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1.代表人物:所有宗教、朱熹。2.观点: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熹:“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命以为亿兆之君师。 ”3.评价: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非科学的。(二)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1.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沛西·能(英)、桑代克(美)。2.观点: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动物尤其是略为高等的动物,完全同人一样。生来就有一种由遗传而得到的潜在的教育。沛西·能: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相应的种族生活的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3.评价:它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而没有内在目的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从而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4.地位: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标志着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三)心理起源说1.代表人物:孟禄(美)。2.观点: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心理起源说批判了“教育生物起源论”不区分人类教育与动物本能的庸俗教育观点,认为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而动物界不存在人类的教育。孟禄:原始社会由于“教育系统还没有建立,间接地用作生活指导基础的大量知识或学习科目尚未组织起来,使用的方法从头到尾都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 。3.评价:从表面上看,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其实离生物起源说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模仿”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即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但具有进步意义的是,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四)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1.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巴拉诺夫。2.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前苏联教育家巴拉诺夫在其著作《教育学》中说到:为了使年轻一代在同大自然的可怕威力斗争中不致牺牲,为了使人不变为野兽,便产生了进行教育的必要性。3.评价: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苏联的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学家大都认可这一观点。(五)需要起源说1.代表人物:杨贤江等。2.观点: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的需要。(六)交往起源说1.代表人物:叶澜等。2.观点:教育的形态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七)生活起源说1.代表人物:杜威。2.观点:教育的生活起源论看到了教育生活之间的联系,认识到了教育源于生活,要求教育与生活的融合,提升教育的情景性、经验性、实切性,丰富了教育实践理性,赋予了教育以生活的活力。但是,就教育本身的历史起源而言,教育的起源与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是两个不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