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嫡长孙的科举路[穿书] > 经世社立 风雨初来

经世社立 风雨初来

    月考后的县学,因谢淮安三人的亮眼成绩,学风愈发浓厚。不少学子私下找三人请教经义,尤其是谢淮安的导图解经法,更是成了县学里的“新风尚”。

    这日课后,谢淮安、林泽宇与李秀才坐在斋舍里,王景明带着几位相熟的学子找上门来:“谢小公子,我们想跟着你一起研究经义——你讲的经义结合时政,比先生讲的更有意思,也更实用。”

    “是啊谢小公子,”另一位学子补充道,“上次你在策论里说的漕运问题,我们回去查了书,才知道这关系到天下百姓的生计——我们也想学着‘经世致用’,而不是只死读圣贤书。”

    谢淮安看着众人热切的眼神,心中一动。他想起现代大学的学术社团,若能在县学组建一个专注于经义与时政研究的社团,既能凝聚志同道合的力量,又能为科举积累更多策论素材,还能提前培养人脉——何乐而不为?

    “既然各位兄台有此意,我们不如组建一个‘经世社’。”谢淮安提议,“社名取‘经世致用’之意,宗旨是‘研经义、论时政、谋民生’,每周聚一次,轮流主讲经义,讨论时政热点,如何?”

    “好!”王景明第一个响应,“我举双手赞成!”

    其他学子也纷纷附和,连性子冷淡的赵彦都点头道:“我也加入——谢兄的策论见解独到,我想多学学。”

    当日便定下“经世社”的规矩:每周六午后在县学后山的凉亭聚会,社员需提前准备主讲内容,或带时政问题讨论;社内人人平等,不分嫡庶、不分出身,只论学识与见解。

    经世社成立的消息很快传遍县学,短短三日,就有二十多位学子报名加入,其中既有世家子弟,也有寒门学子,甚至还有几位女扮男装、偷偷进县学读书的女子——大靖朝虽不允许女子科举,但对女子读书并无严格禁止,只是少见。

    周六午后,后山凉亭里坐满了人。谢淮安作为社长,第一个主讲,题目是“《孟子》仁政与大靖农桑”。他结合《孟子》“制产保民”的思想,分析大靖朝的农桑现状:“如今江南涝灾、北方旱灾,百姓流离失所,正是因为‘无恒产’——若官府能推行‘均田制’,给流民分田,再教他们改良农具、种植高产作物,百姓自然能安居乐业。”

    他还拿出自己画的“农桑改良导图”,上面标着“改良农具”“兴修水利”“推广高产作物”三个分支,每个分支下都有具体的方法,比如“将直辕犁改为曲辕犁,省力且效率高”“在江南修圩田,防涝抗旱”。

    社员们听得入了迷,纷纷提问:“谢兄,曲辕犁如何制作?”“圩田的修建方法,有史料可查吗?”

    谢淮安一一解答,还推荐了《齐民要术》《农桑辑要》等农书,让大家回去查阅。

    接下来,李秀才主讲“经义注疏的多元解读”,他引用多家注本,提出“注疏无定解,关键在贴合时政”的观点,赢得满堂喝彩;林泽宇则分享了自己对“科举策论写作”的心得,结合月考的经验,教大家如何将经义与现实结合。

    聚会结束时,一位寒门学子激动地说:“经世社让我明白,读书不是为了科举做官,更是为了给百姓做事——以后我也要像谢兄一样,用学识改变现状!”

    经世社的红火,却让林博文等人极为不满。这日,林博文带着几位世家子弟,堵在了后山凉亭的路口。

    “谢淮安,你搞这个什么经世社,就是为了拉拢人心、出风头吧?”林博文双手抱胸,语气讥讽,“县学是读书的地方,不是你结党营私的场所!”

    “林兄此言差矣。”谢淮安从容答道,“经世社是为了共同研究经义、讨论时政,何来结党营私之说?社员不分出身,只论学识,难道这也有错?”

    “没错?”林博文冷笑一声,指着旁边的几位寒门学子,“你把这些泥腿子拉进来,和世家子弟平起平坐,简直是丢我们世家的脸!还有那些女扮男装的,更是不成体统——县学的风气,都被你带坏了!”

    “出身不能决定学识,性别不能限制志向。”谢淮安眼神一冷,“大靖朝的科举,不问出身、不问性别(虽女子极少应试,但无明文禁止),只看才学——林兄如此看重出身,难道是觉得自己的学识比不上寒门学子?”

    “你!”林博文被噎得说不出话,旁边的一位世家子弟站出来:“谢淮安,别以为考了个第一就了不起!经世社讨论的时政,都是朝堂大事,轮得到你们这些毛孩子置喙?小心祸从口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谢淮安朗声道,“我们今日讨论农桑、漕运,都是关系到百姓生计的大事——若连读书人参政议政的勇气都没有,将来如何能担当起治国安邦的重任?”

    他的话掷地有声,不仅让林博文等人哑口无言,也让在场的经世社社员备受鼓舞。王景明站出来:“林博文,你们要是看不惯经世社,大可不必来!但别在这里胡搅蛮缠,影响我们聚会!”

    其他社员也纷纷附和:“就是!我们讨论学识,碍着你们什么了?”

    林博文看着群情激愤的社员,知道自己讨不到好,只能放下一句“你们等着瞧”,带着人悻悻离去。

    看着他们的背影,林泽宇气道:“林博文太过分了!居然看不起寒门学子和女学子!”

    “不必理会他们。”谢淮安安抚道,“道不同不相为谋——经世社能吸引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就是我们最大的胜利。”

    他转向社员们,语气坚定:“往后,经世社的聚会照常开,无论遇到什么阻挠,我们都不会放弃。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把经义读透、把时政研明,总有一天,我们的声音会被朝堂听到,我们的想法会变成现实。”

    社员们齐声应和,声音在山谷间回荡。

    当晚,谢淮安在经世社的章程里添了一条:“凡入社者,需秉持‘平等、务实、济世’之心,不以出身论高低,不以性别分贵贱,专心研学,共赴理想。”

    他知道,经世社的成立,必然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引来更多风雨。但他并不畏惧——他身后有林泽宇、李秀才这样的兄弟,有二十多位志同道合的社员,还有“经世致用”的理想。

    这些力量,就像点点星火,虽微弱,却能汇聚成燎原之势。而他的科举路,也因为经世社的存在,变得更加清晰、更加坚定——他不仅要自己考中科举,还要带着经世社的兄弟们,一起进入朝堂,用学识和勇气,为大靖朝开辟一个崭新的未来。

新书推荐: [鬼灭之刃]近阳树 (鬼灭之刃)普通人如何斩杀恶鬼 三十载月光 《汴京诡探录:民间灵案遇青天》 星际暴君穿成我的保姆机器人 穿进海龟汤,我救赎了终极BOSS 苍山负雪 半仙,请赐教! 逃离万人迷小师妹后她成神了 丹砂赋:寡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