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三生万物 > 无知者的全知

无知者的全知

    生命思维的起点是“我”,“我”就是生命思想的锚点。当生命的思维里只有“我”时,“我”就是生命的全部,是生命的唯一,是生命的整个世界。

    生命的整个世界里,若是只有一个“我”,那这个世界的全部,都已被生命知晓,该生命就可以认为自己知道所有的一切,从而相信自己是全知的存在,不管是事物的发展,还是世界的运行,一切尽在掌握。

    这样的全知,对于生命来说,会有什么好处呢?

    这个世界自有其规则,并不对生命免费开放,生命需要为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一切行为支付代价,而知识的掌握,是生命对世界的探索成果,可以帮助生命在现实行动中进行成本控制。

    一块区域是已知的,就代表这块区域已被探明,那生命眼中,在该区域的行动,需要付出的代价以及行动产生的收益,都是清晰的;一块区域是未知的,则代表这块区域未被探明,那生命眼中,在该区域的行动,需要付出的代价以及行动产生的收益,都是是模糊的。

    如果生命在行动前,能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付出多少代价,可以得到多少收益,那就可以选择是付这个代价,还是不付这个代价,甚至是十分具体的“量”的代价。

    如果生命在行动前,对自己需要付出多少代价,对自己能获得多少收益,这些的认知都很模糊,那生命就没有具体的知识,来确认自己是否应该行动,也无法确认自己的行动应该做到什么样的程度。

    在已知的情况下,生命很清楚自己的行动的成本与收益,因而肯定地确认自己的收获,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且很乐意行动;在未知的情况下,生命不清楚自己的行动的成本与收益,而行动本身就是成本,那在对损失的厌恶下,生命很不乐意行动。

    不行动,在永恒运动的世界里,那是没前途的,注定走向灭亡的,因此,尽管很不乐意,但生命必须让自己拥有行动的积极性。那生命怎样才能拥有行动的积极性呢?那必须得是来自收益的引诱了。

    只要生命行动的收益大于生命行动的成本,那生命就有行动的理由,而要确认自己获得收益的确切可能,就需要生命是有知的,或者说,需要生命认为自己是有知的。

    生命的认知处于生命的思维世界中,哪怕这个认知与现实不符,也不妨碍生命在思维中以此为依据,去做出关于现实行动的选择,因此,只要生命认为自己会得到收益,那生命就有行动的积极性。

    知识能帮助生命完成选择,从而拥有行动的积极性,但拥有思维的生命,不需要完全正确的知识,也可以做出选择,从而拥有行动的积极性,因此,认为自己全知的生命,行动力会很强,这也就是:无知者无畏。

    生命的关注力若是一直停留在思维的起点,那就无法投射到外界,也就无法认知到真正的世界。没有充足的信息,生命也就做不出真正的选择,而没有做出选择,生命就没有行动的动力,因此,在思维的开端,生命认可自己是“全知”,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哪怕这种“全知”是旁人眼中的傻子。

    生命在这个世界初生时,没有资源,也没有依靠,处处都是未知,时时都有走出生存空间的风险,让生命心生恐惧,在生命只能盲目前行的情况下,“全知”就是生命前行的动力与勇气,能保持生命内心的安全感。

    生命对自己无知的盲目,能让生命完成基础的积累,可这种积累什么时候才是足够的呢?在我们往杯里注水时,杯中的水满了,就会溢出来,理论上,当生命不再满足于思维中唯一的“自我”,而开始往其中收集外界的信息时,这种积累就足够了。

    理论上,生命在得到满足后,就会向更高的区域攀登,但作为有限的生命,无法认知世间无限的一切,未知始终存在,恐惧也始终存在,比起拿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未知,拿有限的“自我”去对抗无限的恐惧,生命不如选择守护已知的稳定,获得心灵上的安全感。

    对于有限的生命而言,世界越大,未知就越多,恐惧也就越甚,这时生命为了保护自己,就只能建立认知屏障,将代表风险的未知从自己的世界中隔离出去。

    在人类社会中,神明就是广泛而普遍存在的认知屏障。在不知道前路该如何走时,求助神明好像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神明,说不定就能得到神明完全的庇护,从此生活中再无风浪,就可以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了。

    世界是客观的,里面存在着生命的已知和未知,而生命是主观的,可以做出自己选择的,因此,面对客观的现实,生命可以有选择地接受其中的信息,选择的前提是判断,那在设置完相应的思维判断点后,生命的认知屏障也就建立完成了。

    当我们面临着问题时,我们会感受到烦恼;当我们努力也解决不了问题时,我们会感受到迷茫;当我们明白自己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时,我们就会感受到绝望与恐惧。

    尽管我们知道遇事应该去解决问题,可前有高山,后有深谷,有些困境实在不是一人一时之力就可以解决的,这时设立认知屏障,不让无能为力的绝望将我们彻底吞噬,是很有必要的行为。

    生命是有限的生命,于是生命选择了已知,并且拒绝了未知,这种拒绝就在生命的认知中形成了一个认知屏障,从而将未知阻隔在生命的认知之外,让自己置身于已知当中,这样生命就被包裹在了充裕的安全感之中,也不会去抗拒认知中应该去做的行动。

    认知屏障的诞生,源自于生命对稳定与安全的渴求,是一种对抗0的选择,也是一种生命的自我保护。在客观的现实世界里,越是弱小的生命,生存空间就越小,0也靠得越近,也就越需要得到保护,因此,越是弱小的人,越需要认知屏障的庇佑,也越沉迷于认知屏障的庇佑。

    一个生命越是弱小,就越是无法接受未知,也越是无法接受变化,即使这个生命由于成长,变得强大了,面对这股更加强大的力量,该生命也不会用去探索未知,而是更多地用来锁住已知,因此,弱者关注力的增长,即使得到溢出,也不会注入进思维能力中,让思维得到成长,而是会转化为控制欲。

新书推荐: 狐狸尾巴在哪里 徐行四方 开卷!在玉矿山整顿职场 误嫁前夫 奸臣只想尚公主(双重生) 靠汝瓷技艺入主东宫 这个盗圣好像不一样 走剧情的我无可奈何 古代最强天使投资人 枯枯戮山的完美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