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

    生命追求稳定,空间产生差异,随着世界永恒运动的运行,在生命的生存区域内,自然就会出现贫富贵贱、三六九等的区别,阶层就这样产生了。

    文明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顺从于阶层的产生,赞扬阶层的正当性,但在文明得到充足的发展后,我们看到了阶层的弊端,开始反思阶层存在的正当性,那阶层是否应该存在呢?

    顺从的赞扬,一味地否定,都是无法真正认知阶层的,也是无法在其中做出真正有利自己的选择的,关于阶层,我们还是从阶层具体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开始了解吧。

    阶层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主人的出现代表阶层产生吗?仆人的出现代表阶层产生吗?

    地主的出现代表阶层产生吗?农民的出现代表阶层产生吗?

    工厂主的出现代表阶层产生吗?工人的出现代表阶层产生吗?

    我们可以肯定地是,在主仆关系里,此时就产生了阶层,而在地主与农民,工厂主与工人这两组关系里,我们只有放在历史的长河才可以说其中产生了阶层。

    那阶层到底是以什么标准确立的呢?

    主仆关系中产生了阶层,这是因为在主仆关系中,主人的权力相对于仆人来说,就是绝对的权力,即仆人完全的绝对的从属于主人。这种完全的绝对的从属性,就在仆人和主人之间划分出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阶梯,这就是阶层的体现。

    在了解主仆关系中的阶层性后,我们再来看另外两组关系。

    地主为什么是地主呢?那是因为他是很多田地的主人。农民是什么人呢?农民是以种田为生的人。那地主和农民之间是怎样产生交集的呢?

    和地主相比,农民拥有的土地更少,抗风险能力更低,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农民往往无法维持生存,而地主此时就能低成本收购土地,在灾难过后,尽管农民成功度过生存危机,他也失去了他长久的生存保障,只能成为佃农为地主耕种。

    工厂主为什么能成为工厂主呢?那是因为他拥有很多生产资。工人是什么人呢?工人是依靠工作生存的人。那工厂主和工人之间是怎样产生交集的呢?

    工人和工厂主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出现,这时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让小部分人耕种就能满足大部分人的粮食需求。小部分人就能打理大面积的耕地,这样就解放了生产力。

    人在生存需求满足后自然会转向更高级的需求,大量的同类别产品需求,在现实里就催生出工厂,工厂的出现就会聚集很多生产资料,掌控这些生产资料的自然就是工厂主了,而既不能种地,也没有自己生产资料的普通人,就只能进入工厂,出卖劳力成为工人了。

    地主与农民之间因为土地而产生关系,工厂主和工人之间因为生产资料而产生关系,即地主和农民,工厂主和工人之间隔了一层具体物质的关系,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间接关系。

    在主仆关系中,以主人的身份就可以毫无缘由地让仆人去死,这种是一种直接关系,也是绝对的上下分明的关系,阶层就产生于在这样的关系中。

    地主只能通过土地来影响农民的生存,工厂主也只能通过影响生产资料来影响工人的生存,这表明地主不能通过地主身份直接影响农民,工厂主也不能通过工厂主身份直接影响工人。在他们彼此之间,既然无法造成绝对的影响,也就不存在绝对性的关系。

    地主与农民,工厂主与工人,他们之间不存在绝对的性关系,那他们之间即使有差异,这种差异也不会是永恒的,也就不存在绝对的上下分明的阶梯性,因此,仅仅是地主与农民、工厂主与工人的身份差别,并不能代表在其中产生了阶层。

    按照理论分析,地主与农民,工厂主与工人之间是构不成阶层的,可现实里,又确实存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形容,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通过对主仆关系的分析,阶层主要具有两种特性:①上下分明的阶梯性②绝对性。这两种特性在地主与农民,工厂主与工人这两种关系中会有体现吗?

    地主阶级、资本阶级是如何产生的呢?

    我们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其中的物质都是遵循客观规律的,也是无法无限扩张的,这就说明物质有限的,即土地和生产资料也是有限的。

    土地是有限的,地主和农民可以拥有的土地自然也是有限的,每当外界有灾害发生时,农民就可能失去一部分土地,而农民的土地是有限的,这代表农民无法无限失去土地,因此,当农民完全失去自己的土地后,为了不饿死,就只能依附于地主,为地主种地成为佃农。农民依附地主生存,这里就呈现了上下分明的阶梯性。

    同理,生产资料是有限的,大部分生产资料都汇聚在工厂主手中,单独的工人不掌握生产资料,只能进厂为工厂主工作,从而获得劳动报酬,并拿去换取生存物资,用来维持生存,这里的关系也呈现了上下分明的阶梯性。

    农民与地主之间,工人与工厂主之间的依附性关系来自于土地的有限性和生产资料的有限性,而土地的有限性和生产资料的有限性来自于物质的有限性,即物质的有限性会让生命在内部群体中划分出上下分明的阶梯性。

    现实世界里,从来没有二八定律,只有由物质有限性引发出来的二八现象。

    既然阶层里的第一种特性已经找到来源了,那剩下的绝对性有是怎样形成的呢?

    物质是有限的,生命拥有的物质身体也是有限的,这代表生命本身能在世界停留的长度也是有限的。

    在地主和工厂主事业的发展初期,农民和地主,工人和工厂主之间的距离并不远,甚至就是日常打招呼的邻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地主和工厂主因为获得的土地和生产资料相当多而逐渐从普通人群中脱离。

    地主刚开始成为地主时的样子,工厂主刚成为工厂主时的样子,开始会有人记得,但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几代人后,人民就会忘记地主和工厂主具体是怎么来的。

    对于新一代农民与工人来说,他们只知道他们出生前地主和工厂主就是地主和工厂主,他们死亡后地主和工厂主也还会是地主和工厂主。地主和农民,工厂主和工人这两种关系,在新的一代人眼中就是能跨越他们一生的关系。

    从长远的角度看,相对性的东西放在具体的短暂的个人身上,就会成为绝对性的东西,因此,当地主和农民,工厂主和工人这两样关系跨越了他们一生的时光时,这个关系对于处于其中的人来说,就是绝对的关系,即生命物质躯体的有限性让具体生命之间的关系有了绝对性的可能。

    不同生命之间的差异,归根究底就是来源于空间,空间又产生自物质的具体存在,物质的具体存在又表明了物质的客观性,物质的客观性又衍生出了物质的有限性,总之,生命本身的差异也可以说是来自于物质的有限性。

    空间性,差异性,有限性,客观性,这些不同的概念本质上都是物质不同方面的形容。物质作为承载我们世界演化的“一”,如果我们只能接受它的一个方面,那就是在描述一头看不见的大象时,摸到大象的尾巴,就说大象是一条绳子,摸到大象的腿,就说大象是柱子,自己断绝了自己认知事物全貌的机会。

    小结:生命物质躯体也归属于物质,即生命之间的绝对性关系来自于物质的有限性,而上下分明的阶梯性也来自于物质的有限性,再加上生命本身的差异也来自于物质的有限性,因此,物质的有限性就说阶层产生的根源。

    了解完阶层诞生的条件,接下来又有新的问题了,既然农民和地主的出现不一定代表阶层的出现,工人与工厂主的出现也不一定代表阶层的出现,那阶层会在具体的哪一个点诞生呢?

    我们的世界一直处于永恒运动之中,这让世界内部的事物都会拥有了绝对运动性,而我们世界的一切物质都可以说是有“一”演化而来,因此,都来自于的“一”的具体事物,不可能在处于绝对运动的情况下,彼此之间还存在其他绝对性的关系,既然具体事物不存在绝对性关系,那阶层在现实中也就不可能存在。

    仔细想想,即使在主仆关系中,主人能仅凭自己的意志或者精神就让仆人死去吗?假如在一个与世隔绝的荒岛,只有一个瘦弱的主人和一个强壮的仆人,面对主人的一切命令,仆人都必须无条件遵守吗?

    现实是客观的,没有一个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另一个人。哪怕在主仆关系里,他们之间也不存在最直接的主观控制行为,即主仆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关系,也就不存在完全的阶层区别。

    在现实里,主人的背后,往往存在着一个家族,有着官府,甚至是一整个国家,在这些庞然大物的笼罩下,即使仆人远比主人强壮,仆人也必须听从主人的命令,否则主人背后的力量会强迫他听从,或者让事件会走向一个更糟糕的境地。

    在仆人成长过程中,会被长期教导,奴隶就该服从主人,如果不从,就会受到恶劣的惩罚,让他明白,奴隶确实应该服从主人,使遵从主人的命令就是对奴隶最有利的行为。

    没有鞭子的存在,仆人也会完全听从于主人的命令,这是因为仆人自身认可了这种绝对性的关系,因此,尽管绝对性的关系不存在于生命的现实之中,但存在于生命的认知之中。

    贵族的出现,不代表阶层的诞生;奴隶的出现,也不代表阶层的诞生;我是贵族,你是奴隶,你就必须无条件服从我,这样绝对的概念的形成,才代表阶层诞生。

    君主的出现,不代表阶层的诞生;臣民的出现,也不代表阶层的诞生;我是君主,你是臣民,你就必须无条件跪拜我,这样绝对的概念的形成,才代表阶层诞生。

    神明的出现,不代表阶层的诞生;信徒的出现,也不代表阶层的诞生;我是神明,你是信徒,你就必须无条件供奉我,这样绝对的概念的形成,才代表阶层诞生。

    阶层其实来源于生命选择的“二”,也是一个因生命的选择而出现的认知概念,而在真正现实里,阶层从来不曾存在,有的只是事物发展的不同状态。

    没有任何具体事物,能在现实中永恒绝对地存在,绝对性的关系只能存在于我们的认知之中,因此,现实中如果出现了阶层,那它的出现就只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阶层的固化,可以深究,但不必恐慌。

    中国的儒家和法家其实都是阶层管理思想的体现,只是儒家对人性持乐观期待,主张用道德和礼教来引导人民,比较宽松;而法家对人性持悲观期待,主张用法律和刑罚来规训人民,相对严厉。

    在儒家和法家的发展轨迹中,儒家里务实的子夏教出李悝和吴起两位变法先驱,儒家里坚持性恶论的荀子教出李斯和韩非两位法学大咖,这些都不是偶然。

    由于生命的选择,涉及国家治理与群众教化方面的思想,都无法避开阶层这个概念,因此,墨家也属于阶层思想,只是由于墨家主张兼相爱,那在人民内部的理论里大家是平等的,对人作出约束的上层阶级由鬼神担任。

    生命追求稳定,生命之间存在差异,加上外界资源的有限性,这些都会导致生命群体中形成规范的秩序,在长久时间的洗礼下,秩序的初衷被人遗忘,阶层的区分被人维护。

    当只为维护阶层的规则大行其道,当底层的生产积累无人在意,在将生命群体内部的资源消耗到一定程度后,外界的风雨飘来,开始寻求变通的人们,他们可以发现,他们眼中那森严的阶级,在现实里原来是如此脆弱。

新书推荐: 木香 [银魂]本想自救的我拯救世界啦? 人在酒厂,系统教我柯学恋爱 【足球】在米兰作警探的日子 将军他悔不当初 【排乙】没问题啊我做稻荷崎的经理 不死恶女偏要我杀她 摧玉 [种田]美术生古代生存实录 [剑三]大漠沙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