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散尽时,三人已站在后山背阴的沟谷。腐殖土的气息混着青苔的潮湿扑面而来。
古致远念念有词:"叶缘锯齿分明,叶背有银线...是阴地蕨没错!"他扑向蕨丛的动作太猛,惊起团黑黄相间的蚰蜒。
李临夏轻巧避开,俯身细察那片蕨叶,指尖轻触叶背银线,确认无误后点头。
"用竹夹轻取孢子叶。"李临夏抛给他自制的工具,"你这样毛手毛脚,帮倒忙。"
话音未落,古致远的裤腿已勾住刺藤,靛青布料又添三道裂口。
"小心!"李临夏轻斥,快手扯开藤蔓,"药材讲究品相,破损了药效减半。"
古致远讪讪一笑,接过竹夹,动作变得细致。
阿豪笑得滚进蕨丛,压碎两株珍稀的七叶一枝花。
李临夏扶额叹息,终于理解前世药农为何总抱怨"学生采药,十去九空"。她索性挽起裤脚示范,指尖拂过肥厚的孢子叶:"像对待初生的羊羔,要柔且稳。"
古致远学着她的模样蹲下,银耳环随着动作轻晃。
当第一片完整的孢子叶落入竹篮时,他雀跃得像个考了满分的小学生:"成了!这比背《汤头歌诀》有意思多了!"
阿豪也从蕨丛中爬起,拍了拍身上的泥土,乐得拍手叫好,差点又踩坏了旁边的一株珍贵药材。
察觉到自家阿姐的目光,他连忙收住脚,学着李临夏的样子,小心翼翼地用竹夹轻轻拨开蕨叶,生怕再弄坏什么。
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冠,斑驳地洒在他们身上,为这静谧的山谷增添了几分生气。
李临夏看着阿豪那神情专注的模样,轻声说道:“药材采集,不仅要识得药性,更要懂得珍惜。每一株药材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应当心怀敬畏。”
阿豪认真地点点头,手中的竹夹更加小心翼翼,在李临夏的耐心指导下,也渐渐学会了如何轻柔地采集药材。
竹篮里的药材越来越多,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古致远和李临夏不时交流着各种药材的特性和用途。
日头爬到桉树梢时,李临夏摸出芭蕉叶包裹的饭团。
古致远盯着夹在饭里的咸菜脯,突然从药篓掏出个油纸包:"尝尝回春堂的八珍糕!"金黄的糕点嵌着枸杞核桃,与芭蕉叶里的饭团形成鲜明对比。
"阿公说医者不能独善其身。"他硬将糕点塞进李临夏手里,"当年闹饥荒,要不是乡亲凑出半袋木薯,我爷爷早饿死在去省城学医的路上了。"
山风掠过沟谷,吹散了他后半句话。李临夏望着糕点上的"回春堂"印纹,突然记起2020年那场抗疫捐赠——古家将百年窖藏的紫苏叶全数捐给了医院。
古家确实是有着悬壶济世的胸襟与传承。
她把糕点分给阿豪一半,才轻轻咬了一口,核桃的香与枸杞的甜在口腔中交织,正如古家的善行,在岁月中留下了温暖的印记。
阿豪欢喜得眼睛眯成了缝,大口咀嚼着,仿佛这是他吃过的最美味的糕点。
李临夏看着阿豪这狼吞虎咽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真是个实打实的小吃货!
古致远见她吃得开心,眼中的笑意更甚:"怎么样?比你饭团好吃吧?"
李临夏笑着点头,"对了,"她放下手中的糕点,认真地看着他,"你有没有想过,将来要做什么?"
古致远一愣,随即挠了挠头:"我还没想那么多呢,不过阿公说我医术还算有天赋,我想继续学医,治病救人。再不济,也能继承回春堂,像阿公一样,做个受人尊敬的老中医。"
李临夏微微一笑,她知道,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能坚守初心,传承医术,本身就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但前世的古致远却做了中药鉴定师,若是能避开前世那桩假药案就好了。但她又能做些什么呢?
午后雷雨来得猝不及防。三人护着药篓躲进山神庙,古致远的外衫早已湿得能拧出水。但他浑不在意地摊开《岭南采药录》,就着漏雨的屋檐教阿豪辨认金线莲:"叶脉金线在透光时最明显,像...像你阿姐额头的汗珠映着阳光!"
李临夏擦拭药篓的手顿了顿。前世她拜访回春堂老宅时,曾在古致远书房见过这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书。彼时冷峻的男人抚着书页说:"这是我人生的分界线,前半本字迹轻狂,后半本沉郁。"
阿豪懵懵懂懂地点头,眼睛却紧紧盯着那金线莲,仿佛要把它刻在心底。雨势渐渐转小,滴滴答答的声音在空旷的山神庙里回响,为这静谧的时光添了几分安宁。
李临夏看着古致远专注的模样,不禁想起了前世那个在中药鉴定界声名鹊起,那时的他,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纯真的笑容,这样对医术的执着与热爱?
"阿姐,你看!"阿豪兴奋地指着书页,"我找到金线莲了!"
李临夏回过神来,笑着摸了摸阿豪的头,"真不错,阿豪真聪明。"
雨幕中的山峦泛起青雾,古致远忽然指着峭壁惊呼:"石橄榄!"绝壁缝隙里,几簇兰科植物正开着琉璃色小花。
不待李临夏阻拦,少年已抓着藤蔓攀了上去。
"《中药志》说石橄榄长在海拔千米..."他兴奋的喊声被雷声劈碎。
闪电划破天际的刹那,李临夏看到他悬在空中的身影与前世新闻画面重叠——2021年G省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古某某为抢救药材被埋废墟,三日后才被救出来,全身多处骨折,却奇迹般地保住了性命。
当时新闻里并未提及姓名,只说他是一位热衷中医药传承的年轻人。
"下来!"她冲进雨幕的声音撕心裂肺,"今年气候异常,这种岩壁随时会塌!"
泥土混着碎石开始簌簌滑落。古致远僵在半空,突然将采到的石橄榄抛向阿豪:"接住!"
李临夏几乎在他坠落的瞬间扑过去,两人滚作一团跌进泥水沟。
"你疯了?"古致远抹了把脸上的泥水,"这株石橄榄很难得寻,我研究过它的生长环境,这种峭壁上的石橄榄药效最好,对治疗咳嗽有奇效。”
"再难得,能和你的命相比吗?"李临夏抓起湿透的书拍在他胸口,"好好想想你阿公为什么给你取'致远'!是让你悬壶济世,不是当悬崖上的猴子!"
雷声在山谷间回荡,少年耳垂的银环不再摇晃。他低头翻开泡烂的书页,阿公用朱砂写的"医者仁心"正在雨水中氤氲成一片血色。
古致远沉默片刻,"你说得对,我不能为了这些草药冒险。但是,你知道吗?这株石橄榄,我是打算给阿公的。我外婆的咳嗽越来越严重了,我希望能找到最好的药来治他的病。"
李临夏闻言,心中的怒气消散了些许,拿过阿豪手上紧攥着的石橄榄递给他。
古致远沉默地看着手上的石橄榄,瞥见李临夏神色稍缓,悄然松了一口气。
雨停时,晚霞将竹篮里的药材染成琥珀色。古致远默默走在最后,忽然拽了拽李临夏的衣角,他踢飞一颗石子,"我们以后还可以一起来采药吗?今天药材多少钱,不用称了,你说了算。"
未待李临夏回话,阿豪不知打哪处兴奋地跑了过来,手里抓着一只刚从树上摘下的野果,"姐,你看,我摘到什么了!这是咱们这儿特有的果子,可甜了!"
阿豪的童声在雨后清新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脆,他的眼睛亮得像夜空中的星星,满是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热爱。
李临夏接过野果,轻轻咬了一口,果然汁水丰盈,甜中带点微微的酸,像极了此刻的心情。
古致远得到了阿豪摘的野果子,他沉默地咀嚼着,目光穿过雨后的竹林,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溪边传来棒槌敲打衣物的声响,李临夏望着对岸升起的炊烟,忽然记起前世访谈中他说过的话:"我人生真正的启蒙,是在十二岁夏天的山洪里明白——有些东西比药材更珍贵。"
暮色漫过田埂时,古致远抱着药篓突然转身:"明天我带《本草纲目》来!"
随即又飞快地递给李临夏两张毛爷爷,“这是今天的药材收购钱!收好了!”
话音刚落,他便不给李临夏任何反应的机会,迅速跑远,惊起一群正归巢的麻雀,衣摆随风飘扬,宛如一片流动的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