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人类社会中,男性和女性是对人类重要的区分,规模广大,那我们对强者和弱者的研究,就从男性和女性开始吧。
人类社会中的男性普遍强于女性,因此,男性属于人类中的强者,女性则属于人类中的弱者,那为什么男性会比女性强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很多回答,但作为人类中的一员,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多都是在生命一致性原则下形成的刻板印象,充满了性别偏见,为了摆脱性别偏见对我们研究的影响,我们就将目光放长远一点,就从生命还没有性别的时候开始讨论吧。
我们的世界是处于永恒运动之中的,在这个永恒运动的世界里,没有任何具体的生命可以保持永生,因此,繁衍下一代、发展生命种群就是个体生命在生存之外的重要项目。
刚开始的生命只会通过无性生殖繁衍,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无性生殖使得生命种群得到大范围扩张,从而很快就占满各个资源丰富的地区。
在生命种群得到充足发展后,这时的生命,为了生存,除了需要寻找资源,对抗恶劣环境,还要学会和其他生命竞夺资源,这时生命需要面对的变量就太多了,而不管是怎样的无性生殖方式,生命只能产下同样的后代。
一群一模一样的后代,在充满变化的环境中,一旦遇到危机,那岂不是都会掉到同一个坑里去,因此,在保持亲本生命主要竞争优势的前提下,让后代产生一点适当的变化,对于具体的生命来说,为了适应日益复杂的环境变化和物种斗争,这是很有必要的尝试。
在越来越复杂的生命竞争中,生命不想再生产与自己一样的后代了,这就要给后代引入不同的基因;而且生命还想保持自己种族的主要优势,这就说明对方也要有自己种族的主要优势;最后还要子子孙孙无穷尽也,那就是要求这种繁衍方式是可以不断重复的……
总之,生命最后发展出来的结果,就是在同种群内部的不同个体之间开展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让生命开始通过两个不同生命个体的配子结合来繁殖后代,这就代表了性别的产生,一般来说,产生卵子的生命个体叫做雌性,产生精子的生命个体叫做雄性。
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更高级,与此同时,有性生殖对生命个体要求更高,需要生命个体拥有和另一个个体进行配子结合的资源,也需要生命个体拥有找到另一个生命个体的生存区域,还需要生命个体对自身基因表达更准确。
由于有性生殖的要求更高,没有移动能力的植物,或者是移动困难的蜗牛、藤壶,这些活动能力不够自由的物种,就只能为了有性生殖而保持雌雄同体,一个生命个体就能产生精子和卵子。
一个生命个体,既能产生精子,也能产生卵子,这同时保持雌雄两套生殖系统,这肯定会消耗额外的能量,可这些自身活动能力弱的动植物,为了保证自身繁殖行为的顺利进行,又不得不进行这种额外消耗。
这种额外的消耗对于生命演化是不利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生命在有实力的情况下,会将雄性和雌性两者分开,但是在雌性和雄性都是一个独立个体的情况下,怎么样让雌性和雄性相遇并结合呢,这是一个问题。
鮟鱇鱼中的雄性在找到雌性之后,嘴部就会溶解并寄生在雌性鮟鱇鱼身上,最后只保留□□和鳃;雄蚁在和雌蚁婚飞后,就会被蚁群抛弃,并被禁止返回蚁巢,最后只能快速地死在外面;雄螳螂在和雌螳螂□□时,会被感到饥饿的雌螳螂吃掉,化为雌螳螂腹内的营养物质。
很久以前,那时的生命,没有我们现在优渥的条件,对于世界的探索还只维持在保持生存和求得繁衍这两步。虽然在现在的我们眼里,两性结合只是一件寻常的事,但在有性生殖刚出现时,这就是一个指向高消耗的重大挑战。
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成本更高,这样的高成本不是所有生命就能在发育初期支付的,因此,那时生命的发展重点还是在负责繁衍的雌性身上,至于雄性,很多时候都只是一个单一的□□工具。
在生命种群的起步阶段,雌性担任种群繁衍的重担,也可以说,这是在对抗生命的0,而雄性作为一个□□工具,唯一的任务就是贡献精子,任务完成后的雄性就是没用的存在。
任务完成后的雄性,作为种群里的废物,就是要快速死掉,以免和种族的雌性以及后代争抢食物,因此,这时的雌性是种群里的强者,雄性是种群里的弱者。
在有性生殖的初期,雄性在种群中只是一个产生精子的工具,没有自由活动的能力,大多活不过一个繁殖期,但根据一生二概念,上帝给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在生命前期弱势的雄性,随着生命种群的发展壮大,很快就会迎来自己的发展机遇。
有性生殖可以使生命产下适应力更强的后代,这让生命发现,一些具有开创性能力的优秀个体,能给种群带来无与伦比的进步,比起低端的重复,优良的变化能打开生命竞争的新格局。
在生命强大起来后,繁衍于生命来说,就是不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此时的生命已经有了发展自身的资本,而一个生命种群中中,存在着雌性和雄性,由哪一方来负责生命自身的发展呢?
优秀个体能力的成长,是重要的生命竞争,也可以说,这是在追逐生命的1,而此时的雌性依旧担任着种群中的繁衍大任,根据一生二概念,既要还要是不可取的,因此,雌性在担负主要繁衍成本,对抗0的同时,还去痛快地追求1,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让生命种群又陷入资源困境之中。
尽管生命的生活比以前过得好些了,但这种程度的资源提升,还不足以支持生命随意挥霍,雌性作为生育主力,种群繁衍的基本盘,不能随意接受变化。
与此同时,种群中的雄性只有贡献精子的任务,在不缺乏资源的新局势下,雄性在任务完成后,是否走向死亡,并不会对种群的发展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因此,雄性的生命可以得到延长,在这之后,没有生育成本拖累的雄性,就有了成为新时代主角的潜质。
生命种群的壮大,让生命可以获得更多资源,去发展自身。这些没有生育负担的雄性,很快就学会用资源强化自身,有了较大的体型、鲜艳的颜色、特别的装饰物,显示自己优良的血统,来吸引雌性产下自己的后代。
当然,比起吸引雌性主动接受自己,雄性很快发现,利用自己强壮的身躯强迫雌性接受自己,也是一条可行之路,不过这两种行为对雄性个体有利,但对于整个种群来说,效果只能是差强人意吧。
雌螳螂会吃掉雄螳螂,这因为饥饿,了解到这一点之后,雄螳螂可以选择在雌螳螂处对象前,奉上食物,不再饥饿的雌螳螂就不会吃掉雄螳螂。
当种群中的雄性,展现自己在生育之外的能力,为整个种族的建设添砖加瓦时;当雄性意识到自己那雄壮的身躯,除了可以作为吸引雌性的资本之外,还可以去获取食物养家糊口时,这时的雄性就真正拥有了时代主角的资格,注定给自己的种群带来开天辟地般的变化。
雄性在种群中站稳跟脚,逐渐展露头角后,发现比起选择囤积脂肪,让自己活得更久,还是选择燃烧生命,加快新陈代谢,这样才更容易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与其选择抵抗0,不如选择追逐1,至此以后,雄性走上了和雌性不一样的赛道,并逐渐扛起种群发展的重担,最终越过雌性,成为种群的领军人。
雄性在发现了自身的优势赛道后,强势崛起,种群内部的力量对比就发生了变化,雄性成为了种群的强者,而雌性就成了种群的弱者,因此,种群内部的分工也发生了改变,雄性不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作为时代主角站在了台前,积极扩张种群的领土,雌性则安稳地居于后方,守住种群的生存底线。
新的分工,让种群中每一个生命个体面临的压力骤然减少,闲余下来的时间普遍得到延长,这让知识的传递与交流有了可能,而知识的传递又能促使真正智慧的产生,智慧的产生就代表着生命真正推开了思维世界的大门,生命的世界又要变天了。
在智慧的开发上,咱们人类遥遥领先。拥有了智慧的我们,耻于与野兽为伍,就只用雄性和雌性来区别动物的性别,而对于自身,就使用男性和女性作为性别的区分。
在人类社会内部,依旧遵循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男性更多地是在资源获取、对外扩张上发力,而女性主要负责生儿育女、打理家务。
智慧的出现,让我们人类的生存领域迅速扩张,其中,男性在政治、历史、文化、军事、思想等领域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至于在后方默默支撑的女性,大部分光芒都被男性杰出的贡献掩盖了,因此,即使到了现代,男性还是人类社会中的主要价值创造者,男性也普遍比女性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