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薇薇安莫名脸上有些发烧,红晕悄悄爬上耳垂。

    所以,易千帆重遇那天的主动积极示好,并非有意暧昧撩拨,只因她是适合的职业经理人而已。难道是我自作多情了?薇薇安尴尬地想着,但心里也暗暗松了一口气。

    “那家科技公司是什么情况,方便给一些内部的资料,让我详细了解一下吗?”她刻意强调了内部资料,以她这些年审查项目的经验,融资企业,尤其是寻求股权融资的初创公司,商务宣传的业务情况恐怕都经过了千万倍计的夸大粉饰,她必须要看到公司的原始真实数据才能判断其前景。

    “稍等,我马上把他家BP(商业计划书)转给你看看。”薇薇安本以为他需要让那家公司搜集准备一下资料,出乎她意料的是,易千帆很快就在微信里转发了一个PPT。

    居然是PPT原件吗,没有转成仅浏览的PDF格式。习惯于银行严谨做事风格的薇薇安心里嘀咕着,用手机打开了那个文件。

    这份BP绝对不可能出自易千帆之手。这是她的第一印象。

    公司成立才两年,项目还处于早期的初创阶段,产品是一款主要应用于餐饮和文旅行业人工智能机器人,刚完成0到1从概念到原型款产品的突破,准备启动规模化的生产。撇开装饰性的模板格式不谈,这份文件与其说是商业计划书,更像是一份产品技术说明书,虽然技术研发的细节和已申报的发明专利内容都看起来足够扎实,但商业模式的构想却堪称稚嫩,更缺乏量化的财务规划。

    “这……”怕不是哪个大学的学生创业项目吧,如果不是易千帆在微信里还发了一个产品演示的视频,薇薇安实在难以判断相关技术真实性,几乎要怀疑这是个虚拟的空壳项目了。就这种项目也有人投钱?

    她狐疑地看了易千帆一眼,他认真的吗,让她去这种不靠谱的新公司?

    易千帆看着薇薇安的表情,了然地笑了。“你知道为什么这项目需要你这样的人才,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百废待兴啊……”随后贴心地为她答疑解惑,详述究竟。

    果然,如薇薇安所猜测,那个项目的创始人是本地一所知名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他和几个兴趣相投的小伙伴在AI研究社团鼓捣出产品的最初的雏形,然后在导师的鼓励下,参加校园创业大赛获得一等奖。随后拿到本地一家小基金公司的200万种子轮投资,才正式注册了公司启动商业化。

    然而AI结合硬件的研发确实太烧钱,保证指令的精确执行,既涉及算法的优化,又需要机器人整个硬件组合结构的反复设计、试生产和性能调试,两百万很快烧光了,才定型了一款更成熟的产品型号,生产了几台样机,规模化生产和实际商业化应用还遥遥无期。易千帆刚来D市时,偶然接触了这个项目,雪松资本已经出资了投资意向书,希望作为领投基金,再找一家有渠道资源的产业资本,共同参与天使轮投资,计划这一轮投资金额至少一个亿。

    “项目还处于这么初级的阶段,你们哪儿来的信心投这么多钱?”薇薇安感觉这个业务领域已经超出了自己的专业经验,因为也懒得端着掖着了,虚心向易千帆求解。

    “其实,早期项目投资很多时候就像是赌博,拼的是瞬间的灵敏直觉,除了对商业逻辑的预判,最重要的,不过是运气而已。”易千帆自嘲地笑笑,“不过这个项目我们之所以敢于领投,是年初刚在S市错过了一个类似的项目,创始人是大厂出来的工程师,又赶上人工智能风口,一堆基金抢着送钱,种子轮起步就是上亿,根本挤不进去。”

    “虽然这是个学生创业项目,其实底层技术可能不弱于S市那个项目,只是创始人属于纯技术方向,在商业层面太稚嫩,包装不行,D市缺乏这类项目的专业基金,不一定能认识到背后可能的价值。”

    “所以你若加入,就是创始人最好的商业搭档,可以弥补他的短板,充分发挥你财务和金融方面专业经验。亲手孵化一个潜力股,怎么样,有兴趣吗?”

    不得不承认,易千帆展示的机会相当诱人,其中的风险和未来可能的回报一样不容忽视。早期的创业公司的存活率可并不高,虽然成功者上市后风光无限,但100个创业者中,大约95个都会在三到五年中公司倒闭。人均霸总那是爽文里的美梦,大多数掘金者最终都会沦为经济洪流中无足轻重的炮灰。

    然而,在薇薇安多年谨小慎微的银行职场生活里,易千帆的蓦然出现,以及他展示的这个机会,如同在长长一排看不到尽头的蓝灰办公室格子间中忽然打开一扇通往崭新旷野的任意门,在薇薇安沉寂的心里点燃一簇微小的火苗。

    但凯瑟琳和晨星那个项目依然沉甸甸地压着,“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我还需要慎重考虑。”很好,几天前她还在为晨星的延期艰难抉择,踌躇不定,没多久就面临另一个足以完全颠覆生活的选择,可真够刺激的,是什么神秘力量吗,冥冥中启动了尘封已久命运转轮?

    “理解,你好好想一想吧,确定自己的选择,然后再告诉我。”易千帆体贴地不再多言,趁薇薇安脑中千头万绪神不守舍,悄悄去结了账。薇薇安想着他肯定比她有钱,也就懒得去抢着买单了。

    *

    回办公室的路上,薇薇安如约收到了迈克的电话。

    “今天下午,晨星三百万到账,归还上一笔逾期。下周一,九百万到账,提前偿清敞口额度。”迈克直截了当向薇薇安报告最近进展,话语中抑制不住轻快,如释重负。

    薇薇安感觉心上的巨石也瞬间落地,急切地追问到:“跟客户谈好了?腾速达的账款已经收到?”

    “收到……一部分吧。不过晨星为了争取项目年审尽快增加额度,把其他流动资金先调过来。”迈克谈到细节就语焉不详,让薇薇安直觉背后恐怕没这么简单。

    “他们真的相信了,就我回复你的微信记录?”这事说起来并不怎么光明磊落,迈克出了歪主意,用他和薇薇安的微信聊天记录,让晨星相信丰华银行将会批准增加额度的年审,为尽快满足前提条件,把其他银行的资金调拨过来,先归还丰华银行的所有欠款。

    “你上次来做尽职调查,给他们董事长和CFO留下的印象蛮深的。虽然你当时不太客气,给他们提了很多犀利的问题,但他们相信你应该够专业。”薇薇安苦笑,可惜,专业会因立场而变,因为晨星的擦边违规操作,她也不得不和迈克一起出此下策,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无论如何,银行的利益总比客户利益更重要,她很清楚自己的站位。

    “那如果这笔延期的融资还上了,年审有机会增加额度吗?”迈克问道。

    “很难,如果按照晨星真实的销售集中度,信用评级肯定会降,能维持原来的额度就不错了。”更何况……薇薇安不能告诉迈克,假如易千帆透露的消息落地,国际企业部和本地企业部真的在亚太区层面甚至全球合并重组,恐怕整个风险团队和政策导向都会大震动,晨星的额度能不能续做都说不准呢。

    “三百万到账就让后台立刻扣款,然后回复凯瑟琳上次批准的邮件作为后续反馈,这单案子就算close了。”薇薇安叮嘱迈克道。

    等所有事项全部按部就班完成,凯瑟琳回复迈克延期贷款已偿清的邮件"Noted"并抄送薇薇安,薇薇安立刻致电凯瑟琳,汇报迈克调查到的信息,晨星公司有更多产品通过其他买家间接供应给了腾速达,综合算起来可能销售集中度大幅超过了50%,也许信用评级需要下调。

    “这是刚发现的情况?”凯瑟琳静默地听薇薇安完整详述了来龙去脉,只问了一句话。

    “是的,因为这次逾期,迈克有些不放心,特地私下暗访了腾速达和其他买家的工厂,发现那些买家也是腾速达的供应商,才怀疑并上报的。之前资料上并没有任何问题。我已经让迈克补充信息,提交风险预警并启动提前年审。”资料上没有问题,那就是模棱两可的情况,信用评级全凭独立审批官自由裁决,保守的信贷经理,一般会按照最坏可能性的评级作为评估标准。如果情况有所变化,按照风险预警处理流程,一般会重审整个项目并调整评级。

    “为什么之前没有发现?你批准的没有认真审查吗?”凯瑟琳又冷冷地问道。

    惨了,凯瑟琳肯定心情不好!薇薇安顿时冷汗涔涔而下。

    尽管凯瑟琳是良师益友,多数时候称得上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但脾气一旦发作起来,就是毫无征兆地疾风骤雨不近人情。

    按照薇薇安以往的经验,此时若和她解释,项目申请必需的资料中并不包含买家的所有交易信息,尽职调查也只要求去借款公司而不可能实地查访其每个买家,空破非但毫无效果,反而会激起她更多挑剔斥责。还不如直接主动扛起飞来之锅。

    “对不起,凯瑟琳,是我不够谨慎,重新年审我会详细关注所有细节。”

    “当初你不是砍掉一部分晨星的额度吗?为什么没有直接拒绝这个项目?你真的有客观在审查吗?”

    正是因为客观,才降额批了这个项目,总不能以直觉有问题为理由拒掉吧……薇薇安只觉百口莫辩,心中涌起委屈的情绪,沉默无语。

    凯瑟琳发泄了一通,似乎也觉得有些过了,语气恢复了几分和缓,问道:“年审之前会偿清所有敞口吗?”

    “是的,已经沟通好了。”薇薇安小声回答。她当然不会告诉凯瑟琳,迈克在背后使用的小小伎俩。事实上他们三人心知肚明,假若信贷政策收紧,这笔融资就很可能无法续约了,此时,偿清敞口是第一紧要大事。

    “好的,你跟紧一点。”凯瑟琳似乎已恢复了平静,又补充道:“汇报那笔延期付款时,先不必提重新评级的事情。”看来正如薇薇安所料,所有延期都要汇总上报给亚太区信贷总监德瑞克了,不过晨星这笔既然已经不到15天就还款了,应该不会引起什么关注。

    薇薇安挂上电话,长舒了一口气,心里暗暗猜测,总部,一定有什么事情发生,究竟是凯瑟琳无缘中国区信贷总监的职位,还是她收到了易千帆所透露的,组织架构重组的风声?

新书推荐: 探案路上救了个冷美人 当海军穿成帮派弃子 惜华年 她在必死的异界擦边生存 从星际开始复苏地球神话 三千之巅 无家别 《咸鱼穿越成炮灰》 反派夫妇作死日常 双界之子:云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