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穗的长杆,其实就是那日下山用的“扁担”。
自那日王二娘提醒她进山安全后,她便明目张胆将树枝两端打磨尖锐,使其变成一对既可以担柴又可以防身的武器。
“林穗妹子,你又往山里头去啊?”
瞧见林穗扛着她独有的扁担径直往山里走,有人忍不住喊道,“听说山里有野猪,还有大虫,前些年还咬死过人呢!你要不…就在山脚这边找找算了,还安全些咧!”
随着林穗“大力士”的名气渐大,周围的人大多都认识她,偶尔也会有人像这般提醒。
对此,林穗也只是憨厚地笑笑,然后以统一口径回复:
“没事的王姐,我爹以前是猎户,我自小在林子里钻惯了,熟得很。而且,山脚这么点地方,人还那么多,都不够大家捡的,我还是往里找找吧,兴许还能找些野果子补补。”
她还拍了拍腰间的布兜,里面装着几颗干瘪的野山楂,是昨日顺手采来的。
众人见她气定神闲,又想起她日日都扛着两担柴下山,时不时还有野果野菜做添头,这等好事谁不羡慕,便也不再劝阻。
“诶,随你吧,以你这力气,说不定能一拳打死长虫呢!到时候,可要分我一块肉吃。”被称王姐的女子掩嘴笑道。
待林穗走远,一个颧骨高耸的妇人李寡妇撇嘴嘟囔,“哼,真是傻力气!往里走多费劲,这拾得多又不给多分粮,楚家军那点规矩死板得很!她这每日多给二十斤是图啥呢?”
李寡妇也曾多交过好几捆干柴,都是她费劲吧啦捡来的,就想让楚家军多给些粮食,自己好囤起来备用。被楚家军拒绝后颇为不满,后来每日只交保底的分量。
旁边身形圆润的妇人刘嫂凑了过来,她眼睛滴溜溜地打量四周,见人不多,才低声道:
“那是你,林穗可不一定,没瞧见负责柴火堆的王军娘对她格外关照吗?每次过秤都冲她笑。分粥的时候,给她打的黍米粒都多些!我看呐,这林穗力气大,模样也周正,许是被王军娘看中,要招进楚家军当女兵去了!啧啧,到时候,再不用跟咱们这儿抢口馊水了!”
话音刚落,立刻引起一阵小小的骚动。
李寡妇一脸羡慕:“真的?那敢情好!谁不知楚家军的待遇个顶个得好。”
她推了推身边瘦弱的女儿:“梨儿,你也去试试?要真能当兵,咱娘俩就不用挨饿了!”
小姑娘懵懵懂懂的,也不知道当兵是什么,只听见不用挨饿,忙拍手叫好,揉着肚子嘟囔着:“好!梨儿去当兵,我能吃饱,娘也能吃饱!”
有人却摇摇头,泼了盆冷水:“真是说胡话,当兵哪有那么容易?进了军营,管你是男是女,这刀枪无眼,都是要去战场上拼命的,能囫囵个儿回来就是祖宗保佑了!再说了,人家楚将军招女兵也挑得紧,可不是有力气就行的。”
那人将柴禾往筐里一丢,默默走远。
李寡妇失望叹气:“说的也是,只盼着楚将军能长留贺州,等熬过这阵子,安安稳稳地给咱分块地,种田养家才是正经!”
刘嫂也点头应和:“谁说不是这个理呢,田地才是咱们的根本。”
“……”
妇人们的闲谈,林穗并不在意,她现在只求找个好地方,赶紧把荞麦种撒下去。再过半个月不落种,初霜前怕是难收获,到冬天可怎么熬?
这几日,林穗深入骊山搜寻,对这片山林已经有了大致了解,她避开野兽常走的兽径,专挑人迹罕至、植被茂密的区域探索。
今天运气不错,在攀上一处向阳山坡时,一片异常浓密的荆棘丛引起了她的注意。
这片荆棘丛主要由一种长满尖锐倒刺的野酸枣构成,其中夹杂着坚韧的荆条和低矮带刺的灌木,高度已到林穗胸前,无论是从视线上,还是实体上,都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但是,当她站在荆棘从下方,竟然感觉到一阵微风拂过,这现象着实奇怪。
此处乃向阳坡地,背靠一块巨大岩石,按理来说应该密不透风,可为何我在此处能感觉到微风拂面?
林穗:“难道,这里有动物的巢穴?”
她绕着荆棘丛仔细观察,发现此处并非完全封闭。在一处紧贴岩石的地方,那里的藤蔓稍显稀疏,隐约有穿堂风吹过,踮起脚尖朝里看,还隐约能看到后面并非实心的山体。
林穗思索片刻,本着“宁可算错不可放过”的想法,她小心翼翼地拨开一片带刺的藤蔓,忍着刺痛侧身而入。
不出所料,约不过三米距离,眼前的场景豁然开朗,荆棘丛后竟隐藏着一片新天地!
此处地势相对平坦,面积约一个篮球场大小,地面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落叶,脚踩上去软软的。由于大树的树冠相互压制,在顶端形成了一个稀疏的开口,午后的阳光可以直射进来,在地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林穗仔细查看后十分兴奋:“就是此处了!这不就是我想要的两全其美之地?!”
荒废许久的土坡,没有动物的活动痕迹,前面有天然荆棘围绕,背面又有巨大岩石遮蔽,双重屏障,安全性极高!且地面有厚厚的落叶覆盖,松软不板结,正符合免耕点播的土壤要求。
林穗压下激动的心情,退回到荆棘丛入口后观察,确保进来时挤乱的藤蔓能恢复原状后,才再次回到这片的秘密基地,开始仔细规划。
因为是第一次试种,林穗也不清楚这块区域需要耗费多少荞麦种,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但良种有限,她没有all in的底气。
“最多,最多只能用一半!”
不然,要是没发芽,可就全完了!
免耕点播法第一步,首先是要处理土地表面的覆盖物,但与传统开垦不同,免耕点播不需要大范围清理落叶和翻动土壤。
林穗蹲下身,卷起袖口,按《基础种植手册》所示仔细观察。
“…手册上说,播种深度需半指深,覆土要薄……”她回忆着要点,伸出手指比划了一下,随后环顾四周,率先选定了一片光照较好的区域,计划先拿这儿试试水。
拨开最上层的覆盖物,这些是刚掉落不久的枯叶,它们尚未腐烂,较为蓬松,而下面那层深褐色的则是已被腐蚀的质地绵软的腐殖层。
“种植手册上说,这些半腐烂的叶子可是好东西,不仅能保持土壤湿度,还能变成肥料。”林穗自言自语道。
接着,她用手将腐殖层表面能看见的粗大树枝、石块一一捡出,扔到空地边缘。而对于细小的碎石和尚未完全分解的叶梗,只要块头不大,不影响播种,她就选择保留。
整个过程,林穗只扰动了播种点表层几厘米的土壤和覆盖物,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土壤的原有结构和覆盖层的完整性。待处理好播种点表层后,真正的“开垦”才刚刚开始。
免耕点播的第二步是免耕点穴,需要在土地表层戳出一个又一个木棍大小的洞,深度与宽度都很重要。
林穗抽出自己随身携带的长杆,长杆的一端早就被她打磨过,正好可以用来当点播器。
她深吸一口气,将全身力气灌注于手臂,双手紧握长杆,对准选好的播种点用力一戳。
“噗”的一声,长杆的尖端深深刺入腐殖层和下面的土壤。
林穗感受到些许阻力,估算个大概,然后拔出长杆,用手指探了探深度,大约是她指节长短,与手册要求的差不多。
“深度刚刚好!”她满意地点点头。
之后便是规划点播间距,她一点一点按着手册图示分毫不差的计算着,就怕自己一个错落,让这些荞麦胎死腹中。
每当长杆刺破腐殖层,林穗就会从芥子空间中掏出几粒荞麦种丢入,然后轻轻将周围拨开的湿润泥土重新覆盖在上面,用掌心轻柔按压,再去往下一个点位。
戳完一个穴,拔出木棍,丢下几粒三角状荞麦种,再覆上一捧土,然后继续下一个…周而复始。
“一穴…两穴……”
她心中默数着,手部开始发酸,汗水从额角渗出,顺着鬓边滑落,滴在脚下的泥土里。
当试水区域被全部点播完,大约已是三小时之后了。林穗直起酸麻的腰背,长长舒了口气。而之前那片被厚厚落叶覆盖的土地,已经整齐的排列着一个又一个微微隆起的小土包。
“也不知道六十天后,这里会变成什么样。”林穗感叹。
或许会形成满片金黄的麦田?
说实话,虽然有丰饶这个开挂器,但来自末世的她还从来没有见过粮食丰收的样子,不禁有些期待。
随后她又转头望向对面区域,遗憾道:“可惜,没时间了,不然还能把另一边种完。”
林穗将装着荞麦种的口袋从芥子空间取出后仔细检查,此次播种大约用了六分之一的量,离她计划的一半还有些差距。
“问题不大,明后天还可以再来。”
林穗系上种子口袋,收回芥子空间,然后用长杆将之前移动过的枯叶小心拨回播种区,让这片土地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最后,她仔细抹除了脚印痕迹,又在旁边折下一大片荆棘挡在入口。
从外面来看,这里依旧是一片寂静荒芜、难以通行的荆棘丛林。
做完这些,林穗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她快速在附近拾取了两大捆枯枝,脚步轻快地沿来时路下山,心情比往日开心了许多。
时值夏末秋初,骊山山林里,不少野果开始成熟,虽然大多青涩酸口,远不及末世前培育的水果甜美,但在这饥荒年月,已是极为难得。
林穗的目光扫过枝头,看到一些相对饱满的山梨和野山楂,便顺手采摘下来,塞进腰间的布袋里。
“也是靠你们了,不然光靠那两碗清粥,和那个硬硬的杂粮饼,我非饿死不可。”她低声自语,随手拿起一个刚摘的青梨,在粗糙的麻布衣襟上随意擦擦,便“嗷呜”一口咬了下去。
酸涩的汁水瞬间在口腔中爆开,刺激得她微微眯眼,但那股自然的果酸反而驱散了些许疲惫,带来了一丝真实的饱腹感。
她左手扶着肩膀上挂着两大摞木柴的长杆,右手拿着梨子,一边啃一边四处搜寻。
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下,林间光影斑驳,只有鸟鸣和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显得格外宁静。
就在这时,一声刺耳的尖叫突然响起!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