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我本蓬蒿人 > 长公主之死

长公主之死

    冷风袭过,风雪漫卷,直扑廊檐之下。就连门口的石狮子身上也积了曾厚厚的雪,将昔日的威风气派完全遮掩了去。

    柳如意刚下马车,就见许少卿已立在门口等着,遂赶忙加快脚下的步子,朝许捷走去。

    因柳如意、许捷同昭华长公主交情不深,非府邸常客。门口侍卫见着脸生,半拔出腰间的刀,将两人拦在门外,斥道,“太子殿下有命,无关人士不得进府,蛮横硬闯者,杀!”

    柳如意侧身小声问道,“折子可有带上?”

    许捷点了点头,自衣襟中小心将折子拿出,递给了门口的兵卫。

    兵卫接过折子,犹疑了片刻,看了她们一眼。

    今日两人都未着官服。柳如意见状,掏出腰牌而对,“大理寺少卿许捷、大理寺寺正柳如意,奉上之命,前来彻查长公主一案。”

    她言罢,兵卫顿时将刀收回,跪地稽首,将折子呈回给许捷,恭敬道,“两位大人请进。”

    正厅内,早已被布成灵堂,一旁布上祭牲、馔筵、酒、酒杯等物。

    金棺置于厅内正中,内衬五层绸缎,不过里头并未放置长公主的尸身。

    柳如意纳闷道,“不在金棺内?”

    内侍孙萍接话道,叹了口气,语气中满是悲伤,“还在房中……公主去后,奴才找了个道士瞧过,说是现下还不宜下棺,需等三日后。”

    柳如意点头道,“劳烦带我去看下昭华长公主的尸身。”

    昭华长公主整齐躺在榻上,面上掩着白布。

    柳如意伸手将白布一掀,长公主身穿素色绸缎衣裳,上头绣着金色祥云图案,高髻长发旁插着一支金镶玉的凤凰衔珠钗,极尽奢华。

    只是那张脸,面色红润,不是胭脂水粉点抹的那种红,而是人有活气的那种红润。若非不是早知道昭华长公主早已过世,倒会先入为主认为长公主正在休憩。

    柳如意问道,“长公主尸身是谁先发现的?”

    一内侍站了出来,身体还打着寒颤,明显被吓到了,“奴发现的……今日是长公主礼佛结束之日。故,今儿一大早,奴便早早按照惯例,前来替长公主沐浴更衣……”

    “奴……自子时就在外头候着……而长公主平日寅时结束便会出佛堂。可……可……可这次直至辰时,奴也未瞧见长公主出来,也未听到长公主唤我。”

    “奴……怕出什么事情,遂朝里头轻喊了几声,见长公主未应我,便……便……推门而入。”

    “便见着……长公主……长公主……躺在菩团之上。”

    柳如意有些意外,按如此说法,佛堂才应是作案第一现场,“其实,昭华长公主是死后才被移至寝殿的?”

    只见那奴仆摇了摇头,“奴哪敢?奴当时用手探了长公主的鼻息,那时还尚有呼吸。遂,奴找了几个人,将长公主抬回房间,便去喊医正了。”

    那内侍看了柳如意一眼,静了片刻,“然后……待奴回来后,发现长公主已然薨逝。”

    “中间可有人来过?”

    内侍摇了摇头,“长公主不喜人来其寝殿,若是下人无诏而至,会……”那内侍似是发觉说错了话,急忙止住了口,眼神中满是慌张甚至是有几分怖色。

    柳如意将其神情收入眼底,还欲张口问些什么,只见内侍孙萍斥道,“不懂事的玩意,大人问啥,便只管答就是,非得弯弯绕绕,扯些有得没得。待会下去,自行掌嘴。”说完,朝许捷、柳如意恭敬一揖,“大人,长公主好清静,早晨的那个点,除了负责盥洗的奴才会进寝殿,其他人一般均在外头候着。”

    许捷盯着昭华长公主,服饰整齐,没有半些挣扎痕迹,面部、嘴唇均呈现鲜红色,喃喃自语,“我记得宋公曾在《洗冤集录》中写道,中煤炭毒,尸面色微红,口唇樱桃色……长公主这症状,与宋公说的别无二致。”又道,“长公主一般何时礼佛,用时多久?”

    孙萍答,“每月十五,长公主便会前去后院佛堂,闭关三日,吃斋念佛,以祈求圣上圣体安康。直至第四日寅时才出佛堂。”

    “中间可有人去过佛堂?”

    “长公主礼佛时,不喜人打扰。奴送饭菜,也都是将食盒放在佛堂门口。”

    许捷闻言,心中已有个大概,“冬日严寒,或是佛堂点炭过多,加之房门紧闭所致?”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雾里看花,最容易障人眼……”柳如意抿紧双唇,看着一旁瑟缩的内侍们,陷入了深思。

    “大胆……”一声怒喝声将柳如意思绪一下拉回来了。

    柳如意循声望去,只见青衣正抬起昭华长公主的手,欲将其衣袖掀开,便被孙萍止住了。

    只见孙萍一边拉回青衣的手,一边虔诚喃喃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主慈悲,非有意触犯尊体……”

    过了一会,只见孙萍开口道,“两位大人,长公主虽人已去,但也是皇家贵胄,掀其衣物,为大不雅,且有伤皇家颜面,甚是不妥!”

    柳如意似是听到什么好笑的话,尸骸不语,而伤痕自证,不观尸体,单单只看表面,怕是宋公来也无能为力。不过,孙萍也算是长公主府的管家人,当下也不适合撕破脸,至于查看尸体,只能往后放一放了。遂和气说道,“那就烦公公带我们前往佛堂看看。”

    青灯摇影,古佛垂目。

    佛前供案上积着厚厚的香灰,里头的香早已燃尽。四处的窗户均被打开,冷风嗖嗖往里头灌,将一旁小几上的经书掀动得唰唰作响。

    柳如意环视了四周,伸手将炉中的香灰碾了碾,“果然比别处的都细腻些。”

    孙萍道,“圣上怜长公主,故每年冬日,都会赐上好的细炭。”

    柳如意皱眉,若是上好的细炭,又为何会中毒呢?

    “这佛堂可有人动过?”

    “未曾。只是吩咐开了窗,其他地方倒是未有移动。”

    柳如意凝眸望着他,试探问道,“公公也觉得是炭中毒?”

    孙萍惶恐,急忙否认,虽然内心他也也有这般猜测,可是用的是圣上赐的炭,若是说是,那岂不是对皇恩的藐视,对圣上的不敬?“奴断不敢这般猜度。只是下头奴才们按惯例通风罢了。”

    柳如意“嗯”了一声,拿起案上的经书,翻了翻,正是《金刚经》,上头的笔墨早已被风吹干,“长公主的字有种佛意。”

    孙萍闻言,眸中闪过一丝错愕,“或是长公主经常抄书所致吧。自然难免会浸染上些佛意。”

    柳如意白一笑置之,对许捷说道,“许大人,可还有其他?”

    许捷泄气摇了摇头,“没了。”这若是木炭中毒所致,难不成还查到圣上头上,参圣上一折?许捷觉得此时便如檐冰坠于前,炭火灼于后,进退两难。

    刚出佛堂,还未走进步,柳如意突然瞥见转角走过一群男子,个个身形修长,穿着身花红柳绿的衣裳,步履匆匆。

    一口喊住前头的孙萍,指着那处,不解地问道,“公公,他们这是?”

    孙萍抬头朝那处望去,垂在袖中的蓦地握紧,笑道,“嗨,都是些承长公主恩的。他们都是穷苦人家孩子,因家中糟了祸事,居无定所,公主好心,让他们住在偏殿内。只不过,现下长公主走了……奴也只能给些银子,送出府去。”

    柳如意点头道,“原是这样。长公主可真是位大好人!”

    西苑内,依旧是冷冷清清。

    屋内一股浓重的药味,慕容勃卧在床榻上,脸色苍白,笑道,“殿下的这手棋,未免下得有些太过心狠手辣了些。”

    黑袍人就着卧榻前的椅子坐下,“你这消息倒是灵通。”又冷冷道,“对比他们所做的,本王所做的也算是仁慈,当是为民除害了。”

    慕容勃淡淡一笑,“倒也是。不过,殿下不怕将他们逼急了,狗急跳墙,胡乱攀咬?”

    黑袍人嘴角上扬,“那要是这般,便是更有趣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我本就是他们这棋盘上不起眼的存在,他们这般高傲的人,只会盯着和他们实力相当或者实力稍高之人,根本就不屑低头向下看。故,就算他们如何攀咬,也不至于算到本王头上。”又道,“你这番回去,可有什么打算?”

    慕容勃沉吟了番,拇指摩擦着手上的扳指道,“装病装弱……我病了的这事,想必也早已传至斛光耳中……听说,我这好兄弟向来心高气傲,我一个质子,如今又是病体,他估计也不屑于将我放在眼中。”

    “且,我还听说这斛光不知变通,为人一板一眼,虽骑射尚可,但是不善交际,将鞑靼部落里的老部下得罪了不少……到时候只需假意攀附,暗中与父亲的那些旧统手下联手,便可……”

    两人对视一笑,自一旁各拿起一盏茶水,“咱们今晚便以茶代酒,望日后顶峰相见!”

新书推荐: 疑惑的钟摆3 弹弓 大师姐周霜(重生恶女周霜) 修书阁之《山海经》(1) 第九十九次见到黑暗神之后 绿茶状元为何黑化? 惊!豪门千金竟是真玄学大佬 豌豆公主 纳嫂为妻[互穿] 苗疆疯批少爷?退退退!