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小偷 > 第 3 章

第 3 章

    背着书包,拿着零花钱买了一点小零食,张宁蕴和张一筠一起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星期五放假,她俩心血来潮,就觉得要走回老家,一个多小时的路,路也不怎么平坦,可她们还是很高兴。

    路上有说有笑,走热了就把外套给脱下来。路上遇到狗,张宁蕴比谁都怕,总是不敢过去,哪怕是现在的她,要是回老家遇到狗,也不见得就会理直气壮的走过去,倒也是因为老家的狗会追人。

    傍晚,老家到处都是袅袅炊烟,还能听得见女主人在喊在外干农活的男主人回家的声音。声音可谓“响彻云霄”,是吃饭的时间到了。

    每家每户的鸭子也都成群结队的往自己家里走,夕阳照射在了山坡上,把泥土衬出红,比起黯淡无光的黄泥巴,多了几分生气!

    “婆婆,婆婆……”

    “我们回来了,”是张宁蕴和张一筠在喊。

    迈着快速的步伐走出来,又开心又惊讶的问:“你们两个自己回来啊,没有人送吗?”

    “没有啊,我们自己走路回来的”

    “我的妈耶,你们两个也是不怕哟。”

    老人就是这样,担心得总会多一点。但看似有点小生气的语气,其实是很开心的,摘门前的果子,去摘地里新鲜的菜。的确,婆婆向来对她们两个很好。

    虽然有时也听说过婆婆当初也想要孙子的事,可这些年来,对于她们两个却从来不亏欠的。不然这些事不可能只是听说,每天相处中,自己也会感受到的,所以她俩从来不这样觉得。

    木门一推开,总是会有一种声音,说不出来到底那是什么声音,也许只有她们家的门会有。但那种声音就是很亲切,这辈子都会记得的故乡的声音。

    走进去,中间这间叫“堂屋”,右手边,是爷爷奶奶的屋子。爷爷正躺在摇椅上,放着电视。其实她们在屋外就听到电视声了,老家的房子,的确是最不隔音的。

    “爷爷”

    “爷爷,”一人一声的叫着。

    老人一醒,看到也是满脸欢喜,果不其然,开场白都是“你们怎么回来了。”然后问怎么回来的。

    不是不欢迎,而是真的惊讶!

    记忆里,张宁蕴长这么大,唯一吃过的不是甜口的汤圆,就是婆婆做的菜汤圆。白白的一个个用手搓出来的团子,和一个名叫“菜奶奶”的青菜煮在一起,没有放什么太复杂的佐料之内的,但就是很好吃。

    而现在,若是让张宁蕴再吃一口包的肉的汤圆或者把汤圆煮成咸的。别说吃,她看到,也会觉得吃不惯。

    晦暗的灯光,窄小的厨房,用方言说,叫“灶屋”,矮小的桌子,所以爷爷早早端着去看电视了。

    电视声、外面一片蛙叫、还有传来的远处狗的吼叫,邻居家放新闻的声音……

    这是专属于农村晚上的交响乐!

    日子一天天过着,仿佛没有什么不同。张宁蕴和张一筠依然每天早上去旧房子那边吃饭,面对迎面走来同学的不解,尴尬的解释着一遍又一遍。

    她们依然还是每天晚上接到电话之后过去吃饭,有时会面临大人的责骂,可能觉得拖沓,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如果张一筠拖拖沓沓,她也会催促,因为她比她,从来都更害怕挨骂。

    她们还是会偷偷看电视……

    直到这天,一个噩耗,从此便是真正的打破了一切的平静!

    不知几岁开始,婆婆常住农村了,也许是干农活太累,也许是因为一直身体都不好,也许是担忧她的孩子们,尤其是张军。又或者说是这些都夹杂在一起。

    她只知道,突然有一天,婆婆病倒了。她不知道怎么回事,听大人描述,是干了活回家,突然就倒在院子里了,后来就被送到医院了,再后来,张宁蕴也没见过她几面了。

    四五个叔叔,还有张军,带着张宁蕴来到县城医院。因为她们都知道,婆婆最疼的就是张宁蕴,肯定想见见她。

    那天是晚上,那晚的画面,也是张宁蕴永远最忘不掉的之一。因为她除了幼儿时期身体不好,平常一直都还可以,很少去医院。

    可能因为在晚上,这里一切都显得没有生气,乘坐电梯去楼上,张宁蕴忍不住往下往,也许是出于好奇。

    当她一走进病房,微弱的灯光,一片寂静,不远处病床上坐着的那个人,是她的婆婆。她不再像以前,丰硕的身材、茂密的头发,气色红润,这一切都被病痛折磨掉了!

    她戴着帽子,面色黯淡,好像没有什么气力,只是带着慈善的微笑招手,想再好好看看这个小孙女。张华也在,连忙招呼张宁蕴过去。

    张军对张宁蕴说“喊人啊。”

    “婆…婆…”

    “二姑”

    住院时,张华在外省打工,没能及时赶回来。

    听王名华的描述,后来人已经走了之后,她赶回来,只到家门外,就跪地号啕大哭。

    张宁蕴往前走,婆婆赶紧想给她拿糖,张化帮忙着从柜子里拿出,张宁蕴蹑手蹑脚的收着了。

    大手包小手,柔软的小手被割得生疼,老人的手,常年干农活全是茧子。

    面对这样的场景,不知道她是没见到过被吓着了,或者又是因为其他什么,她往后缩了,去到张军身边,她没有对婆婆讲太多话。

    后来,她也记不清那时婆婆脸上是什么表情了。或失落,或难受,或释然……

    下课时间,大家都围着数学老师,等着批改作业,轮到张宁蕴了。

    “诶,听说你婆婆去世了,是不是真的喔”

    “昨天晚上好像有人说在撒纸钱”

    ……

    这位小学班主任是个女老师,年纪可能也就比婆婆小一些,脾气怎么说呢,脾气有点爆有点直,说话从来不拐弯抹角的客气。

    突然,张宁蕴也不知道该答什么了,只是眼眶里突然被泪水充盈着,感觉眼前一片雾蒙蒙。

    旁边的同学似乎也都看着她。

    “啊,啊,我不太知道,“”张宁蕴带着哭腔的回答。

    但其实张宁蕴似乎知道点风声,没愿意真的去仔细想罢了。

    因为住在镇上,离家近,可以说从小到大,张宁蕴和乐颖这样的人就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更没有一会儿这个事一会儿那个事。但这天,张宁蕴出奇的提前被接走了。

    被接回老家去了,一走进那熟悉无比的池塘边,已经能听到敲锣的声音了。家门口全是人,堂屋供奉着好多吃的,还有香以及像……

    有一个大大的冰棺,就停放在这里。她好奇往里望了望,是人,是她吗?嘴唇乌紫,安详得睡着,戴着黑色的帽子。

    “宁蕴,过来,跪在这里拿这个,三支。”王名华招呼着张宁蕴。

    她照做,不过她还是问了问“这是谁。”

    其实很多年后,想想这个问题很蠢,因为她本来心里就大差不差,居然还是问出口了,或许她也是真的还不懂得死亡的意义。

    拜过之后,大人该做事的就去做事了,没有人管她,小孩子们都堆在另一间屋看电视,她也进去了。

    不一会儿,有个大人过来,似乎是给钱,她对张宁蕴她们说“一人一半嗷。”

    而她还给了另一个孩子一张,那是她们不常见面的一个姐妹。

    因为是张一筠的升学假期,刚好就每天都在老家了,还有其他几个姐妹也都正式放假了。只有张宁蕴,每天被接回家,再送上来。

    其实要在别人家,一般是直接请好几天假,但张宁蕴父母从来没有这个“觉悟”,天大的事,只要能走路,那就去学校。

    张军还想过婆婆对张宁蕴最好,想拉着她去敬酒,但却被张华驳回了。

    “小孩子敬什么嘛!”

    如果真的要去,张宁蕴是不会拒绝的。

    张宁蕴看着爷爷在算什么,应该是埋葬的地,因为她爷爷学过这些。婆婆旁边,一群人围着,在给她手里递什么东西让她握着。

    “嫂嫂啊,快拿着啊。”

    这是谁谁给你的……

    可能后人都要给,也是一种习俗吧。

    究竟是谁给,给什么,张宁蕴没听清。

    张化没围过来,靠在一旁的柱子上,就静静的望着这里;张军也不知道在哪里;张华在里屋似乎在忙碌着。

    没过多久,里屋传来了哭声,一群人进去安慰。

    张宁蕴还在想“二姑好镇定。”

    张一筠作为长孙女,捧着遗像走在最前面,她们小一点的则跟在后面,好长的队伍啊,好像望不到头,往回望,是风扬起的尘……

    正式下葬,撕心裂肺的哭声传来了,是两位姑姑。

    她们在喊“别,别,妈妈”

    “妈妈啊”

    两人跪倒在地,有大人去拖着。痛彻心扉、肝肠寸断的哭声。

    这一幕,在场的小孩都被吓着了,所有人都怔在原地,没有人敢靠近。

    “张化呀,就让你妈妈安心的走嘛,”是大人在劝。

    可这个世上,最亲的人离世,又有谁能劝得住谁呢?

    这天,沉重又悲壮的哀乐,不再是收音机里的歌,而是两个女儿舍不得自己母亲的哭声!

    不过从递东西,以及正式下葬,张宁蕴都没有仔细的看到过张军的样子,看不到,也不敢看。

    男人的脆弱,总是喜欢隐藏着。

    后来欢姐姐说,曾经婆婆给她托梦,让她照顾好这些弟弟妹妹,这是她放心不下的。

    黄昏,人都散得差不多了,主人家的后人们,都摘了一点白果树的树枝,插在头上。

    该回城的回城,该回镇的回镇。自此,这个最老的老家,张宁蕴回来的次数也很少。

    后来她有后悔,当初在医院,她应该多陪陪她,跟她说说话。

    人都散了,她也从村回镇,她猛的感觉到。

    以后没有人在回老家时老是边收拾边骂爷爷不爱干净了、没有人再给她做菜汤圆和剥柚子了、没有人在她惹她生气之后,反而自己去买水果给她、没有人再在冬天的时候把她抱在怀里摆龙门阵了……

    那个会在背篓里放着一半分好的柚子,给她一把小锄头,带着她去干农活。到了地里,却摊开一个口袋让她坐着吃袖子,而她却在边上干活的那个老人,她真的不在了。

    她没有婆婆了!

新书推荐: [全职高手]这不是恋爱游戏吗 才不为妖 姜芽的古代干饭日记 《橙黄橘绿时》 易碎品 月色动人 栀阳正好 绿芭蕉 大瑄迷雾札记 岁岁允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