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章

    饭后,沈姝和四阿哥还有十三阿哥一同出了门。

    江宁织造府地处江宁繁华之地,所以沈姝拒绝了轿子,而是选择步行。她要步行溜达,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当然也只能随行跟着。

    “咱们先去我的胭脂铺看看,接下来在大街小巷随便晃悠晃悠。”

    除了颜如玉外,沈姝没有什么特定的目的地,就是想亲自了解下当地的物价,到时候见人就随口问问。

    出了织造府,外面就是大街,拐个弯就能到江宁最繁华的街道上,颜如玉的铺子就在这里。

    四阿哥与十三阿哥并不是第一次来江宁,之前伴驾南巡时就曾来过,沈姝是第一次。

    青瓦白墙绿树,小桥流水人家。

    路上行人不断,商铺招旗林立。

    目之所见,江宁的繁华程度比之京城,有过之而无不及。

    眼前这活生生的江南水乡之景,可比后世的著名景点鲜活多了!

    只是这街上的行人,精神面貌是无论如何都比不得后世。

    “唉!”

    沈姝叹了口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四阿哥见状扭头关心道:“好好的怎么叹起了气?”

    “没什么。”

    沈姝看了四阿哥一眼,对自己,他表现的像是一个贴心的好兄长。无论是言语间,还是行为举止上,其他都很正常。

    除了,偶尔的关心过度。

    她甚至都有点儿怀疑是不是自己自作多情的猜错了,其实他真的只是想当一个好哥哥?

    四阿哥觉得沈姝应该是有心事,只是不想告诉自己。心里藏着事,不可能一直不吐口,所以得找个合适的机会……

    抬头看了一眼头顶的太阳,他故意笑着打趣,“还以为刚出来你就嫌外面太晒呢!”

    瞥了四阿哥一眼,沈姝想翻白眼,“我又不怕晒!”

    “嗯嗯嗯,知道你不怕,那别再叹气了。”

    四阿哥接连点头,语气很是敷衍,故意逗着沈姝,想要引诱一下。

    不过很可惜,沈姝并没有如他所愿,脱口而出“我叹气又不是因为怕晒……”之类的话。

    而是一句,“你管的有点儿多,叹气都不行啊!”

    听着这带刺的话,四阿哥也想叹气,她就是这种桀骜的性子,让人只能顺着不能逆着。他陪着笑解释道:“我的意思是现在日头这么大,你又不坐轿子,可莫要再晒着了。”

    “四哥是在关心你……”

    四阿哥这副低声下气的模样,看得十三阿哥都无语了。在他看来,沈姝的脾气一向都很大,即便是成为公主,也没有丝毫的收敛。无论是对皇上还是太子亦或是其他人,她都敢硬杠。不过她只是单纯的脾气大,倒没有盛气凌人。

    再加上这是个深受皇上宠爱的妹妹,又不是十四阿哥那种弟弟,所以他能理解四阿哥的低声下气,因为也只能哄着。

    “那多谢四哥你的关心。”

    被十三阿哥说的好像自己不识好赖话似的,沈姝觉得四阿哥的这种关心真是很没必要。怕不怕晒她自己不知道啊,还要他在这里唠唠叨叨?

    这句感谢的话,一听就知道是言不由衷。四阿哥笑了笑,并不介意沈姝给自己脸色看,她的心思很难猜,并不是一个好哄的人。

    而他对她,也没有足够的了解。

    其实现在这样已经很难得,若不是有这份儿差事,都找不到多少能光明正大在一起相处的机会。

    往日里,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见都不敢多见。因为顾忌太多,不敢挑明心思。

    既怕她知道自己的心意后不肯接受,又摸不清楚皇上究竟打算怎么安置她的归宿……

    所以他不敢轻举妄动,总是在克制。

    能像现在这样,看她对着自己使性子,他心里都是高兴的!

    到了颜如玉门口,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停下了脚步。他们二人是男子,自觉跟着进胭脂铺不合适,主动表示要在外面等着。

    沈姝独自进了铺子,装作普通顾客,亲自视察了一番。

    江宁的铺子,里面的装饰陈设以及所售货品种类,与京城别无二致。

    店里的服务员很是热情,经过询问得知各自货品价格与之前上报的也一样,看来管理的确实不错。

    沈姝很满意,这说明顺子和冯掌柜做的很好,没有辜负她的信任与重用。

    见她进去不到一刻钟便出来了,看脸色应该是比较满意,四阿哥直接问道:“接下来咱们去哪里?”

    “随便逛逛,先找个露天茶棚歇歇脚。”

    沈姝是想比较一下江宁与京城的物价,因为她知道京城大碗茶的价钱。其实她已经让顺子去打探江宁的物价信息,之所以还要自己亲自去问,算是一种监督。

    四阿哥以为沈姝是累了想休息,前面就是一个茶楼,他便建议道:“不如去茶楼,也方便好好歇歇。”

    沈姝摇头拒绝,“去露天茶棚。”

    “这是为何?”

    不仅是四阿哥,就连十三阿哥也很是不解。

    沈姝随之解释道:“我是想知道茶棚一个月能收入多少,一碗茶水多少钱。这是参考标准之一,若是厂子招工,我需要参考当地的物价及其他情况来确定工钱的标准。”

    末了,她忍不住开始吐槽,“大清没有统计局,其实这些工作应该由统计部门来负责。这些经济数据的收集很重要,各行各业的收入水平及物价情况可以反映国家治理的状况。”

    什么统计局、经济数据?

    听到这些陌生的词语,四阿哥不由得想到前年在十四阿哥庄子上看灯的时候,沈姝说的也是这些闻所未闻的东西。

    这也是洋人的东西?

    不过这话的大概意思,他能听懂,只是不太明白。

    “这些怎么反映国家的治理状况?”

    看在四阿哥愿意接收的份上,沈姝愿意给他灌输一些后世的常识。复杂的原理她并不太了解,也讲不好,只能简单的说。

    “假如经过统计可知,江宁的百姓每人每年平均能收入二十两银子,苏州的百姓每人每年平均能收入十八两银子,说明江宁应该是比苏州发展的好一些。

    又假如,统计部门上报的信息是江宁的鸡蛋一只四文钱,苏州的鸡蛋一只五文钱,而内务府的为宫里采购的鸡蛋一只十两银子。可知,内务府存在问题。”

    四阿哥听罢思索片刻,而后抬头看着沈姝问道:“你的意思是,专门设立一个机构,通过探查这些信息来考核官员的政绩?”

    听了这话,沈姝觉得四阿哥这人还挺聪明的,她并没有很明确的表达出这个意思。

    后世是有一段时间,官员的考核看重经济指标,因为国家更注重追求经济发展。

    “这只是一部分。看到确切的数据信息,决策者才更了解治下百姓的生活水平。对于某些人来说,比如我这种经商者,可以参考当地收入水平来确定各项开支的预算。

    就拿上午来谈的招投标来说,我作为一个外地人,如果不了解当地的这些信息,有可能会被人蒙骗。”

    虽然心里认为这个建议有一定的道理,但四阿哥却是看着沈姝劝道:“你现在不要向皇阿玛提这个建议,牵扯太多之事,皇阿玛不会同意。”

    沈姝摇摇头,“我没有这个打算。”

    正如四阿哥所说,她不想没事找事的去得罪所有官吏,这不是做生意赚钱,是能让大部分人皆大欢喜的事情。

    即便是康熙,也不会想要拿全部官吏来开刀。能看得出来,他治下手段主要是维系各方利益或势力的平衡。

    除非涉及到他的根本利益,比如皇权之争。其他的,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之所以同意自己的建议,应该也是看在胜算足够大的份上。换句话说,康熙不喜欢轻易冒险,只愿意做把握最大之事。

    站在他的立场上,这才是利益最大化。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的利益都是一致的,大部分时候都是各有各的立场。

    康熙的做法,沈姝可以理解。她自己也一样,做什么事情也要兼顾周全。

    因为处在一定的位置上,大家都是糊裱匠,只是对于如何糊裱,看法不一罢了。

    自古以来,墨守成规易,破旧立新难!

    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往往都是计划目标一百分,实际做起来,能达到六十分已经算是巨大的成功。

    那四十分,是执行过程中的妥协与变形。

    因为不妥协、不兼顾,最终的结果可能是计划胎死腹中。这就是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的意思。

    “咱们去找茶棚吧。”

    四阿哥听出来了沈姝语气中那种自知不可为而不为的失落,他能感同身受,但没有开口再劝。

    规劝是希望被劝之人能够明白道理,但于她而言没有必要,因为道理她懂。每个人都一样,都是要先保全自身,才能有余力做力所能及之事。

    就像之前十三阿哥被圈禁,难道他不想救吗?正是因为明知不可为,只得按捺。

    十三阿哥则是满脸的复杂,沈姝竟然在国事上能有如此见解,而四阿哥居然一副习以为常的模样……

    可他们兄弟间什么时候谈过这些啊?

    所以相比自己这个弟弟,四阿哥更看重沈姝这个妹妹?

    想到这里,十三阿哥忽然意识到自己这么想不太应该,显得心胸过于狭隘。如果沈姝能帮四阿哥,这是好事!

    沈姝不知道十三阿哥基于对四阿哥之间兄弟亲情的占有欲,还能吃醋……

    若是知道,定会感慨兄弟姊妹们多了真的很难和睦相处。

    亲情、利益……需要争抢的东西太多!

新书推荐: 芷行天地间 大师姐她很忙 [银魂]我在万事屋被骗钱的365天 渣了阴鸷反派太监后死遁了 温柔如他 止戈 捡到的病美人奴隶是敌国战神 被你晃了眼 雪倾九重阕 不算长情[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