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巷与河的双向奔赴 > 暧昧的晨光与工作室的夜

暧昧的晨光与工作室的夜

    暴雨之夜并肩作战的经历,像一道强效的催化剂,彻底溶解了顾芽芽和陆时衍之间那层坚硬的冰壳。虽然谁都没有再主动提起那场关于LED灯带的争执,但一种无声的默契已然形成。

    顾芽芽真的开始重新修改设计。她不再将灯带视为单纯的装饰,而是认真研究起光污染对不同生物的影响时段和敏感波长,参考陆时衍提供的生态研究报告,将安装位置一再调整,最终设定在离岸至少五米远的护栏立柱上,并且精心规划了照射角度,确保光线不会直接扫向河面。

    而陆时衍,也真的去联系了那家生产环保太阳能灯带的厂商。几天后的清晨,他在老面馆“偶遇”正在帮李阿姨端小菜的顾芽芽时,极其自然地从随身背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递给她。

    “这是你要的太阳能灯带技术参数、光谱分析报告以及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续航测试数据。”他的语气依旧平稳,像是在做例行工作汇报,但眼神却比平时柔和些许,“厂家表示可以支持定制低色温暖光,亮度三级可调,最大程度减少对夜行生物的影响。”

    顾芽芽擦擦手,接过文件夹翻看。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表,专业程度令人咋舌,但关键信息都被用红色的笔细心地圈了出来,旁边甚至还有简略的中文注释,比如“此款光谱对鱼类干扰较小”、“此亮度等级可满足基本照明需求”。

    这份“不动声色的体贴”让顾芽芽心头微微一暖。她抬头,扬起一个灿烂的笑容:“太好了!谢谢陆工!有这个,我就能把最终方案定下来了,保证既好看又‘生态安全’。”

    陆时衍看着她明媚的笑容,在清晨的阳光下格外有感染力,他有些不自然地移开视线,低低“嗯”了一声,端起自己的那碗面,看似专注地吃了起来,只是耳根似乎有点不易察觉的红。

    从那天起,两人之间的氛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接会依旧高效严谨,但会议结束后,陆时衍会偶尔留下,等顾芽芽一起走出办公室。去现场勘测时,如果时间凑巧,也会默契地同行一段。

    变化最明显的,是加班的深夜。

    顾芽芽的工作室是由老巷里一间临街的旧屋改造而成,墙上贴满了草图,桌上堆着各种模型材料和厚厚的资料。为了赶在验收前完成所有设计调整,她几乎每晚都泡在这里。

    这晚,她又对着电脑屏幕上的灯光布局图修改到深夜,窗外月色如水,巷子里寂静无声。她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感觉胃里有些空落落的。

    忽然,工作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顾芽芽有些诧异,这么晚了会是谁?她起身开门,只见陆时衍站在门外,手里拎着一个保温杯和一袋东西。他似乎是刚从河边采样点回来,身上还带着夜晚的凉气和水汽。

    “路过,看到灯还亮着。”他言简意赅,将手里的东西递过来,“晚上降温,喝点热的。这是林瓷书店卖的全麦面包,她说你晚上容易饿。”

    顾芽芽愣愣地接过来。保温杯里是滚烫的姜茶,辛辣中带着甜味,瞬间驱散了夜间的寒意。那袋全麦面包还带着温度,袋子上贴着一张便签纸,上面是林瓷熟悉的娟秀字迹:“别空腹改图哦~”,下面还有一行明显是后加上去的、略显刚硬的字:“数据表明,低血糖影响专注度。”

    顾芽芽看着那行字,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来。她抬头看向陆时衍,灯光在他深邃的眼底投下细碎的光影。她晃了晃袋子,笑道:“代我谢谢林瓷。也……谢谢你的数据支持,陆工程师。”

    陆时衍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轻咳一声:“不客气。方案做得怎么样了?”

    “正好,有个关于安装节点的问题想请教你。”顾芽芽侧身让他进来。

    于是,深夜的工作室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顾芽芽坐在电脑前,指着屏幕上的细节询问;陆时衍站在她身侧,微微俯身,手指点着屏幕,冷静地分析着不同安装方式的承重和耐久性数据。两人的距离很近,她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河水清气混合着实验室里消毒水的味道,他能看到她专注时长睫毛投下的阴影和嘴角无意间沾上的一点面包屑。

    时间悄然流逝,专业的讨论间隙,也会夹杂几句工作外的对话。

    “你好像……对这条河特别有感情?”顾芽芽忍不住问出藏在心里很久的疑问。他看数据报告的眼神,和看这条河的眼神,是不一样的。看报告是审视,看河,却像是在看一个需要精心呵护的老朋友。

    陆时衍沉默了一下,目光投向窗外黑暗中隐约可见的河面轮廓,声音比平时低沉了些:“嗯。我父亲以前是水利工程师。小时候,他经常带我来河边,教我认水文标志,告诉我每一条河都有生命,需要被尊重和守护。”他顿了顿,“他现在退休了,但青川河是他年轻时参与治理过的河流之一。我想替他,也为自己,继续守护好它。”

    顾芽芽静静地听着,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轻轻触动。她忽然明白了那份近乎偏执的坚持背后,是怎样的传承与深情。

    “我学这个,也是因为小时候的事。”她轻声接过话头,眼神有些悠远,“我家以前也住在一条老巷里,巷口有棵很大的芙蓉树,夏天开花特别好看。后来城市改造,巷子没了,树也没了。我就想,如果能有一种方法,既让城市变新变好,又不丢掉那些旧的记忆和温度,该多好。”

    她没有说更多,但陆时衍看着她侧脸上那一丝淡淡的怀念和坚定,忽然就完全理解了她每一次为了“保留”而据理力争时的全部心情。

    他们守护的领域不同,但那份想要“守护”的初心,何其相似。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静谧而温暖的氛围,某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在无声流淌。陆时衍看着她桌上画废的草图,忽然伸手,仔细地将其整理好,叠放在一旁。

    “这些,别扔。”他说,“都是过程的记录。以后回头看,会很有意义。”

    顾芽芽的心跳忽然漏了一拍。

    与此同时,林瓷的“拾光书屋”里,另一段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自从上次顾隋“不由分说”地帮她更换了老化的排水管后,林瓷虽然嘴上还是偶尔会吐槽一下“数据狂魔”,但心里那点芥蒂已经消散了大半。偶尔顾隋来附近监测水质,会顺道进来取一下之前落在店里的报告,或者只是简单地点头打个招呼。

    这天傍晚,顾隋又来了。他手里拿着最新的水质监测报告,直接递给了林瓷。

    “这是书店周边区域本周的水质数据。”他语气一如既往地平稳,“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且比上周有轻微改善。说明更换管道有效。”

    林瓷接过报告,依然看不太懂那些复杂的图表,但最后那句“水质达标”的结论她是明白的。她笑了笑:“谢谢顾先生,辛苦你了。这下我可以安心浇花了?”

    “理论上是的。”顾隋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书店里那些茂盛的绿植,“不过,建议还是使用晾晒过的自来水,减少直接使用河水的频率,以规避潜在风险。”

    若是以前,林瓷肯定会觉得他又在说教。但此刻,她却从他一丝不苟的话语里,听出了一种别样的认真和负责。

    她注意到顾隋的目光在书架上的一排生态主题书籍上停留了片刻,心中一动,转身从柜台下拿出一个用牛皮纸包好的东西,递给他。

    “喏,这个给你。”林瓷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上次谢谢你帮我换水管。这是一本旧版的《生态保护手记》,是一位老环保人写的,里面有很多实地考察的随笔和思考,我觉得……可能比纯数据报告更鲜活一些。希望你别嫌弃。”

    顾隋明显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会收到礼物。他迟疑地接过,拆开牛皮纸,露出里面一本略显陈旧但保存完好的书。他翻了几页,眼神微微亮了起来。

    “谢谢。我很喜欢。”他低声说,语气里带着一丝罕见的、真实的情绪波动。他小心地拿着书,像是拿着什么珍贵的标本。

    第二天,林瓷在整理书架时,无意间发现那本《生态保护手记》不知何时又被放回了原处。她好奇地拿下来翻开,只见书页里夹着一张对折起来的纸。

    她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张迷你版的水质监测数据折线图,打印得极其精细,清晰地显示着书店附近区域过去一个月水质指标的变化趋势,最终指向一个达标的区间。而在图表最下方,有一行手写的小字: “数据补充:书店周边水质稳定达标,可放心浇花。另:书已阅,很有启发。——顾隋”

    林瓷看着那张小巧却无比严谨的数据图,再看看那行一板一眼的备注,忍不住笑了出来。这个顾隋,表达感谢的方式都这么……别具一格。

    但她小心地将那张纸重新折好,夹回了书里。心里有一种微妙的、像是发现了一个稀有物种般的趣味感。

    青川河项目的推进,因为两位核心设计师的默契加深而变得前所未有的顺畅。太阳能灯带的方案顺利通过,既满足了视觉效果和居民期待,也通过了陆时衍严格的生态评估。

    验收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所有的努力都将接受最终的检验。空气里弥漫着紧张,也交织着一种共同的期待。

    顾芽芽和陆时衍依旧忙碌,他们的大部分交集依然围绕着项目。但在清晨的面馆,在深夜的工作室,在偶尔交汇的眼神和简短的对话里,某种未曾言明的情愫,如同青川河畔悄然生长的新生水草,在清澈的流水下,温柔而坚定地蔓延生长。

    他们都知道,有什么东西已经变得不一样了。只是那层最后的窗户纸,还需要一个最恰当的时机,由其中一人,轻轻戳破。

新书推荐: 兰玉簪 清冷权臣的契约小妾 反派管理计划[娱乐圈] 原来我是BUG本身 当我折辱阴戾太子后 春水覆 黏人太子他又又又被骗啦 孤女归来 我在咒术界当鱼塘大王 [HP乔治]下一站霍格沃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