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又一周,在金秋九月的末尾,白榆终于赶上了回家的末班车。今日是最后一天,落日余晖映照彩霞,可是那个人还没来。白榆这回来得实在早,坐下后她就拿出手机查看天气预报,当下清风阵阵,明天同是秋高气爽。长庚窝在她的左肩上,在发丝与衣领的遮挡下,安然地看望四处风景。
白榆放下手机左顾右盼,一会儿望向公司大门处,一会儿看向对面的公园。公园是他的遮荫地之一,白榆也是无意间瞟到的。他会穿过人行道,走进那条由方块小砖葺成的蜿蜒的小径,坐在公园椅子上,任由稀疏的光影亲吻他。
对面来了一辆公交车,仅停留几分钟,便行驶而去。时下那边只有一个年轻人。白榆又往公园处望去,只见一个中年人骑着一辆三轮车缓缓驶过。他身穿一件宽松的白色背心,背后已被汗水侵湿。其肩膀上挂着一张灰色毛巾,想来是用来擦汗的。车厢里装着满当的堆得老高的纸壳,车轮轻盈滚动,穿梭于翠绿的树林与和煦的阳光之中,仿佛运载的是秋日硕果。
白榆目不转睛地凝视他的身影,直到车子完全消失在绿林里,她才将视线收回。随后从包里拿出中块方形鹅黄色便利贴与常规黑笔,在纸上写完“明天无雨,无需带伞。”字样,就贴在那人常坐的位置上。
便利贴与笔是白榆从公司顺的,写这个提示是因为她对那人的承诺。那人用的是老人机,每天回家都需看天气预报知晓天气状况。用手机查看天气预报这件事是他先问白榆的,他还告诉白榆自己有次忘记看了,第二天就下起了雨,他只得淋着雨回家。从那时起白榆就承诺,只要他一来,她就播报天气状况。
车子仅剩几百米就到站,白榆纠结片刻,还是选择了上车。上车前她又瞥了一眼便利贴。车子刚驶过人行道,片刻之后,一个戴着藏青色棒球帽的人就轻快地穿过人行道。那人如前几次一样,走进那个馥郁的林丛。而那便利贴还在那里。
少焉,一位年轻女性从白榆他们公司出来,直径走向这边的公交车站。她往常都在这等车,或早或晚。
前方九十度的左转弯将白榆的思绪拉了回来,她急忙抓住前位靠椅,长庚牢牢抓住她的衣领,幸而有其遮挡,没有被甩出。九十度的弯过去后是一座平坦的溪桥。桥上杨柳依依,桥下流水潺潺。天空霞光璀璨,红日灿烂。溪道两旁的排排柳枝、白色楼房以及弯弯溪流定格于此,宛若画在窗户上的画。舞动的枝丫,粼粼的微波,为这幅画增添了别样趣味。因那个弯度,车速有所迟缓,白榆得以探视眼前这精美一幕。
走了,走了。白榆没有把房子退掉,她知道自己还会回来。晨光熹微,长庚星还闪烁,她们就开启了回家的旅程。白榆换上她最钟爱的茶白色收腰连衣长裙,方圆领与短袖边上镂空的小花边,让素净的裙子多了份文雅。长庚穿着白色T恤并叠搭一袭合欢色吊带小长裙,尽显悠闲。白榆的东西不多,提着一个米白色口袋,垮着她的上班包就走,两人活像去旅行。
早上七时,白榆已在站台等候。那蜿蜒的轨道上排放着的一节节枕木像极了拉链,每当长长的车子驶过,就像一件衣服拉开了拉链。拉链器中途停留几分钟后,又继续驶向远方,直到全部拉开为止。站台上游人如织,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拉链器。白榆跟随队伍进入车道,一排一排地扫视。她的座位是两人座,又是靠窗位,幸运之神很眷顾她。乘客纷纷落坐,几分钟后动车就极速前进。
窗外景物逐渐模糊,如风一样让人抓不住。少焉,变为了一帧帧清晰的图像,城镇、青山绿水与乡村等应接不暇,一一而过,唯有与地齐平的电线延绵不绝。车内逐渐安静,人们陆续休憩,只剩小孩子的几声咿呀,仿佛一首慢节奏的摇篮曲,引人入梦。白榆靠着座椅,缓缓闭上了眼。长庚窝在她的颈肩上,还很精神,直望窗外。
下午四时,白榆下了高铁,随后前往市里客车站坐大巴车,一个半小时后终于抵达他们县城。县城不大,全县以一条主干道为主,通过它分支出多条岔路,房子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四周。道路两边的房子简单美丽,基本都是六层,屋顶也都是重檐顶,墙面皆为白色,楼层边角、楼层分界线以及窗户外围都刷着暗红色的长条线,窗户上还另围着颇具民族特色的格子花窗,同是刷着暗红色。也有个别高楼大厦,挺像繁华都市的一角。
还是那条熟悉的街道,久违的叫卖声传入耳畔,水果小摊、面食小摊、服装小店等应接不暇。白榆买完水果就进了车站,进站后轰隆声响个不停。她马上就要开启回家之旅了,只有坐上这辆陈旧的大巴车才是真正的回家。仅二十分钟的车程就到清河村,“轰隆”的几声震响,车子缓缓开动,它将要沿着蜿蜒的山丘与潺潺的河流驶向清河。
白榆又坐上靠窗宝座。出了城就是波平如镜、碧绿如玉的清河。途经一悬崖戈壁时,上方竟飘来点点雨水,这其实是一个流动瀑布。如是雨季更为壮观,可深刻体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场面,车子被“砸”得咚咚响,仿佛下一秒就要出现个窟窿。对岸也有一条可见的瀑布,如今露出了戈壁。行经一座小桥,桥下也有一个小瀑布,它位于两山谷之间,虽是浅戈壁,但水流却不小,现今还流淌着清澈的溪水。
过完小桥,道路两旁开始出现三四层的楼房与两层的木屋。楼房楼顶是平顶或斜顶,墙壁刷着白漆,楼层边角、楼层分界线与窗户外围刷着黑色长条线。木屋泛黄陈旧,却颇具地方特色。屋顶是双斜顶,窗户是田字格形状,基本都有阳台,十分精致。屋子之间穿插着葱郁的竹林、翠绿的树木以及低矮的灌木,这是一个分散的村落。
越过一个超级转角,家乡的一角欣然出现于落日余晖之中,郁郁葱葱的青山,层层向上的房子,潺潺流水的清河,广阔无际的沙石滩,沿岸而建的公路以及笔直宽长的跨河大桥……。那座刚满六岁的大桥等候已久,多根并排的巨型水泥钢柱牢固地撑起路面,宛若海中巨人,守护来往的行人与车辆。穿越大桥时,清河村的面貌得以全现。青山绿水、屋舍俨然、百花飘香。小船有序地停泊在河岸,唯有一艘停在对岸,铁锈斑驳,锁链朽腐。它是桥未修建时日日渡船的使者。
过桥之后,一个木制的四方亭子映入眼帘,亭子简单却不失优雅。四根支撑柱很是坚实,四个飞檐雕的花纹极为精美。围栏是S型的优美形状,与长条木板相连接。木板平整光滑,是供人坐的椅子,现有几位老人坐着休憩。它是这趟车程的第三站台——清水村,车子停下,几个人下车,再往前就是白榆他们村了。两个村子之间仅隔一个山谷,从外看去却像紧紧相连的大村寨。如今新起的楼房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它们之间的分界线更加隐蔽了,连带着褐色的老木房也隐藏于后。
从清水村开始往前就是一道宽长的沿公路而建的河堤,河堤上种满了百日菊,热情绽放的生命很多。河堤之下是一望无际的沙石滩,石子小巧精美,光滑明亮,颜色多为灰色。也有其他五光十色的石子,尤其在阳光照射下的水中,极为明艳,宛若一颗颗璀璨的宝石。河滩的沙子不多,基本集中在一块,却是儿童玩乐的好地。在此玩过家家或建碉堡是他们最为喜爱的事。童年的欢乐与精彩有许多来源于它,沙子与石头是这些快乐情绪的完美垫基物。现今,广阔的沙子地里,就有几个小女生在用它们起房子,过家家,玩得乐不思蜀。
白榆在第二站下车,他们村口也有一个木亭。通往他们村落的石子路已变为水泥路,这是一条穿过村子内里的公路,还是好几个村的主干道。如今多了河堤边的这条完美公路,它倒显得有些多余。终点的人还得多徒几步路才能到家,前方只是河堤的终点。白榆他们村的路口很是绚烂,两旁设有小花园,并用篱笆围着。花园里的百日菊仍旧花团锦簇、婀娜多姿,极为吸引白榆这样的故乡人。现下日薄西山,她终于是回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