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凡去一个森林度假村住了两个星期,回来以后她就去找了孙一一。
孙一一有些意外,但还是很客气地接待了樊凡。
樊凡的提议很简单:跟孙一一合作文艺社科书籍的直播推广。
“为什么找我?”孙一一认真看过了樊凡的企划书,饶有兴趣地问,“我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毕竟这种文化产品根本不会有多少利润,这跟我的主要业务也没什么关系;据我所知,跟你现在的主营也没什么关系。”
“因为直播是目前最高效的推广方式,也是你最擅长的领域;因为我们以往的合作都很成功;因为,你不会甘心屈居人下。我们这次的合作成功会成为你新起点的契机。至于我,作为一个文化工作,我的经营范围可以很宽泛。”
孙一一的眼神如王竞一般锐利:“你觉得我现在是屈居人下吗?”
“对大部分人来说也许不算,但你不是大部分人。我不信你没有想过单干。”
孙一一手指轻叩着桌面,轻笑一声:“你是听说了什么传言吗?”
樊凡猜想孙一一说的是关于她与王竞之间因为感情纠葛而生嫌隙的传言,不过这确实不是她来找孙一一的主要原因,所以她摇头否定道:“我是基于我们打交道这些年来我对你的了解,还有我对你能力的信任。你在直播推广方面有很强的直觉和天分,在公司的组织管理和市场运营都能力出众,‘永发’在很多人眼里大概都是可以借荫或者攀附的大树,但我猜你只是把‘永发’看成是台阶。既然是台阶,那就是阶段性的。你现在应该差不多已经触及‘永发’的天花板了,也许应该考虑寻找新的台阶了。”
“你认为你可以给我提供这个台阶?”孙一一停止了叩击,目光炯炯。
“我觉得至少值得你一试,”樊凡很肯定地说,“你现在已经尝试了一些不同领域的广告推广,但这些领域总体上没有根本差异,而且市面竞品也很多。你要脱离‘永发’,难免要跟它对抗,所以你必须吸引更大资本开始你的新事业,这就需要证明你的绝对实力,打造一个超级个体IP。纯文艺产品推广的挑战性是公认的,如果你能做成功,那将会是你个体IP价值的铁证。”
孙一一以手支颐,眼睛里多了几分笑意,但语气仍带着一点探究:“那你为什么会想做这个?也是想挑战自己吗?还是因为有什么特别想要推广的东西?单一作品的推广,你自己就很擅长的,不必一定要找我合作。”
一阵隐痛让樊凡瑟缩了一下,但她仍坦然迎向了孙一一的目光:“是的,我当然有特别想要推广的作品,我也有自信能够推广成功。但我认为所有好东西都值得被知晓被看见,所以想要做更多的事情,而你有我需要的资源和人脉。我当然也可以找别人合作,但是我相信你是更好的选择。”
“那先把这个作品的策划让我看过,我再做决定。”孙一一双手交握,放在桌上,认真听完了樊凡的话,最后说道。
樊凡没有异议,并在第二天就将《故纸幽情》的推广案发给了孙一一。
孙一一的回复也很迅速——她接受了,并附上了一句意味不明的话:“没想到你还这么深情。江远挺幸运的。”
有幸是我呀,樊凡默默地说,有幸与江远这样的人相遇、相知、相爱。
江远的书,是樊凡以作家代理的身份亲自参与推广的。
樊凡知道,如果将江远的人生故事做为点缀,他的书会更有卖点,但她更知道,江远对此会有多厌恶,所以樊凡放弃了惯常的营销手段,全不提江远的人生经历,只强调了他的专业身份和背景。
孙一一根据樊凡的方案安排的主播,与江远这部作品适配度很高,机趣幽默又不失沉稳,在直播间与樊凡一唱一和,讲古说今;又鼓励互动的观众参与相关故事分享。樊凡对作品已经烂熟于心,几乎能完全代入江远解读;有江远的粉丝已经认出了作者,兴奋地不断追问他的情况,樊凡的回答似是而非,却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与购买欲。
另一方面,主播在樊凡的文案基础上选择观众故事,随机应变,“借题发挥”,产生了很强的互动的效果,并进一步吸引更多的观众停驻,不断炒热直播间的气氛,半小时内就有上万观众激情下单,并在两小时的预定直播时间内卖出了近二十万本,甚至在直播结束时还有很多观众意犹未尽,想要继续发表感受,参与故事分享。
一个非专业作家创作的散文集,在初次推出时竟能有这样的销量,不可不说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时之间成为文化界热议的“黑马”。
江远的这本书,凭借口碑以及江远原本的一点小小知名度,在直播后仍持续热卖。出版社开始准备再版,各种采访请求也纷至沓来。
江远所在的研究所因为他超期未归以及失联,已经按照相应规章制度解除了与他的劳务关系,此时对这些采访自然只能回以“无可奉告”。
他们在樊凡这一边也没有获得更多的信息。
虽然樊凡有很多的快乐想要分享,比如,她有了江远的孩子。
樊凡一家都对这个孕育着的生命充满了关切。樊凡父母希望她能暂时放下工作,安心养胎,而樊凡却觉得自己在做的事情对这个孩子的降生会有重要意义。
发现这个孩子的时间是如此巧妙,如同一个信号。这是江远通过冥冥宇宙向她传递的讯息——她的决定是正确的,而他,将借由另一个生命一直陪伴她走下去。
樊凡的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热忱和激情,但她克制了想要宣传江远个人的冲动,绝口不提与江远的私人关系,而只作为文艺作品代理,借机推广其代理的其它文艺出版物。
“一部真正优秀的作品应该能够让读者通过作品认识作者,而非由作者认识作品。我们公司只想推荐真正优秀的作品,也只代理真正优秀的作品。”樊凡如是说。
这是一个创新性的推广尝试,但也很冒险。但樊凡从不怕冒险,如果是她认为值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