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

    听完知情人的描述,聚过来在一旁偷偷听的人忍不住出声:“所以,这贤明之人是谁啊?”

    “你还没明白,不就是那位?”同行人使了个眼色给他。

    “谁啊?”其他人想破了脑袋也没有想出个子鼠寅卯,依旧一头雾水。

    知情人摇摇头,恨铁不成钢,只好掰碎了其中的道理讲给他们听:

    “血脉高贵,不就是皇室之人。

    “德行兼备,又素有贤名。

    “楚州更是他的封地。”

    说到这,知情人停顿了片刻,其他人也屏住了呼吸不敢出一点气儿,等待他的下一句话。

    其实众人在心中隐隐有了同一个猜测,只是都不敢说出来。

    “这明晃晃指的就是当今太子殿下。”

    得到了知情人的明确肯定,众人哗然而骇,纷纷后退了几步,引来了角落里其他客人的注视。

    知情人讪笑,盯着退后的人们给他们使眼色,大家低头给那些被他们吵闹声吸引视线的人连连道歉,之后又围着桌子聚了起来。

    “你说的可是真的?不会是什么流言吧?”柳玉溪把脑袋凑近,眼睛里光彩熠熠,满脸的好奇。

    知情人气红了耳朵,想要站起来大声反驳,但又担忧动静太大打扰他人,只好憋红了脸继续坐在凳子上用气声说话。

    “我说的可是切切实实的真话,更不是什么流言,我伯父可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

    “可这等秘事,刺史怎会允许他人透露。”听到柳玉溪的质疑,其他人也反映过来,怀疑这话的真实性。

    “本来我也以为不得透露的,但是那尼姑在莲花寺里已经将此事说出了,当时还有几名香客在场听到了。不然,刺史早下令封口,官衙上下都会保持缄默的。”

    “天帝既言,太子殿下是贤明之人,有他在,咱们大周日后必能繁荣昌盛。”有人不明所以,对这事乐不可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有些人倒不这么认为是件好事,树大招风,反而会招致他人的怀疑与妒忌。

    楚州,怕是要变天了。

    郭刺史在屋内根本坐不住,站起来走下高堂,在堂下背着手踱来踱去。

    这贤明之人,指的不就是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素有贤名,为人温和有礼,政事处理上也从无疏漏,更何况楚州正是太子的封地。

    身为楚州刺史,郭刺史高兴不起来,于他而言,在哪儿做刺史都没有楚州这般棘手,这哪是天命所归,这分明是烫手山芋。

    他整个人都被焦急的心情扑满了,一开始听到女尼的话,他的第一反应是将此事压下去,不让任何人知道。

    谁料,那尼姑早已在寺里将此事说出了口,被寺里的其他尼姑和众多香客听到。

    众口悠悠,该如何隐瞒?这事迟早会传到圣上耳中,他若是假装不知没有上报,圣上怕是会怪罪于他,治下不严,耳目不明。

    他是太子麾下,自然为太子殿下考虑,这个女尼的话看似在夸赞太子,实则是捧杀。

    太子殿下素来贤德,政事处理上也有才能,朝中无人不称赞太子。表面看上去稳坐太子之位,只待圣上年老退位,即可顺利继承大统。

    但圣上年迈,经历京都叛乱一事,愈发猜忌皇子们,就连太子近年来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做事。

    郭刺史知晓自己是隐瞒不住这等大事,虽不知这女尼说的话是真是假,或许她的背后有人在安排这一切,但事情到了这般地步已经无法挽回。

    郭刺史写好一封信派心腹去京都带给太子殿下,随后起草公文润色了一二,派驿站的人将文书与宝珠手串传回京都,让圣上知晓此事。

    该做的我都做了,至于此事之后会发展成什么模样?

    哎,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柳玉溪和郭刺史一样,也是这般想的。

    虽然这个女尼的话很是奇怪,但事情已然发生,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见招拆招。

    不过或许她可以去莲花寺一探究竟。

    其实一开始柳玉溪并没兴趣探查这件事,毕竟楚州与她无关,太子也与她无关。

    但她突然意识到,太子一事,事关京都朝堂政事。

    若是朝正面发展,太子名声在外,稳坐太子的位置,就是板上钉钉的未来皇帝。

    可若是朝负面发展,太子遭圣上的怀疑,这太子之位就会岌岌可危,甚至不一定有好下场。

    那么做这件事的人是希望朝哪面发展呢?

    这件事的结果如何,自然全由圣上定夺,那么背后的人一定很了解皇上,他知道,这件事的结果十有八九会如他的预期发展。

    背后之人做件事一定是为了谋划他的利益,不动声色挑起事端,虽然有些过于明显但依旧有用。

    那么榕州的案子是不是一样呢?

    明显的杀人灭口,甚至没有掩埋尸体,光明正大也不怕衙门发现。

    如此粗糙明显,却又自信不会被发现,或者说并不会牵连到他的身上。

    这个人一定很有势力。

    只可惜,柳玉溪不是那种因权势而惧怕的人,相反她只会更加下定决心打破这一切,撕开虚伪的枷锁,让真相大白,让罪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客栈大堂几个聚集的人群不知何时散了,仿佛就是为了散播这件事的详情而来。

    说完了事,达到了目的,他们也就顺利退场了。

    那个知情人也不知道去何处,总之也是悄无声息的消失了,只留下其余看客坐在这儿讨论。

    这就是他们的目的,把这件事越传越广,闹得人尽皆知。

    不论百姓信还是不信,天帝钦定的贤明之人头衔也已经落在了太子的头上。

    柳玉溪转身离开,扶着扶手踏上楼梯,没有再看热闹的大堂,一步一步走向二楼客房。

    虽然不知幕后之人是谁,也不知他们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结果。

    但只要去一趟莲花寺,或许就能找到些线索,特别是那个女尼,她一定知道些什么。

    毕竟七宝珠手串可不是随随便便一个普通人能够拿到的。

    按理来说,这等宝物应该是上贡给皇室,做成串珠也应当是熟练的工匠所为。

    可这些,都不是她一个尼姑能做到的。

    还有女尼梦中的天帝,她并不相信。

    柳玉溪不信奉这些宗教,倘若是信众就能吃饱穿暖,不受欺辱;倘若是信众就能击退胡人,收复河西,她早就身体力行了。

    于她而言,自己想要的只能靠自己,期冀于外物只是无稽之谈。

    所以女尼对刺史讲的话,柳玉溪认为是有人教她说的。

    因此,莲花寺一行志在必得。

新书推荐: 夜晚是鞋子金鱼咖啡时间 南山坡 池先生的阿芙 远山的爱 鹿城繁华,不及清禾 盛夏不停歇 BLEACH【日雏】梅与冰的叙事诗 [韩娱乙女]小雏菊 美食大亨[神豪流] 久若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