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曾几次幻想过,如若久别重逢,自己该如何开始与他的第一句话呢。
Hi……对于多年未见的两个人,这会不会太平常……
好巧呀……这样又会不会太过刻意……
哇,好开森呀……他会以为你变成怪胎了吧……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彼此的重逢捎带一丝美感,以一个沉默的微笑还是一句清新的开场白呢?
“好久不见,杨衿。“
平日里就没有营词造句的能力,遑论此刻自己脑中一片空白,最终吐露出来的也只有一句最简单的好久不见。
不同于刚刚在楼上看不清他的神色,此刻凑近了,才发现原来时光不仅改变了自己,也雕琢了他,或许是瘦了的缘故,五官明明没有较大变化,却愈显清俊,一双眼,深邃无波,正定定地看着自己,林清心里轻叹一口气。
这双眼睛倒是一点没变。
“好久不见。”对方也回了一句同样的话,语气沉沉,不辨喜怒。
“怎么折回来了?”强逼着自己振作起来,林清笑问。
“刘局落下一个东西,我回来取一下。”杨矜原本紧抿的嘴唇此刻倒松懈了几分。
林清这才想起来,刚刚赵老师似乎叫他杨主任,这样看来难道他也同自己一样?
“原来是这样……”
“刘局还在等我,你电话多少?”
“嗯?138XXXXXXXX。“林清来不及多想,下意识就将电话号码报给他。凭风起寒意,虽已入夏,但毕竟已经夜深,难怪他的声音有些抖。
“这是我电话,我们保持联系。”
许是怕领导等不及,林清一报号码,他便立即输入手机,然后迅速回拨一个,待看到林清手机屏幕亮起便立马转身大步往路口走去。
“好……”
这个字轻忽忽被融进风里,也不知道有没有飘进他的耳朵,林清原地站了一会儿,才继续往前走。
没有礼貌问候,没有寒暄过往,甚至来不及询问近况,是谁说的每一次相遇都如一场久别重逢,那怎么没有人告诉她并不是每一次久别重逢都是人生初见般美好,再见面的两人竟不如一对陌生的朋友。
路旁的快销店还在旁若无人地播放着经典老歌,也不管经过的行人是否驻足倾听,又或者疾步匆匆。
昏黄的街灯下,树影摇曳,有些人仍裹足不前踯躅于过去,有些人或许早已奔向下一个路口,一步一步踩过梧桐的厚重。没有星月的夜晚,街灯照不暖走在后面的那个人,寒意顺着裸露的脚脖子丝丝往上,许久,林清终于感觉一道温热顺着眼角往下。
-------------------------------------
第二天是休息日,林清不用上班,生物钟却还是在6点40准时唤醒她。
迷迷糊糊瞄一眼窗外,夏日清晨,甚是明亮。
脑子却昏昏沉沉,感觉不甚清醒,林清眯上眼,5分钟后翻身起床,从冰箱取了两个冰袋敷在眼睛上,又躺回到沙发上晃神。
直到7点钟的手机闹钟响起,她才真的起身。
接下来,刷牙、洗脸、护肤、换衣服,一整套动作下来,也才7点一刻。
拿上钥匙,林清准备下楼吃早餐,顺便去市场购买今天的食材。
林清租住的是一套老旧小区的顶层二居室,三年前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在中介带着看了几间房后,很快便敲下这一套,一是图方便,离学校近,二是价钱合适,这一住,便是3年。
好在小区虽然老旧,但周围配套设施甚是健全,超市、诊所、学校、商场等一应俱全,甚至旁边还有城区内已经少见的传统市场,这可能是老小区的专属福利了,林清很喜欢逛市场。
在早餐店点了一碗咸豆腐脑配两个生煎包,坐下等餐点的时候,林清就开始盘算今天买些什么菜。
“林老师,今天开始放假了吧。”
“嗯。“正好豆腐脑先上来了,林清笑着应了声,然后拿起一次性小勺子小口吃起来。
“我们家强子也放假了,这会还在睡懒觉呢,下学期就高三了,也不知道抓点紧。“
这家早餐店是一家夫妻店,和林清搭话的是能说会道的老板娘,来自海城下面乡镇,虽然自己受教育程度不高,却很是重视孩子的教育,为了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环境,在孩子上初中那会就与丈夫商议举家搬至城区来生活,这家早餐店便是他们的生活来源。
林清喜欢他们家的豆腐脑,经常要买上一碗,有时在店里吃,有时打包带回去,一来二去便也熟络了。
而这家老板娘也对林清印象深刻,第一次见她,上身穿一件熨帖整齐的米白色衬衫,下身搭配一条浅咖色的西装裤,脚上是一双浅高跟皮鞋,长发披肩,面容清秀,在店里安安静静地吃东西,老板娘说不上来这姑娘哪里不一般,只觉得她不像是会来自己店里光顾的人。
等到后来知道原来林清是一名中学老师,而且还是海城一中的老师后,老板娘肃然起敬,又看林老师完全不嫌弃自己店里环境一般,反倒经常来光顾,于是对着林清更加多了几分热情。
“学校抓得紧着呢,好不容易放假了,让孩子多补点觉吧。下周一开始又要开始补课了,孩子想睡也没得睡了。”林清笑道。
“今天是礼拜二,这么说,满打满算,这次也就只放6天。”
“让孩子睡嘛,这一天到晚地学习也够累了,让他歇几天。”一直闷头忙活的男老板这会也忍不住插话了。
“就你知道心疼孩子,再苦再累也就这3年,熬一熬就过去了。”
“就我心疼,你不心疼?昨晚不知道谁烧了一桌菜。”男老板小声叨叨。
林清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笑眯眯地听着这对夫妻吵闹日常,再看一眼门外的市场行人穿梭,只觉得生活的热气也像门口蒸笼上的气一样热腾起来了,一口豆腐脑滑溜溜地顺着食道暖到了心里。
吃完早餐,逛了逛市场,买了些时令的蔬菜瓜果,再买了一条鲈鱼,难得有时间,林清也走走停停看看,好一会才回到家。
首先进厨房,破开鱼头,抠出鱼鳃,剪开鱼肚,仔细清理了鲈鱼内脏,全部弄干净后正反两面各划几刀,将鱼放在盘中,然后撒上姜丝、葱段、料酒、食盐,均匀涂抹打算腌上个把小时,中午可直接上锅蒸。
做完这一切后,林清洗了一些小番茄,端进了书房,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设计卷子。
学生放假结束一回来,迎接他们的又即将是紧锣密鼓接连不断的考试,虽说是放假,其实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见得轻松,但是在海城一中,大家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昨晚章老师说起出卷子的事情,林清想到自己单身一人在海城,数学组其他老师都有家有室,不比自己空闲时间多,便主动将这个事情揽了下来。
当然也不是全部由她一个人承担,章老师负责解答题和附加题部分,林清只需负责选择和填空题,一般来说解答题用来考察学生的数□□用能力,选择题和填空题用来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附加题当然就是一中特色了,林清毕竟资历不深,负责基础题刚好合适。
虽说任务并不着急,只需在放假期间完成即可,但林清不太想让自己没事情做。有时翻阅课本和课件确认一下学习内容,有时停下来思考一下题目难易程度,投入工作,就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等到肚子唱起空城计,林清才恍然想起午餐还未解决,点了点手机,发现已经12点30了。
Ctrl+S保存之后,林清合上笔记本,进入厨房开始做起午饭。
厨房朝北,窗户正对外是另一幢居民楼的阳台,老旧小区本身楼间距不宽,林清能清晰看到对面男主人正在客厅沙发上睡午觉,蒲扇覆在肚皮上,楼下和枫桥大树底下坐着几个老人家,一边聊家常一边看小孩。
在做饭的间隙,林清总喜欢像这样看看窗外的风景。
这家的炊烟,那家的琐碎,在这个小区里,其实大家都无谓隐藏,你若想看,他们随时都大大方方袒露着任人看,正如小区的名字——明楼,这里的生活也是明朗的、敞亮的。
偶有暖风拂过额前的发丝,林清放纵自己沉浸在这闲适里,不忆过往,不想来时,只想——面前的这道清蒸鱼吧!
手机铃声响起的时候,林清正在洗碗,匆匆甩干净手,闪身从桌上拿起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来电人“程茵”,随即又放回桌上打开免提,继续去水池边洗碗。
“喂…“
“怎么没精打采的,不希望我打来啊?”
“说什么呢?”
“那就是……希望打来的不是我!”
“……这个时间打来,是不是有什么事?”心跳瞬间漏了一拍,林清赶紧转移话题。
“哼,没什么事,就不能打你电话吗?”
“怎么会?”林清笑笑。
“学期结束了吧,这次回来吗?”
“……只放一个礼拜,一来一回也麻烦。“
“就知道你还是不回来……对啦,前几天,碰到班长,我听到一个消息。”电话那头,程茵的声音低下来。
“什么消息?你怎么了?“
“不是我怎么了,是你。“电话那头,程茵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我?“
“杨矜也去海城工作了。我想着既然在同一个地方,你们或许会遇到,早点跟你说,你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
昨晚刚刚见过真人,此刻从好友嘴里听到这个名字,眼前似乎又浮现出昨晚见到的那双眼,兴许是真的有了心理准备,林清心里并未起多大波澜,除了连自己都不明所以的酸涩。
“林清,你在听吗?”
“……嗯,知道了。”动了动嘴唇,终究还是没有告诉好友,她的好心提醒来迟了一步。
即使远在千里之外,鞭长莫及,程茵依旧以她的方式表达着对林清的关心,而林清对此心怀感激。
或许是因为朋友不多,于是对仅有的几位朋友都格外珍惜,不再肆意去挥霍任何一种感情,这是林清从过去里学到的事情。
也许在这个速食快销的年代里,很多人会因想得到一些东西,或主动或被迫地让自己淹没在市侩里,迷失在世俗里,于是不紧不慢地将一个个朋友丢在一个叫做人脉的怪圈里,等到需要时,再将这个朋友从圈子里捞上来。
林清很庆幸,这么多年,自己和程茵从未把彼此放在那个怪圈里。
虽然她到现在都想不明白,程茵怎么会和她做朋友,毕竟当时的她只差在脑门上写上四个字:生人勿近!
因为程茵的一通电话,原本打定主意不忆过往的林清,脑子又不受控制地漫无边际的回想,除了程茵,还有一个人来来回回地在她的脑海里穿梭。
不知又过去多久,手机铃声划破一室的静谧,林清像是突然被抓包一样惊醒,怔愣地扭头看向铃声来源,好一会儿才抓起手机看来电显示,是5班的班主任李老师。
林清还以为是教学上的任务安排,接起电话来才发现是自己想多了。
果然,对于李老师她们这些对教学工作早就游刃有余的老教师而言,有些事情可比上课教书有意思多了。
比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