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陈延森出现时,芝烁脸上的表情停滞了半分,很快又恢复如常。对方似乎并未注意到她。
她想打招呼,有人先她一步,“你是Jensen?在学校就看到过你获奖的照片......那篇脑机连接的文章让我启发很大......”
芝烁见状,先走开到另一边人更少的位置,拿了饮料解渴。过了好一会儿,终于见延森落了单。
“嗨,又见面了。”她主动靠近打招呼。
“真巧。”延森答。其实刚到门口他就看见了芝烁,她站在人群里,认真在听对方说什么,脸色比记忆中的看起来健康了一些。她穿一件米色针织连衣裙,裙子很长,遮到了小腿肚以下但难掩线条明显的身体弧度,延森回忆起那天她从背后抱住他时的触感,体里莫名升起一股燥热。
“之前你没回消息,那次吃饭费用是多少来着。”芝烁一副打破沙锅也要问到的架势。
“一顿饭而已。不用太放在心上。”但见她一脸认真,延森又说,“既然大家有缘,同事一场,多的是机会让你请回来。”
“好啊,那这么说定了。“芝烁欣然答应。
两人对视了一眼,气氛似乎有些尴尬。好在又有人来找延森,她暗自松了口气。
很明显,他很忙。“我得先走了。有事微信。”说完,延森和过来找他的人一起离开。
那天,芝烁从同部门的人口中得知,陈延森是最近三年里唯一直接进核心研发团队的人,专业水平全国TOP20。当时她不以为然。后来又听到何晖在办公室吹水,说研发部硬核之一是他哥们,直接汇报公司创始人。
好奇心驱使她打开网页输入陈延森的名字和学校,出来的词条和奖项差点没让她惊掉眉毛。芝烁脑子里闪过的都是商业课上的一个个科技大佬发家案例。如果说陈延森的起点放在某世界闻名创业谷,绝对是今天发布明天就可以拉到天使投资的水平。
这个叫陈延森的家伙未免也太低调了一些。
她还在某著名科技论坛里发现了专门写他的帖子,标题是“17岁数学天才亮相全国首届科技大会——独创神经网络模型一鸣惊人!”说起来里面的专业内容芝烁花了些时间才看懂,但读到结尾是更让人惊讶的内容,几张陈延森站在台上领奖的照片,白衬衫,暗灰色西裤,少年眉目清俊,虽没什么笑容,但也没妨碍溢出屏幕的神采飞扬。
芝烁按着鼠标继续往下拉,到评论区,果然,成了表白栏。
瞟了一眼,全是让人脸红心跳的字眼,“想嫁!”“老公!”“哥哥别研究AI了,研究研究我!”......
原本何晖给他们四人建了群,大家平时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芝烁没忍住把照片复制发到了群里,还截屏了评论区又不知怎的莫名有些心虚赶紧点了撤回,任由瑶瑶何晖闹,她那天也没再发言。
芝烁入职后的第三个月,公司要接待一个北方来的重要意向客户。整个接待过程将由市场部主导,她作为环境部门的代表全程参与。市场部老大考虑到客户是北方人,特地让说着一口地道京北话的何晖主持。芝烁理解这样是在增加亲和度,不失为一种策略。部门里的同事们一起配合,让何晖提前演练了PPT。
那天,客户正式到访。像预演过的那样,项目整体从设计性能到售后都展示得很顺畅。直到提问环节,可能是面对客户三个人的密集提问,芝烁发现何晖有些气场不足,被问到机器人设备如何应对极寒天气突发状况时,他卡在了技术点上无法深入解释,很明显客户脸上逐渐露出不满意的表情。
芝烁忽然想起之前在延森的资料里看到过类似的研究课题。眼看市场老大的脸色也开始挂不住。她在桌子底下给延森发消息,“Mayday Mayday Mayday 三楼小会议室,救命!!!”
不到两分钟,延森敲门进来。
市场老大的反应很快,打起圆场,“陈工,你处理完紧急情况啦!来的正好,给我们好好讲讲这个技术难点。”
听见老大这么说,何晖见机退开。
“没问题。”延森底气十足,他环视一圈,问道,“投影在谁的电脑,方便让我调张图纸出来。”
“在这里。”芝烁反应过来,赶忙回答。
延森就在她几步远的距离,芝烁正打算起身让出座位,却听见他在身后说,“用不着,马上就好。”
延森半俯着身体,一只手支撑在她的座椅靠背,另一只手灵活挪过鼠标点开了内部系统查取图纸。
芝烁发现自己被他半边身子圈着,他的头就在她的右脸侧上方,距离不到十厘米,她能听见节奏均匀的呼吸。这时候再起身未免太刻意,她不动声色地往左边挪了一些,好让出一些空位给他。
“马上好。”耐心而低沉的嗓音就在耳边响起,芝烁觉着自己半边脸热得快要着火。老老实实盯着电脑屏幕,没在有任何动作。不知过了多少秒,显示屏固定在了一个页面,身后的人离开走向幕布。芝烁终于松了口气。
看见延森站在那里,唇一张一合,脸上挂着微笑,眼睛里闪闪发光。也许是她的错觉,他好像时不时看向她在的位置,目光很深。芝烁忙着回避对视,关于技术难点具体是怎么解决的,她是一个字没听进去。还是后来看了资料才搞明白原理。
最终会面成功收尾。何晖毕竟也是第一次主导会面,老大没有发难。客户不出意外地发来了三年的合作协议。皆大欢喜。
芝烁不想显得拍马屁,但还是忍不住第一时间将好消息更新给了延森,毫不吝啬地表达了自己的同事(崇拜)之谊。
对方回复了一个“小事一桩”的炫酷表情。
那个周末。何晖邀请四人聚餐。
是一家怀旧风茶餐厅。到的时候正值客流高峰,只剩一张不大的圆木桌,红色胶凳略显随意地围着,非常接地气。
两位女士先入座,延森选择了芝烁旁边的位置。
空间非常有限,可能一不小心就会碰到邻桌的手肘或是后背。以至于后来芝烁总结到,如果不是口味还不错,绝对要拉入黑名单系列。
何晖说,今天他买单,要谢谢芝烁急中生智,搬来救兵。
芝烁一口菊花茶还没咽下,“唔唔”着否认。一边摇头一边双手摊开指向延森。等到喉咙终于得了空,又说,“都是这位大神的功劳。”
一旁的陈延森不说话,只歪头看着她笑。她的眼睛里亮亮的,雾气好像都消散了。
延森回想起那天,收到她消息时,健步如飞跑下两层楼。以为她遇到了什么危险。他庆幸的是,当时自己刚跑完一组数据,本来要继续下一组,但又直觉般的拿起了手机。如果没有及时看到消息,他想,可能不会有今天的聚餐。
瑶瑶说,“你们三人竟然在同一家公司,每天都能见面。天理在哪里,人性在哪里,应该轮流请她吃饭才行。”
芝烁笑她不改吃货本色,答应请客,努力吃胖她。
瑶瑶悄悄给芝烁发消息,“陈延森怎么回事儿,看你的眼神就像看刚上的那盘一口西多士。”
“??”芝烁无奈笑,神色多了一分不自然。
因为瑶瑶的话,她开始挪出一些眼神注意身边的人。
才发现,陈延森的左腿正长长横在她的凳子后面,同边的那只手臂也好整以暇搁在他自己大腿上,像马上要起跑时的状态,准备随时应对突发状况。姿势有点夸张,但她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反而多了几分安心。毕竟身后那桌朋友看上去已经是酒过三巡,她可不想一不注意就来个亲密接触。都怪这拥挤的空间。
聚餐结束,何晖提议换场。
芝烁不想扫兴,但连续几晚为了准备会面资料都没睡踏实,一想到还要去热闹的地方就有点儿头昏脑胀。
她打算等会到了场地再找理由开溜。没想到延森直接说不去了想回去睡觉。又问芝烁走不走顺路送她。她欣然同意。
“九点不到,睡觉?”留下何晖满脸问号。瑶瑶笑而不语。
车停在地下二层,两人一起走过去。
芝烁反应过来,对方应该不是这么早睡觉的人。
“你也不想去吗”
“嗯,我都行。”他侧头看她,“我只是感觉你不太想去。”
“你怎么知道的。”芝烁有些惊讶看向他。被人猜中心思,她并不觉得难为情,只是对于他能懂自己有点意料之外。
延森嘴角微微上扬,他回想起刚才听到何晖说话时她轻轻蹙眉的样子。
“时间确实还早,我倒是知道一个安静又空气不错的地方,可能会有惊喜。要不要去?”延森问,一边帮她拉开了副驾的车门。
“你换车了?”芝烁注意到眼前的白色宝马并不是那天她在停车场门口第一次看见他时的车,那是辆黑色越野,和延森本人冷冽又野性的气质极衬。
“哈,没呢。换着开,这辆比较适合上班开去公司。”延森解释。
延森发现,她一上车就扣好了安全带,双手交叠放在腿上,小动作很可爱但又似乎有些不太自然。不过他暂时没空多想,发动油门出了地库,驶向郊外的方向。
在芝烁看来,逢人便诉说自己的疼痛等同于给人增添烦劳,是非常失礼的行为。她变得善于隐藏,小心翼翼不让伤痕轻易露出。
关于坐副驾驶会紧张这件事情,她只和瑶瑶说过。那次事故以后,她产生了驾驶恐慌后遗症。就连坐在副驾驶位置上,车距太近或是每次急刹都会让她心跳加速。
在加国时根本没发现,是回国腿好后,她偶尔自己开车。有次赶上早高峰,五条车道密密麻麻塞满,像一条条机械组成的长龙。鸣笛声此起彼伏,格外刺耳。
芝烁想尽快离开这条拥挤的主路。大概上班的人都比较着急,尽管她打了转向灯,试图找机会变道,却没有一辆车之前有空位。好不容易等到下一个绿灯,她抓紧时机,卡到了一辆奔驰的前面过去,对方像应激似地按起喇叭,等到芝烁终于能换到更外侧的那条道时,看见那辆奔驰车窗开着,车主恶狠狠瞪了她一眼,扬长而去。不知怎的,芝烁脑子里开始闪现一些画面,耳鸣笼罩,又像是尖锐的鸣笛声。她意识到自己的恐慌情绪,凭着剩下的意志力驶出辅路,转向,靠路边的车位停了下来。
母亲赶到时,她已经手脚发麻,被扶着才能下车。
从那以后,她便不再碰方向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