林有财突然高声道:“宁丫头,你说的是番薯吧,那都是喂猪的,咱们人不吃的哈!”

    “喂猪?!”

    房宁噔噔瞪地跑到林有财身边,“林叔,这么好的东西为啥要喂猪啊?”

    “那东西有啥好的,咬一口全是丝儿!”

    林有财一说,其他人全都好奇了,“番薯是啥啊?”

    房宁这才知道,番薯是前几年才来到大梁的,还没有全国推广,朝廷只让东昌、北贡试种植。

    林有财种过番薯,“这东西产量高,比麦子高太多了,可没有白面香啊,里面的丝儿都缠牙,后来都拿去喂猪了!”

    东昌可是大平原,放着好好的麦子不种,种番薯么?再说了,番薯又不能作税,种了相当于白种!

    房宁觉得有些可惜,番薯可以煮汤喝,甜滋滋的;番薯还可以蒸着吃,又香又糯;番薯可以做出淀粉,淀粉裹上肉扔进油锅,炸出来的小酥肉又脆又香;番薯还能做成粉条,粉条可以炖万物,猪肉白菜炖粉条,多么经典的一道菜啊!

    刘宽重重地一叹:“若是庆阳有此物,或许不会饿死这么多人。”

    冯山看着发呆的房宁,“你为啥会知道有这东西?”他们都是庆阳人,没道理只有房宁知道番薯。

    房宁急中生智:“买粮食的时候看到的。”

    其实她没有在桥水县的粮店看见过番薯,或许就像林有财说的,东昌府的农户都不愿意种番薯,连粮店都没有这种东西。

    冯山没再说话,也不知道是信了,还是没信。

    房宁在心中提醒自己,以后说话一定要小心点,冯山看着五大三粗,但有时候直觉太灵敏了。

    快到大榆村的时候,已经亥时三刻,离着一里地,房宁就看到榆树林有几个火把亮着,奇道:“这么晚了,咋都还没有睡?”

    翠兰眯着眼睛看,“是不是在干活呢?”

    待大家越走越近,终于看清留在大榆村的人,在做什么了。

    “冯奶奶,你们这是在搭棚子?”

    冯老娘将才拔下来的草往草堆里一扔,直起身道:“对,这房子不得盖上好几天,搭几个草棚,多少能挡一点风雨,晚上睡觉也好受些。”

    周槐花笑着说:“还是杨家那孩子帮着咱们搭的呢,他常给人盖房子,搭个草棚不在话下!”

    杨家的孩子,杨谷?他是盖房子的?

    现在已经搭好了两个草棚的雏形,四根柱子上面搭着几根木条,房宁问道:“这些木条也是他给做的?”

    冯老娘摆手道,“那可不是,你不知道呢吧,杜老哥是个木工,锯几根木条跟玩儿一样!”

    冯老娘说的杜老哥,就是有一辆板车的杜家老爷子,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杜春,杜春的大儿子是杜木生。

    房宁理清了关系,心中暗喜,以后村里有个木工,想做点家具那可太方便了!

    草棚顶上目前没有草,冯老娘等人此刻都在拔草,等晒干后,再盖在上面。

    刘宽作为新任村长,让大家先停下手里的活,聚在一起,他有些话要说。

    “往前,大家有从庆阳来的,有从东昌府济阳县来的,还有从南边的福安来的,那都是过去了。

    从今往后,咱们就都是大榆村的村民了,大榆村就是我们所有人的家,就是我们要扎根的地方,咱们就是一家人,一家人自然应该和和气气、互帮互助,一起过上好日子!”

    “对,一起过上好日子!”

    刘宽接着道:“当然了,偶尔拌个嘴、吵个架,也是正常,但这事得过去,不能变成仇恨,那就是破坏了咱们村的风气,让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有些丑话,我得说在前头,若是有人起了坏心,做了对咱们村和村民不好的事,我绝对不答应。

    在这里,我也征求大家伙的意见,要是有人给村里招来祸患,咱们就把他逐出去,大家同不同意?”

    “同意!”

    “同意!”

    刘宽感动地点点头,“乡亲们,咱们大榆村将来一定会好的!”

    陈三站起来,缩着脖子道:“村长,我信你说的,可是,咱们啥时候盖房子啊?”他冷啊!

    刘宽拭泪的手一顿,清了清嗓子道:“谢大人的意思是,县衙给咱们找施工队,施工前,咱们需要先把宅地上的草和石头清理干净,正好也给施工队留出点时间,他们也要下地收秋粮呢,大约三天后,便会过来盖房。”

    “那就是三天后开始盖房,咱们这几天就先收拾收拾宅地呗?”

    刘宽点头道:“没错,这几天先收拾宅地,等宅地收拾完,咱们就该收拾田地了,趁着还没入冬,赶紧开荒,能开多少开多少!”

    林有财盘腿坐在地上,“哎呀,二百五十亩地呢,这得开到猴年马月啊?”

    刘宽笑:“你家五个儿子呢,这不就派上用场了嘛!”

    林有财笑着摆摆手,林桂花用胳膊肘戳房宁,“我爹这是得意呢!”

    房宁点头,看出来了,眼睛都要笑没了。

    刘宽接着道:“今日从县城带回来几袋粮食,大家伙也都看到了,这是县衙给咱们的,我本来想按照人头分给各家,现在又改变想法了,你们听听行不行。

    咱们要想早点住进新房里,那女人和半大孩子也都得下地干活,干了一天活厚,还要做饭,男人、女人都受不了!

    倒不如大家一起吃,每天找三个人来做饭,轮着来,这样咱们连粮食都不用分了,大家觉得如何?”

    冯老娘率先举手,“一起吃饭我同意,这样省时省力,就是做饭这事,我琢磨着,不如就让香云、房宁、柳枝还有翠兰她们几个做吧,咱们帮着她们开荒,要让她们自己开荒,明年都开不完啊!”

    “我同意!”

    “我们也同意!”

    房宁坐在地上,傻愣愣地指着自己,“我成做饭的了?”

    孙香云搂着铁头,很是感激,“冯婶,多谢你还想着我们。”

    冯老娘:“我也是因为不想做饭才这么提的。”

    孙香云笑着点头,这么多天了,她已经摸清冯老娘的脾性,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

    翠兰、稻花和小莲三人更是觉得感恩。

    李大民躺在地上,眼神有些落寞,明明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却不能干活。

    古芝:“大民,再过几日你可以试着站起来走走,但不要用力过度。”

    李大民一喜,“古大夫,我快能下地干活了?!”

    古大夫摇头,“不能,至少要等三个月。”

    “还要三个月?!”

    “两个月后可以做点轻省的活,三个月后才可以做重活。”

    李大民直接哭了,是真的流泪了,“三个月后,都要猫冬了啊!”

    另一边,房宁找到做饭六人组,大家一商量,都觉得三个人做饭就够了,于是敲定房宁、孙香云和柳枝干一天,翠兰、稻花和小莲干一天,轮着来。

    不做饭的时候,大家也都去地里干活,总之,都别闲着。

    第二天一早,大家醒来后,全都自觉地开始收拾宅地,房宁三人组今天第一次做饭,孙香云作为主厨,给房宁和柳枝安排任务。

    房宁的任务是淘米,房宁扛着一盆小米,敲响了杨家的门。

新书推荐: 当黛玉去取经 谁在拿移液枪当武器?! 烬逢春 被发配仙界废土开荒后 抄家后废物金手指到了 偷欢,啊! 忠臣大佬为我造反杀疯了 她不做权臣 揽春棠——重生之婢女想躺平 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