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三生万物 > 有的不可见性

有的不可见性

    问:十根燃烧中的蜡烛,熄灭了九根,还有几根?

    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我们第一反应是,还有一根蜡烛,这其实是我们在从自身功用的角度回答问题。因为对于人来说,蜡烛点燃后发出的光亮就是蜡烛的功用,在蜡烛熄灭之后,这种功用性也就消失了,然后蜡烛也自动从我们的认知中消失了,因此,在回答上面的问题时,我们脑海里就只剩下一根燃烧中的蜡烛,我们脱口而出的答案也就会是一根。

    生命只想观看对自己有利的结果,有利则有用,生命的关注力就会自动关注事物的功用部分,从而忽略了事物的存在本身。因为生命在关注“有”,导致了生命看不见事物本身的存在,这就是“有”的不可见性。

    生命对事物的功用的选择,是对自身感知到的事物现象进行量的选择后的结果,而生命从用感官感知的事物现象中,只会获得事物的表层信息,因此,追求功用的生命,无法获得事物的深层信息。

    房间如果不打扫,一定会变得越来越乱,从功用角度看,我们会埋怨房间变得不好用了,但房间是自己变乱的吗?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只是观察乱糟糟的房间,是找不到答案的。

    我们要想找到问题的答案,就不能只看见房间内的情景,还要将这些情况综合起来,即通过思考得出结论:房间变乱是因为人类在里面的活动导致的,由于人们使用了房间的内的物品,却没有复原,使得房间越来越偏离开始那整洁好用的模样。

    思考是会消耗生命的思维资源的,在无法确认事物的深层信息对自身有用的情况下,生命是厌恶思考的,而事物的深层信息需要思考才能获取,因此,生命在主观上不会倾向于获取事物的深层信息。

    那能否获得事物的深层信息,这个结果对生命重要吗?或者说,不认清楚事物的真实模样,会对生命造成不利影响吗?

    “无”作为真实存在的“有”,不会因为生命对其认知状态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因此,哪怕我们看不见“无”,“无”在现实中应该怎么影响我们,它就会怎么影响我们,只是我们无法和“有”一样,在其中选择一个对我们最有利的程度。

    即使我们不知道空气是什么,鼻子有什么用,我们的身体也会因为掉入水中窒息而亡,或者也会因为在密闭空间烤炭而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生命不去认知事物的深层信息,那这个具体事物的内核对于生命来说就是“无”,而在“无”里,生命没有选择权,一旦与之相遇,那生命不是错过有利因素,就是硬抗不利因素。

    一个社会,它越追求功用,那就越会厌恶没有用的弱者,也就越厌恶妇女和儿童,然后就会压缩妇女和儿童的生存空间,可是社会中所有的人都诞生于妇女的子宫中,社会中的所有人都是从儿童时期长大,因此,这两者恶劣的生存环境,注定影响到社会中所有人的生活舒适度。

    当然,生命作为现实中属于“有”的存在,生命可以用自身的资源抵消生活中的不利因素,因此,些许不利不会立刻对生命造成毁灭性打击,但若是在生命拥有的“有”被消耗完毕时,外界的不利情况还没有过去,那这时生命就没有翻身的资本了。

    弱小和无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中国历史有一句古话,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是我们讨厌的事物,可为什么在这句话里,忧患却能使我们生存,给我们带来好处呢?安乐是我们喜欢的事物,可为什么在这句话里,安乐却能使我们灭亡,给我们带来坏处呢?

    首先,忧患与安乐具体是什么概念呢?

    在真正的现实里,一切都是处于永恒运动中的客观存在,只有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并不会没有忧患与安乐之分,因此,这两个词都因生命的选择而出现,带有生命强烈的主观色彩。

    其次,生命在不利的忧患环境下生存下来了,在有利的安乐环境下却迎来死亡,这种认知与现实的不匹配,说明前方的忧患与安乐都是生命对世界的表层信息认知。生命在这肤浅的认知里,或是被逼着行动,或是沉迷于享乐,或是无知地生,或是无知地死。

    最后,忧患与安乐只是世界的表象,永恒的运动才是世界的本质。只有认知到本质的生命,才能知晓,在永恒运动的世界里,停止行动,注定走向灭亡,因而能避开忧患和安乐的认知表象,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

新书推荐: 三世缘·暴君与医女 请问你送的是哪颗心 请对路人甲友好一点 恭房共享,王爷签收一下? 重生后,恶毒女配成了女主唯粉 撩仙 寒鸦争渡 狮骨圣心 他倾慕的她 美丽新咒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