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郊外,一辆马车在田野间穿行。
赵荣华撩开车帘,看着窗外的景色,田里有三五身着粗布麻衣的农民正在耕种,远处山峦重叠,层林尽染。
冯玉泉与她说,若真想在宁城推行女子继承,恐怕还得求助致仕后隐居在宁城郊外的前翰林学士冷景同。
冷景同在宁城颇有名望,三岁便熟读四书五经,被称为神童,年轻时连中三元,被奉为文曲星下凡,入朝为官后更是官至翰林学士很得先皇哲宗的赏识。他与妻子伉俪情深,后院没有小妾通房,膝下只有一女,女儿出嫁后又只得一外孙女,后面女儿妻子先后离世,于是他独自带着外孙女隐居在宁城郊外的一处书庐里,只偶尔为前来拜访的学子指点一二。
冯玉泉暗示冷景同女儿妻子的离世恐怕有外人不知道的秘密,也许他能够帮赵荣华一把,若由他出名推行女子也可继承家业,那么受到的阻力说不定会小很多。
冷景同吗……赵荣华心中暗暗思索,总觉得这个名字似乎在哪里听过。
翠芝将一件披风披在赵荣华身上,担忧道:“这郊外风大,殿下注意身子。”
赵荣华由着翠芝将披风系紧,捏着衣袖,心中暗自叹了口气,她在京城仗着恩宠肆意妄为,朝中文官对她颇有怨言,冷景同任职时恰逢哲宗在位期间,赵荣华更是做了不少越矩事。
若不是有事相求,赵荣华是真的不想跟这些文官打交道。
正思索着,马车放慢了步调,缓缓停下。
随着翠芝将车帘掀开,入眼便是一座小小的木匾,上面是遒劲有力的三个大字“无名居”。篱笆围成的栅栏上,缠着不知名的藤蔓,藤蔓上开着一些黄白小花,院内有一垂髫女童正骑着木马玩闹,旁边一位年长的老妇人一边看着女孩一边正在拨弄着手里簸箕里的干菜。再往里是三间竹屋,一位老者正盘腿坐在檐下,身边放着一堆开着黄花的藤蔓,手里正在用藤蔓编织花环。
见到赵荣华一行到来,老者也只是抬眼瞅了一眼,也不招呼更没有起身,编花环的手一刻都没有停下来。
翠芝清了清嗓子,上前道:“老人家,您就是前翰林学士冷景同冷先生吗?我身边这位是长宁长公主。”
“哦。”老者头也没抬,“那长公主殿下前来寒舍所为何事?”
翠芝道:“我们殿下有事要与冷先生商议。”
“哦。”冷景同依然是不冷不热的态度,“我忙着呢,先等着吧。”
“你!”翠芝见此人如此无礼,正想发火,赵荣华抬手制止,只静静看着冷景同。见他编好花环后,来回仔细翻看十分满意,含笑着招手喊了一声“慧慧过来。”那叫慧慧的小女孩立刻舍下木马,迈着小短腿扑进冷景同怀里,软软的叫了一声:“外公。”
冷景同将花环戴在慧慧头上,又仔细打量了一会,赞美道:“慧慧真漂亮!去找婆婆玩吧。”
赵荣华目送慧慧跑远,看向目光一直追随着慧慧一脸慈爱的冷景同,道:“冷先生可真疼爱孙女啊!”
冷景同瞬间收回看向慧慧的目光,冷冷地瞧着赵荣华一行人:“进来吧。”
竹屋里陈设简单,只有一张竹制的圆桌和四张竹制的圆凳。
赵荣华也不见外,翠芝替她抽出一张圆凳,便坐了下来:“冷先生,我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我此次来找冷先生是为了请先生帮忙推行女子继承权一事。”
“什么?”冷景同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追问道:“女子继承权?”
赵荣华面带微笑:“正是。”
冷景同冷哼一声:“呵,痴心妄想。”
赵荣华笑了笑,也没有反驳,只是用手摩挲着茶杯,这杯子做工算不得好,大约是市井上买来的便宜货。
“我听闻冷先生与妻子伉俪情深,膝下只有一女儿,女儿出嫁后,女儿夫人先后离世,只留下一个外孙女……”
“长公主来此,就是为了戳老夫的心窝子吗?”冷景同冷声打断,一双锐利的鹰眼死死盯住赵荣华。
“非也。”赵荣华摇头否认,“我虽不知其中内情,也不在朝为官,但对官场之事也略知一二……”
“哼,牝鸡司晨。”冷景同不屑一顾。
翠芝气得紧紧捏着手帕,正想开口跟冷景同理论,却被赵荣华抓住手臂,赵荣华向她摇了摇头。
赵荣华没有理会冷景同的无礼,继续道:“让我大胆猜测一下,冷先生对这爱女自然视作掌上明珠,千挑万选选了一门或是门当户对或是门槛略低但后生可畏的亲事,想必冷先生一开始也靠着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对自己女婿多加提拔,一家人自然是和和美美,还有了慧慧这么聪明伶俐的孙女。可是好景不长……”
冷景同鹰眼微眯看向赵荣华。
赵荣华自顾自地说:“器重冷先生的先皇重病,太子监国,冷先生耿直的性格不得太子喜爱,以至于官场处处碰壁。朝中局势瞬息万变,那女婿瞅着自家老丈人对自己非但没有帮助反而有可能是拖累,再加上又没有诞下嫡子,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说到此处,赵荣华看向冷景同,脸上依然带着笑意:“后宅之中,想要一个女子的命实在是太过于简单了,让我想想是痨病呢还是败血之症呢……”
“是难产,母女双亡。”冷景同终于忍不住开口,语气低落,“内子受不住打击,也跟着去了。”
“所以呢?就当你全猜对了,你把这些旧事翻出来又想说明什么呢?”冷景同反问道。
赵荣华:“我只是可怜这三个女子的悲剧,明明可以避免。若你能够早日发现女婿态度的不对,为女儿做主和离,及时将女儿接回自己家,后面的一切还会发生吗?”
冷景同情绪激动大声反问道:“你以为我不想吗?她那时已身怀六甲,她若此时回娘家,她以后该如何在夫家自处?她已育有一女,和离后你又让她如何有脸面在世间活下去?”
赵荣华高声对峙:“所以她死了!你满意了?”
“是你害死了你女儿。”赵荣华杀人诛心。
竹屋内瞬间陷入寂静。
冷景同盯着赵荣华,手指颤抖,半晌,道:“不是所有人都像长公主这般说和离就能和离,也不是所有人都像长公主这般和离后还能泰然自若地行走在世间。”
赵荣华轻呵一声:“那是因为在本宫读四书五经的时候,你让你的女儿学什么狗屁三从四德。我不信你门下学生众多,还教不好一个女儿,只是你不肯教也懒得教。”
冷景同支撑不住,也不再顾及什么君臣礼仪,兀自坐下,一张饱经风霜的老脸更加苍老,他嘲讽道:“所以长公主以为,开女子继承权就能避免这种情况了吗?”
“当然不能。”赵荣华还没有那么天真,“千百年来都是男子继承,也不是每个男子都能活得顺风顺水,但是可以给女子多一个选择。”
赵荣华顿了顿,眼睛直视冷景同,微微一笑:“女子不再只有出嫁这条路,她可以选择不嫁人继承父母的家业,她的父母也不必担心自己百年后家产被亲戚抢夺、女儿无依无靠而慌不择路地将自己女儿嫁出去。”
“你要开女户。”冷景同冷不丁地说。
赵荣华眼睛一亮,不仅拍手鼓掌:“不愧是前翰林学士,瞬间就想到了关键所在。不错,还要开女户,并且还需要官府出面保障女户的权利才行。”
赵荣华:“就拿冷先生的女儿来说,冷先生的女儿可以和离,即便被休也无碍,留得青山在总好过一尸两命。她可以回家为你们颐养天年,然后继承你们的家业,她的女儿自然也能继承她的家业,这可以有律法的支持。光有律法还不行,毕竟就像冷先生说的人言可畏,除了外界的流言蜚语,还有女子本身也得扭转思想才是。所以要开放女学,只是不再教什么三从四德,而是如同男子一般学四书五经。
这样才是法理结合。”
赵荣华字字铿锵,屋子里陷入了沉寂,只听见微风吹过窗棂的声音和冷景同急促的呼吸声。
直到一声清脆的女声打破了这沉默。
“外公~”
赵荣华看向屋外正在跟婆子玩闹的慧慧,半开玩笑地问道:“都是子女的孩子,怎么儿子的就是孙,女儿的就要加一个外字呢?不都有儿女一半的血脉吗。”
冷景同盯着赵荣华,这是一张非常典型的京城贵女脸,保养得极好,没有一点风霜侵蚀的痕迹。按理她也应该待在内宅,操持家务,孝顺公婆,养育儿女,当好一个贤内助,而不是在这么一个荒郊野外与一个前翰林学士探讨新政。
“这般举措恐怕还未公布就会遭到学子的抵制。”
赵荣华信心满满:“万事开头难,但我相信如果由冷先生出面推行、再加上官府的大力支持,何愁不能成事?即便一时半会推行不了,一年两年、三年四年、只要宁城还是我赵荣华的封地,我就一定会将此举推行下去!”
冷景同看着赵荣华嘴角上扬的模样,眼神有些飘忽,像是透过她看到了另外一个人。
“你很像先皇?”冷景同喃喃自语。
“先皇是我皇兄,我像他不是很正常吗?”赵荣华挑眉问道。
冷景同摇摇头:“不是哲宗皇帝……是仁宗皇帝……”
提起往事,冷景同目光也有些悠远:“我科举殿试那年,正是仁宗皇帝亲自监考,我还记得当年的题目是……”
冷景同说起往事滔滔不绝,一炷香过后,才回过神来,看向赵荣华:“殿下很像仁宗皇帝,不仅仅是相貌相似,就连……”
赵荣华正听着呢,却见冷景同不愿意再说下去了,她也不想追问,毕竟她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请冷景同出山。
“冷先生,那我就当你是答应了。”赵荣华起身拱手道,“我已跟知府冯玉泉说明情况,只要冷先生出面,官府会大力支持冷先生的行动,至于银钱方面的事,都有公主府一力承担。另外开办女学的事也请冷先生担任第一位授课师父,毕竟……”
赵荣华看向屋外的慧慧,“慧慧也到了启蒙的时候了,冷先生这次总不会再教她什么三从四德、女训女戒了吧?”
话音刚落,两人相视一笑。
冷景同也站起身来,将两手交叠放于藏在袖口中,看向赵荣华的目光柔和下来:“其实殿下应该称呼我为一声师兄。”
“哦?”赵荣华挑眉。
冷景同解释道:“殿下的老师杨恒杨太傅也是我的恩师。”
赵荣华莞尔一笑,双手叠抱举到鼻尖,对着冷景同躬身道:“那师妹就拜托冷师兄了。”
直到赵荣华一行人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中,冷景同仍然没有收回目光,他喃喃道:“师父您说得极是,长宁长公主确实有帝王之姿,只可惜是个女子……是女子,就总要嫁人的,总要被后宅磨平棱角的……”
说完又低眉轻笑一声反问自己:“女子又如何?现在都要开女户了。”
冷景同笑着摇摇头向院中走去,看着在院子玩耍天真烂漫的慧慧,一个大胆的念头从脑海中诞生——
那女子恩科……
聚散终有时,赵荣华站在宁城城门,冯玉泉、张怀远、冷景同、陈秋芳等人一同前来为她送行。
赵荣华看着众人,一一交代。
“冷师兄、冯知府,女子继承、女户、女学的事就全权交给你们了。希望等我下次再到宁城的时候,能去一观女学的学堂。”
两人拱手异口同声道:“下官(草民)定不负长公主所托。”
“陈秋芳,你现在是公主府的管事,虽不如刘安那般有官职在身,但也关系到公主府的脸面,我希望你能好好管理我的公主府,不要步刘安的后尘。”
“殿下放心,奴婢一定谨遵殿下命令。”
赵荣华最后将目光移向张怀远身后的许陵,笑道:“许校尉,下次再见……”
许陵抱拳稽首:“一定会让长公主亲眼所见兵强马壮。”
赵荣华满意地点点头,随即翻身上马,马鞭高高扬起:“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