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114

    又一次的熬夜。

    晨起时,恍惚的学者爬起身,以手扶额,险些没从床铺滚至地面。

    虽说学者这一职业在大多人眼中等同于“废寝忘食的研究狂人”,但显然她不是。

    学习着自己的好友作息:朝九晚五、合理的分配工作时段,她的睡眠质量相当不错。

    但同一课题组的同僚持反对意见:他们在时间凝滞的秘境里待了太过长久的岁月,以致习惯了彻夜长思,时常拉着学者研究,不分时段。

    当然她的好友也深受其害。

    他甚至没能辩驳过同僚,争取到一份合理的作息安排表。

    在尚未习惯这一作息转变的近几日,二人甚至倒头就睡,在休息室里度过数夜。好在没有手脚打架,将对方踢落地面,独占床铺。

    学者将好友压在她腰腹上的手臂挪开——感谢他的手臂拦住了她翻滚下床的势头,去盥洗室洗漱。

    大抵这梳洗的五分钟内,好友能从失去熟悉的温度落差中自然苏醒,起身、并与她错峰洗漱。

    好友似乎需要更多的时间转变生物钟,动作迟钝或中断是时常的事。学者作为更早醒来的人,已经习惯地拿起桌面上的发梳替好友理清睡毛躁后的碎发。

    他倒是配合,静坐在小凳子上。

    他会接受学者并不熟练的发丝护理,显然还没有清醒。

    学者一低头就能见到好友的发旋,蓬松柔软却已有固定生长方向,翘起的能被称作呆毛的灰发偶尔会让学者思考:这份弯曲的弧度是否形如蔓生的草叶。

    指尖传递来的触感有时会让学者莫名想起毛绒玩具,每到这个时候,她都有想要紧紧抱住抱枕的冲动。不过她的床铺上只有好友,没有她触感良好、大小适中的抱枕。

    ——所以她有着同等的冲动,想要抱紧好友是否合理?

    ——显然不合理。

    ——学者惋惜地克制了自己的想法。

    她继续梳发。

    好友的发尾外翘,在熟识之前她就有过这样的比喻:像是飞鸟展翼时向上扬起的尾羽。

    洗发水的香气在指尖与发丝的交错中渗出。学者感到熟悉,隐约觉得在哪里嗅闻过,但这份气味过于熟悉以致嗅觉失灵,她失去了搜寻回忆的思考方向。

    等到她无意间闻到自己垂落的发梢气味,兴许学者才会恍然,解开这道谜题。

    二人在食堂吃过早餐,学者会顺手外带两份。

    进入研究室,她将这两份外带的餐点塞给熬夜至今的同僚们。好友则会催促他们休息,并接过两人的研究成果。

    学者负责复刻记忆中的知识,好友负责解构。

    解构需要明悟两种知识,这对知识的掌握度要求更高,好在此前的循环试验足够好友承载这份数据量的推演。

    待到好友推演结束,学者写就的基础教材恰好完稿——这是子课题学者所需的教学素材。

    学者预定完成的课题甚多,并不只有传送装置一份。

    她既已决心将脑中的知识统统流传,便不会保留。

    当然,她二次穿越,前后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唯心与唯物主义。

    她需要权衡提瓦特本身的力量体系容纳度、进而更改教材的内容。

    学者在毕业前就已小有名望。

    人对并不熟悉的事物会下意识贴上标签方便记忆,学者在外人眼中则被早前的行动打上“幸运儿”、“善于挖掘遗迹与古物的因论派学者”的标签。

    为此,她写出的教材就有了来历与跟脚——失落的古文明。

    人难以接受观点之外的事物,差异过大时甚至心存排斥。并非所有人都同她的好友一般:能够在学者记忆尚且模糊时吐露的另一个世界观接受度良好、并直接询问细节。

    (他甚至是自行推理出学者的过去,在学者尚未回想清晰之前)

    所以适度的包装是有必要的。

    观点之内的事物,即便只能仰望瞻视,人也能自我催眠着接纳。

    按好友的话形容,便是:“不是每个人都能从细节中推理出事件的轮廓,学会客观的接受事实。”

    “因为推演出的事件起因结果不符合常识、就下意识否认?这等同于拒绝了自己的所见所得,否认了自己的观察。”

    “值得庆幸的是,你不是这样的人。”

    从未设想过的角度被夸奖了。

    因为好友惯常的语言风格,学者甚至没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等回过味来才琢磨出其中的赞赏。

    ——还以为又被批评了。

    ——毕竟学者糟糕的语言学习能力一度被好友建议“直接放弃,不如将精力转移到更合适的地方”。

    午休自然是在休息室内,学者从最初的抗拒再到自我说服、前后只用了半分钟。

    大抵是破罐子破摔,想着早前已经合伙休息过数次,也不差这一次,学者接受良好的躺在单人床位上,勉强为好友挤出半个身位。

    学者有时也会疑惑,为什么休息室只配给一张床铺,甚至不是上下床?

    但多数时候她都无心思考这些琐事,干脆将其抛之脑后。

    近些时日,名为七圣召唤的卡牌游戏风气盛行。

    风纪官执勤时,追逐着逃亡的学者赶至沙漠,临近歇脚处便会找学者与好友轮流打牌。

    风纪官热情且不失风趣地、用他思考良久想到的谐音梗教授二人打牌技巧。他顺带建议:为黑名单上的学者标记,禁止使用传送装置,否则流亡速度与追捕难度将会提升。

    好友点头认可,虚心接受了建议,并表示即刻去更改,恕不奉陪讨教牌技,转身走人。

    ——学者同风纪官探讨了半天的牌技,期间一度迸发出强烈的研究热情、试图离开。无果。

    ——最终以十连胜的战绩强行离开现场。

    晚餐后是例行的散步时间。

    学者与好友漫无目的地闲逛。

    这处沙漠聚集地逐渐被满怀激情的妙论派学者扩大功能区,成为一座城镇的雏形。

    不少子课题的学者传送而来,试验影响因子的变量,停驻于此。嗅觉敏锐的商人、意外(?)流离失所的沙漠部族民众、偶然造访的冒险家汇聚此地,人流量渐增。

    通讯塔将各地的实验结果一一传讯而来,传送装置的改进每日执行。

    变化无时无刻。

    ·

新书推荐: 青柠养乐多 橘日照蓝海 二九那年 今天醋王又砍我桃花 [致富创业] 只是山茶在怒放 落难后成了清冷权臣白月光 【网球王子乙女】心有灵犀 如何在米花当富婆 我师弟不可能死 加戏拯救BE后,反派徒弟竟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