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谛听收了霜桥夫人的提醒,随口同她寒暄了几句缓解氛围,就待不下去了要调头走人。
被尘一大师一路目送出青山寺时,她终于松了口气,伸手揉了揉自己僵硬的脸,长舒一气。
她没忘自己如今的身份只是上官凛手下的女官,年轻,初出茅庐,要在季霜桥跟前藏不住事。
随行侍卫聚集过来,萧谛听整理好纷乱的思绪,想按照霜桥夫人的提示,去看看她的“诚意”。
但毕竟江州势力不是她可以左右的,务必先与上官凛汇合要是首要任务。
萧谛听策马赶回王府时,日头已过中天。
府内下人见她一身劲装归来,带着一队侍从,虽面生,光看着装却也知是上官大人一行,不敢怠慢,引着她往客房院去。
刚转过抄手游廊,就见春燕端着药碗从廊下走过,见到她,眼睛一亮,忙屈膝行礼,说话差点嘴瓢:“殿……姑娘可算回来了!上官大人正在房里歇着,就等您来呢!”
萧谛听点头,看向春燕手里的药碗,随口问道:“这是什么药?”
“是按照宋大人给的方子抓的方子,上官大人适才吃了早饭,胃不舒服……”
萧谛听点点头:“我端进去吧。”
春燕想躲:“哪能让您动手呢……”
萧谛听稳稳当当地接过来,春燕不好忤逆她的意思,只能递给她。
萧谛听招呼她去做旁的,随口编了理由堵她,春燕就没什么心理负担地走了。
推开上官凛的房门时,她正歪在榻上翻看卷宗,见萧谛听进来,连忙坐直身子,眉宇间的倦色淡了几分:“如何?见到杨夫人了?”
“见到了,”萧谛听将药碗搁在桌上,拉过椅子坐下,“不过她更爱别人叫她霜桥夫人——怜君,你同这位季小姐,先前熟悉么?”
上官凛端起药碗的手顿了顿,眉头微蹙:“不算熟悉,只记得小时候见过几面……家母与她母亲交好,常带我们去季府做客,可我那时年纪小,她性子又静,总爱一个人躲在书房看书,我们并不亲近。”
她指尖有一搭没一搭地敲着碗沿,语气添了几分迟疑:“后来季家出事,就再没见过了。”
“莫非——”上官凛想起自己幼时季霜桥那张沉郁的脸,心里很不是滋味,端着药碗一饮而尽。
药很苦,但她没什么表情,像是习惯了:“这些事都是她做的?”
“她全都承认了。”萧谛听将方才与季霜桥的对答一一告知,“她同我说江州盐铁生意的猫腻,与当年夺走季家家产的人有关,还说淮州粮草案也牵扯其中……她让我们往青山寺西南走,说那里有她的诚意。”
上官凛放下碗,神色凝重:“青山寺西南是往淮州去的山道,那条路年久失修,狭窄陡峭,寻常商队绝不会走。”
“正因如此才要去看看,”萧谛听起身,“她既敢放出这话,想必有几分底气。你身子吃得消吗?我们现在就去。”
上官凛点头,从榻边取过佩刀:“不妨事,正好活动活动。”
两人带了四名侍卫,骑马出了王府。
按季霜桥所说的方向往西南一路疾行,越走地势越偏,官道渐渐变成蜿蜒的土路,两侧林木愈发茂密,阳光星星点点地散落满地。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前方出现一道岔路。
主路通往淮州,岔路则是条被荒草半掩的山道,入口仅容一马通行。
“就是这里了。”萧谛听勒住马,翻身下马。
上官凛紧随其后,蹲下身拨开路边的杂草,泥土上赫然印着几道车轮辙痕,虽被风雨磨得浅淡,却能看出是载重马车留下的。
辙痕边缘还有不少杂乱的脚印,显然经过的人不在少数。
“这路看着难走,竟真有车马穿行。”上官凛指尖抚过辙痕,“江州多雨,能保留这些浅淡的痕迹实属不易,看来她没有骗我们。”
萧谛听顺着山道往里走了几步,目光扫过两侧的树干。
几棵碗口粗的树干上有被绳索勒过的痕迹,树皮脱落,露出底下的新木:“不止马车,还有人牵着牲口走过……你看这勒痕,像是用来拉货的。”
一行人往山道深处走了半里地,前方豁然开朗。
一片被踏平的空地上,散落着些麦麸和干草,旁边还有几个熄灭的火堆,灰烬里混着些啃剩的骨头。
里面混着的东西不好辨认,但萧谛听知道这些就是江州运往淮州的粮食碎屑。
淮州案的相关卷宗里写过,四郡本身也饱受洪灾波及,但远比不上淮州苦难,开放粮食救济自家百姓的同时也不忘驰援淮州。
但如若这些粮食在上官道之前就被分走了呢?远少于救济数量的粮食到淮州,再被分走一层呢?
这一切都说的通了。
不过这都不能妄下定论,毕竟这条废弃的山道离淮州很近,如果着急的话抄近道倒也未尝不可。
她是警卧出身,知道推论是一回事,真实的证据又是另一回事。
萧谛听对着地上痕迹发呆,还有一处疑点她不懂,自己这般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线索,作为淮州案的主要调查人裴闻津会查不到吗?
季霜桥真正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呢?
“这里是歇脚的地方。”萧谛听捡起一块骨头,“这些东西,可比地上的车辙保留的要久。”
上官凛站在空地边缘,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忽然道:“从这里翻过山,就是淮州地界……若真是运粮,走这条道确实隐蔽,官府盘查不到。”
“季霜桥她没有骗我们,不过她是如何得知这些的?”
她话音刚落,一名侍卫忽然喊道:“殿下,上官大人,这边有发现!”
两人循声走去,只见侍卫指着一片被踩倒的灌木丛,灌木丛后是条更窄的小径,径上的落叶被踩得粉碎,隐约能看出有人往另一个方向去了,脚印杂乱,比空地上的还要密集。
“果然分了路。”上官凛眼神一凛,“一部分粮食往淮州去,另一部分从这里运去了别处。”
萧谛听望着小径延伸的方向,那里林木幽深,不知通往何处:“江州往淮州运粮,不走管道本就可疑,还暗中分走一部分,这背后是谁做的很难不怀疑……”
上官凛点头:“淮州粮草案去年闹得沸沸扬扬,说是粮荒,可若江州一直在往那边运粮,何来粮荒一说?这其中必然有猫腻。”
“季霜桥想借我们的手查这件事,”萧谛听转过身,目光落在上官凛脸上,“你觉得,我们该与她合作吗?”
上官凛思索片刻:“她虽是季家遗孤,可这些年在杨家,谁也不知她变成了什么样……不过眼下我们缺线索,与她合作,至少能更快摸到真相。”
“我也是这么想的。”萧谛听笑了笑,“等回去就派人给她递个话,说我们应了。”
一行人正准备返程,一名留在山道入口接应的侍卫忽然策马奔来,神色慌张:“殿下,上官大人,出事了!”
“何事如此慌张?”上官凛沉声问道。
侍卫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您留了人手盯那夫人的动向,刚收到消息,季夫人……她从青山寺回淮州,在半路被人发现在马车上咽气了!”
萧谛听心头一震:“死了?怎么死的?”
“据说是马车翻下山崖,随行的侍女也都死了,官府已经去了现场,说是意外。”侍卫急声道,“还有,王知州刚才派人寻人,说要请您二位过去一趟,说是有要事相商。”
上官凛与萧谛听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意外?哪有这么巧的意外。”萧谛听冷笑,“我们刚查到线索,她就死了,这分明是杀人灭口。”
“王树德这时候找我们,怕是没安好心。”上官凛握紧佩刀,“大有可能就是他干的好事。”
萧谛听点头:“不管是不是他,不答应岂不是煞风景?走,回去看看这位王大人想耍什么花样。”
一行人策马往回赶,风从耳边呼啸而过,带着山林的凉意,萧谛听望着前方起伏的路,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
季霜桥死得太突然,像是有人在暗处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刚要摸到真相,就被狠狠按下。
而那个看起来憨态可掬的王知州,此刻无疑成了最大的嫌疑人。
回到王府时,天已快黑透了。
王树德正坐在正厅里,见两人回来,连忙起身,脸上堆着笑,眼神却有些闪烁:“上官大人,你们可算回来了。刚收到消息,杨夫人……唉,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啊。”
“王大人消息倒是灵通。”萧谛听在椅子上坐下,语气平淡,“不知您找我们来,除了说这件事,还有别的事吗?”
王树德搓了搓手,干笑道:“是这样,杨夫人毕竟是淮州知州的儿媳,她在江州出了事,下官总得多照应着……”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王大人还是一副熟悉的窝囊样,上官凛坐上主位神色不变,她是朝廷来使,毫不夸张的说,王树德在她跟前就得卑躬屈膝。
“只是下官人手不够,想请上官大人派些人手,帮忙查查这起意外,也好给淮州那边一个交代。”
上官凛抬眸看他,目光锐利:“王大人是江州父母官,查案本就是分内之事,何必劳烦我们?”
王树德脸上的笑僵了僵,随即又道:“上官大人说笑了,您是朝廷派来的,经验丰富,有您帮忙,自然能更快查清真相……再说,杨夫人出事前,听说见过这位姑娘?”
他的目光落在萧谛听身上,带着探究。
萧谛听心头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说了几句话而已,与案子相关……没想到她竟遭此横祸。”
“原来如此。”王树德点点头,没再多问,只是反复催促上官凛派人协助查案。
上官凛与萧谛听交换了个眼神,淡淡道:“既然王大人开口,自然没有不帮的道理……我让人跟着你的人去看看便是。”
王树德喜出望外,又说了几句客套话,才起身告辞。
他一走,萧谛听立刻道:“他在试探我们,但他说的是实话,没有任何隐瞒。”
萧谛听方才同王树德问了几句话,对方都对答如流,没有出发她的天赋“谛听”,那就意味着对方是在实话实说。
“未必,看他这个样子也很恍惚,如果不是故意装蒜,那就真与他无关。”上官凛走到窗边,望着王树德离去的方向,“我们得尽快找到那些粮食真正的去向,那才是关键。”
萧谛听点头:“明天一早,我们再去那条山道看看,说不定能找到更多线索。至于王树德,先盯着他,看他接下来要做什么。”
夜色渐深,王府寂静无声。
萧谛听躺在客房的床上,却毫无睡意。季霜桥的死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头,激起层层涟漪,而那水下隐藏的真相,似乎离得更近了些。
只是这条路,显然比她想象的更危险。
她忽然惊觉,明日大抵是不用再去那山道了,季霜桥的死可能就是吸引她们注意力的饵!
萧谛听匆忙起身,合好衣服去派遣人手深夜调查,她在屋里坐立不安地来回走动,春燕照着灯不安地陪着她。
良久,下属回来禀告,那些不久前他们查过的车辙痕迹,都被清理了。
线索就这么断了。
萧谛听捏紧拳头,自己才刚刚窥见漩涡的中心,就这样被一只手轻轻揭过去了。
季霜桥苍白素净的脸仿佛还在眼前,她还是那副淡淡的样子,抻手指着自己身后,摆出“请君入瓮”的姿势。
好像是在问她:“还敢来吗?”
萧谛听一咬牙:“雕虫小技。”
季霜桥笑意渐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